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及其开发利用思考
2020-07-28李桂琳李泽生姚志军周侯光
李桂琳,李泽生,高 燕,罗 凯,姚志军,姜 艳,周侯光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瑞丽 67860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世居的少数民族有25 个,其中云南特有民族15 个,全省少数民族约1 621.26 万人,占总人口的33.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 个省区之一。德宏州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 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6%。
张天顺等[1]调查发现我国野生蔬菜约有213 科815 属1 800 余种,云南约有400 余种,占全国可食用蔬菜资源的1/5 以上。杨敏杰等[2-3]调查发现云南省有野生蔬菜82 科212 种,民间常见的食用香料植物有12 科18 属20 种。德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蔬菜资源。郑宇峰等[4]调查发现德宏有野生蔬菜300 种以上;许本汉[5]调查发现德宏州常食用的野菜有213 种(种子植物97 种、蕨类7 种、苔藓2 种、食用真菌106 种、地衣1 种)、野果46 种;王海平等[6]研究表明德宏州瑞丽市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苦味野菜有8 种。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采食野生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野生蔬菜是边疆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人们不仅采食野生蔬菜,同时也将野生蔬菜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野生蔬菜成为中缅边民互市贸易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发生转变,健康生态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有机食品被人们追捧食用,野生蔬菜深受欢迎,成为了边疆少数民族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7-12]。目前,全国已建成几个野生蔬菜出口加工基地[13]。国内野生蔬菜开发利用方向主要集中于食用、医用和出口创汇[14]。出口的野生蔬菜品种主要有蒲公英、山竹笋、山芹菜、龙须菜、猴腿、黄瓜香、刺嫩芽、马齿苋和小黄花菜等,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西欧等20 个以上国家和地区[15],野生蔬菜出口商品呈现出包装高档化、种类多样化的趋势。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电话咨询、实地考察、走访和市场调查等途径,对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和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旨在为野菜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言献策。
1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资源种类
通过查询《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16-20],根据许本汉[5]、龙荣华等[21]公布的傣族景颇族命名和归类方法,将野生蔬菜按可食部分的器官进行归类,将其分为茎叶类、花用类、果用类、根茎类以及全草类等5 类。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中茎叶类、花用类、果用类、根茎类和全草类分别有52、4、10、12 和2 种,详见表1。
2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
2.1 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
德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低纬高原,其西北部是横断山脉,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和长途流动变性,对全州影响甚微,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5];平均海拔800~1 300 m,年均气温18.4~20.3℃,年降雨量1 436~1 709 mm,年日照时间2 281~2 453 h。境内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为野生蔬菜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孕育了德宏丰富的野生蔬菜资源。据报道,德宏有种子植物44 科99 种、蕨类6 科6 种、苔藓2 种、地衣1 种、食用真菌25 科107 种、野果19 科46 种[5]。德宏总面积11 526 km2,全州森林覆盖率68.8%,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 km。在不同海拔的森林、草地、河谷和田间地头里,在山区和坝区里,在村寨、农场和城镇里,均有野生蔬菜分布,在农民、工人、商人、自谋职业人员和干部职工家里的房前屋后都有野生蔬菜种植。尤其在山区和与缅甸接壤的山坳、江边、河沟里野生蔬菜资源比较丰富。
表1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常用野生蔬菜名录
续表1
2.2 食用历史悠久,食用习俗丰富多样
德宏属于边远落后地区,据傣族史书《嘿勐沽勐》记载,公元前5 世纪,傣族先民已经形成诸多部落。司马迁《史记》中的“滇越”即今德宏及邻近地区的傣族先民。傣族遍布于德宏全州。景颇族明末清初经过几次大的辗转迁徙,一部分沿着高黎贡山进入了德宏,主要分布在陇川、盈江、芒市和瑞丽的广大山 区[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德宏州丰富的植物群落成为了当地世居民族采食的重要资源,长久以来形成了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野生蔬菜是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傣族、景颇族而言,所采食的种类大多相同,各个民族烹饪食用的方法大同小异,但也各具特色。傣族饮食偏酸辣、景颇族饮食偏苦辣。总体来说野生蔬菜多数用于汤菜、烩炒、凉拌、腌渍,还有一些用做调味加香、色素和冻粉。野生蔬菜包烧、舂菜和竹筒菜是边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
2.3 市场价格稳定
目前,市场上新鲜野生蔬菜种类较多,从2 月立春以后陆续上市,一年四季都有应季野生蔬菜供应,但是数量有限,价格可观,供不应求。一年四季稳定供应的有鱼腥草、刺芫荽、香蓼、野草香、马蹄草、宽叶韭和荆芥等香料,价格稳定保持在16~20 元/kg。其他应季蔬菜分别在不同季节上市,其中箭杆风、野草香、龙葵、水芹、柳叶菜、豆瓣菜、刺苋、南山藤、瓜叶栝楼、车前、野花椒、岩姜等应季菜20~40 元/kg;刺五加、羽叶金合欢、守宫木、香椿、梁王茶、山鸡椒40~60 元/kg;苦凉包、树头菜、螃蟹尖、椿头、白花羊蹄甲、铁刀木花60~80 元/kg;竹笋类刚上市时16~20 元/kg、旺季8~10 元/kg;蕨菜类刚上市时16~20 元/kg、旺季8~10 元/kg。
2.4 人为破坏缩减了资源量
边疆地区野生蔬菜资源主要来源于野外,在自然条件下,单一野生蔬菜资源如水芹、蕨类、南山藤、车前、野花椒、岩姜、梁王茶、山鸡椒、苦凉包、树头菜、螃蟹尖、椿头、白花羊蹄甲等零散地分布在林地、山坳、江边、河沟和田间地头,野生蔬菜资源分布不集中。21 世纪以来,为了发展多样化产业经济,林地、耕地和住宅用地被大量征用,野生蔬菜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许多野生蔬菜资源急剧减少;同时,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健康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野生蔬菜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野菜价格普遍较高,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人们大量采收野生蔬菜,致使野生蔬菜的天然贮藏量逐年减少。20 a 前一个人2 h 可以采摘一箩筐(5 kg 左右)5~8 种野生蔬菜,如今只能采集到1.0~1.5 kg 2~5 种野生蔬菜。品种量逐渐缩减;蕴藏量也在急剧减少。另外,由于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薄弱,常进行破坏性的采摘,导致白花羊蹄甲等野菜资源大量死亡,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生长,甚至部分野菜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加强野生蔬菜资源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2.5 加工产品有待开发
野生蔬菜在德宏绝大多数以鲜销为主。目前加工产品只有竹笋类、蕨类、树头菜和香椿。竹类加工品有鲜笋腌渍和干笋。鲜笋腌渍是将鲜笋切丝后放入适量盐或辣椒存入土罐;干笋是将鲜笋煮熟切片后烤干。蕨类加工品主要是蕨干,蕨干是将蕨类煮熟后烤干。树头菜和香椿加工主要是腌渍,腌渍时用米汤或稀饭浸泡存入土罐,待其变酸后取出与肉类炒食或煮食。总体来说,德宏野生蔬菜的加工产品还有待开发,现有笋类加工产品包装比较粗糙,不利于产品上市销售。特别是树头菜,其腌渍品味道独特,但目前还没有包装品上市,人们只能在当季购买零散的腌渍品食用,不利于产业开发。
2.6 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未形成产业化
德宏野生蔬菜人工引种、驯化栽培不多,目前只有下列单位或个人进行了相关工作: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部分常用野生蔬菜规范栽培展示研究;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瑞丽建设了一个占地16 675 m2的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开展了野生蔬菜的资源保护研究;各县市的林业草原局建有珍稀野生蔬菜种苗圃,同时种植了少量珍稀野生蔬菜;各县市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建有常用野生蔬菜苗圃,人工种植少量稀有野生蔬菜,同时开展了一些野生蔬菜育苗工作;20 世纪瑞丽市曾经将甜竹笋列为规模化发展的“五棵树”,目前在勐秀乡还保存连片基地百余亩;2019 年瑞丽市户育乡种植珠芽魔芋6 670 m2,获得了较好的效益,2020 年扩种至2.7 hm2;各县市国有林野生竹较多,据统计德宏州约有竹林面积10 280 hm2[22];部分菜农长期种植鱼腥草、刺芫荽、香蓼、野草香、马蹄草、宽叶韭和荆芥等常用香料,但种植面积均不大;部分山区农民在自有林地小规模(667~ 1 334 m2)种植当地稀有野生蔬菜;多数农民家庭的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有几棵或者几十棵野生蔬菜。总体来说,云南德宏野生蔬菜主要来源于野生环境,人工规模化栽培的品种较少。目前,人工连片种植的品种只有竹笋类、魔芋、鱼腥草、刺芫荽、香蓼和荆芥;在房前屋后零星人工种植的品种有秋葵、厚壳树、长花厚壳树、树头菜、酸苔菜、大果榕、守宫木、羽叶金合欢、香椿、苦凉包、刺五加、楤木、梁王茶、箭杆风、野草香、龙葵、水芹、柳叶菜、豆瓣菜、刺苋菜、螃蟹尖、宽叶韭、南山藤、瓜叶栝楼、车前、野花椒、岩姜等。
3 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蔬菜的建议
3.1 调查野生蔬菜资源现状,保护野生蔬菜资源
通过相关部门的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全面系统地调查德宏野生蔬菜的资源种类、蕴藏量和分布状况,对野生蔬菜资源保护现状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为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维护野生蔬菜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宣传力度,对野生蔬菜的采摘进行监督和指导,避免破坏性采摘,解决“重采轻管”的问题,实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投入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支专业化科研队伍,对德宏野生蔬菜开展科学研究。建设一个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完成野生蔬菜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筛选出一批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而天然生产量不足的野生蔬菜,建设2~5 个优质珍稀野生蔬菜苗圃,适度繁育种苗,保证市场需求;建设2~5 个优质珍稀野生蔬菜人工种植展示示范基地,完成野生蔬菜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在驯化、选育、育苗、人工栽培、营养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一套完整的技术,为野生蔬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指导。
3.3 推广野生蔬菜人工种植技术,适度发展优质珍稀野生蔬菜
围绕德宏当地实际情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充分调研野生蔬菜市场需求,筛选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供需缺口大、经济效益高且易成活、口感好、无毒、兼有药用价值的珍稀野生蔬菜种类,根据少数民族庭院多种作物混合栽培的传统,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和“一村一品”等建设要求,争取国家相关项目扶持,适当发展庭院经济和田间地头轮歇农业,逐步发展野生蔬菜,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推广“安全、环保、生态栽培”的理念,稳步发展当地特色野生蔬菜产业。
(致谢:感谢《德宏山野蔬果》一书作者许本汉同志对该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