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万米载人潜水器去探险
2020-07-28肖溪树
■文/肖溪树
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最深的7 062米深潜纪录。如今,历经3年多时间,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研制成功并进行了水池试验!这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成为继“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
下图中这个外形近似于卵形,同时科幻感十足的大型设备,就是我国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真身。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也被称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主要是因为其最大可达10 000米级别的潜深,不仅相比“蛟龙号”(7 000米级)有着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可以帮助我们征服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以下11 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
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
入海难, 难于上青天
也许有同学会说,无边的海洋深度最多也不过1.1万米,如今飞天登月都已付诸实施,怎么走进海洋就如此之难呢?要说挑战深海,还真的是比登天还难!相对于陆域和空域来说,深海的环境要复杂得多,黑暗、高压、寒冷、神秘、宁静……就拿海底的压强来说吧。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那么,1.1万米海底的压强就是1 100个大气压,大约为110兆帕。
110兆帕是个什么概念呢?形象点来说,相当于1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要承受1 100千克重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几乎相当于把一辆普通汽车压在一个人的指甲盖上,这是一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面对如此大的水压,别说人到深海会被压扁,就连载人潜水器也面临极限挑战。难怪如今能上天的人不少,而能到海底的人却屈指可数。
载人球舱 打造深海“堡垒”
挑战深海,必须建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以此来保护潜水员的生命安全。这个“堡垒”就是载人耐压舱,这可是载人潜水器最核心的部件!
与大多数载人潜水器类似,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同样也是以球形载人耐压舱为核心,同时配备有包括动力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导航通信系统、观察摄影记录系统、作业机械臂乃至实现上浮/下潜的压舱物在内的各种必需设备。之所以将载人耐压舱设计成球形,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抵消来自海水中各个方向的压力,从而保证下潜人员的安全。球形薄壁壳体结构自身的几何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质量轻和承压高的特点。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吧,用手掌紧握鸡蛋时,不容易把鸡蛋捏坏,其中的道理就是如此。因为蛋壳的薄壁结构在受到一个围压作用时,其拱形曲面可以分散外力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坚固。
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球形载人耐压舱直径近2米,就大小而言,已经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体积和空间最大的。这一部分全部由被誉为“海洋金属”的高强度钛合金材料制成,其强度之大,足以承受1.1万米深海环境下高达1 100个大气压。
之所以选用钛合金来制造载人耐压舱,是因为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弹性好,可以赋予载人球舱坚固的外壳,即便在下潜和上浮的过程中,也能保持硬度而不变形。而且,在钛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可使钛钝化,从而不受海水腐蚀,进而可以提高载人球舱的耐用性。钛合金的密度较低,仅为钢的60%,这样可以用更小的结构重量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钛合金还具有耐低温、无磁性、抗冲击等性能,并且透声性和加工性很好,因此是一种优秀的深潜器材料。
“深海勇士号”载人耐压舱
浮力材料 托起“回家梦”
你也许会问,虽说钛合金的密度要比钢铁小,但还是比海水大不少,那载人潜水器潜入海底后怎么“回家”呢?
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回家”是必须的!这也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自然界中的鱼类就具有这样的本领,在水里既下得去,也上得来。那鱼类是如何做到的呢?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鱼鳔就是一个调节身体密度的器官。我们可以把鱼鳔看作一个“空气袋”,充气多了就会变大,并使鱼的体积增大。鱼的体积变大了,密度自然就小了,这样就能够上浮了。反之,则会下沉。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潜水器的密度,来实现 “下得去,上得来”的目标。而配置低密度固体浮力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浮力材料的密度大约只有海水的一半,其作用就是把潜水器的密度降下来。一般情况下,浮力材料的质量会占到潜水器总质量的1/3左右,而占用的体积比例则会更大一些。
我国“万泉号”深渊着陆器采用国产深海浮力材料,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10 901米,标志着国产深海浮力材料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变了我国深海浮力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2017年,中国“微球”托起了“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的“回家梦”。中国“深海勇士号”的海试成功,充分验证了国产固体浮力材料的优秀品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用的是无动力自主下沉与上浮技术,以实现 “下得去,上得来”的目标。在下潜时,为了保证潜水器密度大于海水,需要在潜水器上配备一定质量的压载铁。当下潜至海洋深处时,潜水员可以根据情况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以实现潜水器的悬停或者上浮。而在完成深海作业之后,就需要把压载铁这个“包袱”全部抛掉,从而使得潜水器的密度小于海水,这样才能产生向上的浮力。
走进深海,离不开固体浮力材料。万米载人潜水器更是需要高性能的固体浮力材料。
“万泉号”深渊着陆器
深潜员的 “擒拿利器”
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球形耐压舱能满足3位潜水员的工作需求。在深海,潜水员是不能出舱的,那么他们如何进行作业呢?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机械臂,分别有多个“关节”,相当于人的肩、肘、腕等。“深海勇士号”潜水器也拥有一双灵巧的机械臂。这双机械臂作为海底科考应用作业的重要装备,在深海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具有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机械臂同样也是其进行水下作业的首选工具。据悉,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的机械臂具有臂力强、手腕稳、动作滑等特点,并可以与其他工具配合开展水下采样、测量等作业。
“蛟龙号”的机械臂
有了这些高科技材料的保驾护航,万米载人潜水器将带领中国人首次出发去万米海底探险。同学们想象一下,坐在神秘的球形载人舱内,将会遇到怎样的景象呢?那里是万物丛生,还是一片荒芜?深潜的过程中将会有哪些奇遇呢?所有的谜底,万米载人潜水器都将一一为我们揭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