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的太空人
2020-07-28董淑亮葛欣
■ 文/董淑亮 ■ 图/葛欣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又只是银河系中极小的一部分,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
晴朗的白天,太阳光芒四射;夜晚,繁星闪烁。怎么会有垃圾呢?可动物王国的虎大王偏偏认为有垃圾,而且他认为星星也会老,会变成垃圾从天空中掉下来。
事实上,星星从天上掉下来的确发生过。有一年,天上突然掉下几块大陨石,“轰隆”几声巨响,把一片大森林砸出了几个大坑。虎大王经常想,要是这块石头落在白虎山,自己早就没命了。
“陨石难道不是星星?”虎大王经常对独眼狐说,“要小心,把另一只眼睁大点。”
随后,虎大王安排独眼狐、大灰狼和狗熊轮流值班,确保天上的垃圾不落在白虎山,砸了他的金蟾洞。于是,他们每天晚上支起太空望远镜观察天空,向虎大王报告天上的情况。
其实,人类观察天象经历了不同时代:
第一个时代:肉眼观天(远古—1542年)。从公元前2000年中国的尧帝时期开始,人们就用圭表测日影、测定季节变化,商朝时有了阴阳合历,后来逐渐发展完备的二十四节气成为农历的重要部分。直至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打开大海之门时,依然是用肉眼来观察天象,引导着船队在茫茫大海上劈波斩浪。
第二个时代:天文望远镜观天(1543—1936年)。伴随着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问世、伽利略拿起望远镜对准“上帝创造的宇宙空间”,一些观测天象的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应运而生。
第三个时代:射电望远镜观天(1937年至今)。这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段日新月异的岁月。1990年,美国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也属于光学望远镜)建造成功,成为天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因为它作为人类眼睛功能的“延伸”,第一次站在地球的轨道上空仰望星空。经过华丽的转身,如今它稳稳地站在距离地面约547千米的空间开始观察遥远的星球了。人类再也不怕光照、大气污染等蒙上望远镜的“眼睛”啦!
说来真幸运,独眼狐、狗熊和大灰狼观察天空中的垃圾,竟然用上了最先进的光学望远镜!没有望远镜,他们只能看到天空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有了望远镜以后,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发现天空中确实有许多垃圾,像星星那样飞速地旋转。
“大王,天空中有许多垃圾,像子弹在飞。”狗熊恐惧地说,“据说,一只小鸟都能把飞机撞个大洞呢!”
独眼狐还煞有介事地提供佐证材料:据欧洲航天局估计,大约有1.7亿个太空碎片环绕着地球,哪一个掉下来都比石头厉害。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苏联的“礼炮-7”号空间站也多次被此类“尘埃”损坏。
●据欧洲航天局统计,在我们的头顶上,有34 000块比苹果(直径10厘米)还大的垃圾,以及90万块介于豌豆(直径1厘米)和苹果之间大小的垃圾。另外,至少还有1.28亿个更小的以至于无法探测到的垃圾,总重量超过8 400吨。
捕捉太空垃圾的幻想图
“噢,那不得了。你们一定要认真监测,一刻也不能懈怠,发现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有一天,值班的大灰狼向虎大王报告,在太空中发现了一只破手套。
“破手套?太空怎么会有手套?哪个调皮的家伙把手套扔在那儿?不是说太空垃圾是一颗颗老掉牙的星星吗?那后来怎么样?”
“太空里来了清洁工,是一位智能机器人,名字叫飞龙,抓起手套,与其同归于尽了。”
“太可惜了,为一只破手套,把小命都丢了。”虎大王感慨不已。
其实,那只破手套是航天员无意间遗留下来的。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它的飞行速度极快(6~7千米/秒),负责清扫垃圾的智能机器人只好抓住它一起奔向大气层,像流星一样坠毁。要是它继续留下,说不定哪一天与人造卫星相遇,就可能瞬间把卫星打穿或击毁呢!
又有一天,独眼狐匆匆忙忙地来向虎大王报告险情。
“不好啦,太空中另外一位名叫苍鹰的智能机器人为捡一颗螺丝钉献身了。”独眼狐眨着唯一的眼睛,惊恐不安地说,“那位智能机器人真的好勇敢,先是用自己的力量把螺丝钉慢慢吸向自己,然后与其一起进入大气层,烧成了一团火。这样,就不会有垃圾从天上掉下来了。”
“好啊,好啊。”虎大王感到惊讶不已,“太空中居然会有智能机器人,而且是那么无私、那么勇敢,真是太神啦!”
不久,狗熊又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昨天晚上,太空中突然冒出一位捡垃圾的智能机器人,把堵在‘量子舱’和‘和平’号之间的一块金属残片捡了起来,使它们终于顺利对接起来。了不起啊!”狗熊汇报得非常详细、准确,“哦,那位智能机器人叫‘玉兔’,还活着,正在天上忙着。”
“活着好,活着就好。有了太空智能机器人,就不怕太空垃圾砸下来,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虎大王得意得手舞足蹈。
从此,虎大王、独眼狐、大灰狼和狗熊睡觉踏实了,因为太空有了会捡垃圾的智能机器人,就不用担心天上的垃圾落下来。嘿,难怪天空还是那么高远,星星还是那么闪亮,都是因为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智能机器人在默默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