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楚女: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

2020-07-27张一程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4期

张一程

当我第一次看到“萧楚女”这个名字时,料想此人一定人如其名,是位楚楚动人的漂亮姑娘;然而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我和一百年前的人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1922年,萧楚女受党组织委派去四川开展工作,他应《新蜀报》的创办人陈愚生之邀担任《新蜀报》的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由于他的文笔潇洒俊逸,逻辑性极强,所以“萧楚女”这一名字很快便在国内声名大振。因为有了萧楚女,《新蜀报》的销量一时大增,不久便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跻身报界“名角”之列。

有青年猜测“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动人之女子”,有着江南女子的秀丽模样、娇小玲珑的曼妙身材与柔情似水的温婉品性。于是,一封封求爱信像雪花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至编辑部,很快便在萧楚女的办公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山。为了免除情书不断的困扰,也为了消除时人对他的误会,萧楚女只好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

“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

与同时期的林白水、成舍我等报人相比,萧楚女显得尤为特殊。同人们大多有名牌大学毕业的履历和出国留学镀金的荣耀,可他并没有出过国,甚至连大学都没有读过,完全是靠自己先天的聪慧与后天的努力自学成才。他不仅没有在艰难困苦中沦为平庸之辈,反而在自我奋斗中成为报坛英杰,与报界大腕们平起平坐,为后起之秀们仰慕钦佩,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萧楚女原名树烈,1891年出身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萧楚女的父亲萧康平是一位木材商人,家境颇富,所以萧楚女幼年之时,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生活十分优裕,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日子。可惜在他10岁那年,他的父亲经商失败被迫宣告破产,又急又气之下,肺病复发,不久便病逝于芜湖。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他走了,家道中落,正如萧楚女后来在自述中所说的那样,好像是“从万丈高峰坠下了深壑”。

此后,萧楚女又先后做过茶馆的“跑堂”、船上的伙夫、街市的报童、酱园的童工、排字的工人等,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干最低等的工作,拿最卑微的薪水,他因此而体会到了人间疾苦,看到了百姓的辛酸,所以他一生都同情广大劳动者,始终为他们说话,为他们争权利,为他们谋福利。

虽然长年在社会上为生计奔波劳碌,但萧楚女依然坚持在漂泊无定中自学知识,以极大的毅力读完了中学文理课本。他有一句名言: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萧楚女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毅然参军入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萧楚女积极参加了阳夏保卫战,在协助炮兵开炮时,他被大炮震聋了一只耳朵。随后战乱不断,民生困苦,萧楚女对此倍感失望,于是他愤然退伍,自此投身于新闻界。1915年,萧楚女担任《大汉报》的编辑和《崇德报》的主笔,经常用“楚女”的笔名发表进步文章。

“楚女”这一笔名也是大有来头的。萧楚女在读《楚辞》时,被爱国诗人屈原的一句“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所深深打动。诗中的“女”指的是神女,又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他就取了屈原用来象征爱国志士的“女”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他要做为国尽忠的“楚女”的伟大抱负。

1921年,萧楚女转到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好友恽代英一起开展青年运动,他们两个人被时人誉为“江城双星”。在安徽期间,萧楚女曾作词一首:

“敬亭拱北,

宛水环东,

山川明秀郁葱茏。

高斋隐隐,

叠嶂重重,

吾校巍然镇其中。

今日少年,

断粥身功,

将来东亚主人翁。

前程万里,

毛羽需丰,

一旦奋起何其雄。

1922年,萧楚女经恽代英介绍在武汉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再也不是没有归宿的浮萍了。他更加积极地宣传革命思想,奔赴四川、湖北和重庆等地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

1924年8月,萧楚女被党组织任命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再度入川,開展建党工作,全面领导重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四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就是萧楚女,化笔为剑。

随着局势不断恶化,萧楚女忧愤交织,越发拼命工作。他早年在颠沛流离中患了多种疾病,由于多日以来劳累过度,导致病情日益恶化,不得不暂时停止手头上的工作,并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接受治疗。1926年4月,萧楚女、刘尔崧和熊雄等一千多名革命者遭到逮捕,被关押进了南京石头监狱。

病中的萧楚女受尽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自从踏上革命道路的那天起,他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不胆怯、不妥协、不屈服。他还在狱中鼓励难友坚持斗争下去,一定要保持革命气节,敌人始终拿他这个“硬骨头”没办法。他是桀骜不驯的柔弱书生,亦是铮铮铁骨的刚烈汉子。

1927年4月22日,萧楚女遇害,年仅36岁。萧楚女的一生很短暂,却将半生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着的革命事业和他多灾多难的祖国。

1927年6月25日的《中国青年》对萧楚女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谁不知有个大麻子萧楚女,他是本刊的创始者之一,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自从少年以至于死,他一直以革命为生命,一直在颠沛流离、贫困捕逃的情形之下。他的死,是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使我们更加透彻认识了敌人;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

萧楚女生前曾说过:

“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要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而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