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课程的思路解决生活的问题

2020-07-27张皎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动室柜子积木

张皎红

幼儿的生活中充满着学习与发展的契机,这些机会在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班级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幼儿的生活意味着丰富多彩的经历,教师始终在陪伴、引领、等待、支持着幼儿的学习过程。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只是这需要教师注重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以专业的眼光分析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与行为,从而展现师幼、幼幼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课程理想常态。下面以大班“搬床”活动为例,谈谈我们如何用课程的思路解决幼儿生活中的问题。

一、缘起:寝教合一班级的困惑

无锡师范附属实验幼儿园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都是寝教合一的,平时班级空间以区域的形式呈现,幼儿的午睡床堆叠成三摞,摆放到班级的储藏柜中。午睡前,利用幼儿餐后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和保育员一起把活动室内部分区域的桌椅、柜子等移至四周,腾出较大的空间,然后把午睡床从储藏柜里推出来,一张张搬下、平铺,每个班级的午睡床几乎铺满大半个活动室(见图1)。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做。我们发现因为桌椅、柜子经常要移动,往往造成幼儿区域游戏空间不足、活动记录和作品等内容不能及时呈现、同类游戏经验无法持续等问题。而且教师和保育员搬床时间较长,也增加了幼儿干等的时间。

在一次餐后自由活动中,教师和保育员正在忙着搬床,晨晨和欧宝两个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太辛苦了,我们也想搬床。可是上面的床太高了,我们够不着。”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听见了,也跑过来表示想一起搬床。

看到幼儿表现出来的对搬床的热情,我们意识到午睡床不仅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物件,也是他们离不开的、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生活用品,孩子们对自己的午睡床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对搬床活动进行课程化改造。这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好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日本的仓桥物三先生提出,“生活中融入教育”。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第二步支架中也提出,让幼儿“尝试生活环节的全面自理”,倡导教师尽量用课程实施的视角去對待所有的生活环节,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培养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搬午睡床的问题正是生活自理方面的内容,我们亦可以借机深入理解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二、规划:做个有准备的教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在搬床活动中如何尊重并满足他们的这种学习方式和需要呢?午睡搬床作为幼儿在园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环节,对于大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哪些教育价值呢?孩子生来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如何看到幼儿的能力,给予他们专业的支持呢?

带着这些思考,围绕午睡搬床的话题,我们和幼儿开展了第一次讨论。因为搬床是涉及到每个人的事情,联系生活经验,幼儿都有话可说。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搬床的意愿,对于午睡床放到哪里、由谁来搬床等问题很感兴趣,提出可以给柜子装上便于移动的轮子、把午睡床放在活动室里、排好值日生表轮流搬床等建议,但对于如何调整班级区域空间、如何合作搬床等缺乏相关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和保育员一起就此话题进行了审议。首先,统一认识:幼儿是班级的主人,应当树立自我服务以及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他们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的;幼儿应当主动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按顺序做事等。接着,我们结合《指南》里面大班幼儿的典型表现,梳理了午睡搬床这个活动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并根据幼儿的问题预设了一些可能开展的活动。

三、推进:追随幼儿的想法与行动

经过几次尝试,我们发现大班幼儿能够比较自如地将5张午睡床进行平铺和堆叠。于是,我们将班级的35张午睡床按5张一摞分好,其中的2摞放在一个储藏柜里,另外5摞放在储藏柜外。每一摞最下面的午睡床装上可固定的万向轮,空出来的两个储藏柜变成了两个角色游戏区。在班级第二次的团体讨论中,我们形成了一份新的值日生分工表(见图2、3),还制定了搬床公约,将搬床的内容列入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之中,约定每天由6个小朋友搬床,全班幼儿轮流进行。搬床值日生需要利用午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调整区域柜子、桌椅,将午睡床推出、平铺在活动室里,午睡后负责将午睡床叠成5张一摞,推到储藏柜处,再把区域柜子、桌椅复位。其他小朋友则要负责将自己的床铺整理好,人人都在这个环节出力。我们的行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有些家长还为我们出谋划策。

这样实施了两天后,幼儿发现问题了:①有的午睡床搬动的距离比较远,容易撞到柜子、桌椅等;②区域柜子、桌椅每天需要先移动再复位,搬床值日生花费的时间很长;③区域柜子上材料、作品比较多,移动时容易掉落,存在安全隐患等。

在班级第三次讨论中,有幼儿提出午睡床就近放在活动室里,减少长距离搬动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么,非午睡时间那些叠起来的午睡床放到哪里呢?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把相对集中的建议记录下来,由幼儿投票决定采用哪种方案(见图4)。

投票结果:有22名幼儿选择把午睡床放在窗边区角活动区域前,他们的理由是这块空间比较宽、比较长,如果积木区旁放了床之后空间就太小了,而储藏柜前放了床之后则不方便拿里面的东西。在大多数幼儿认可这一建议的前提下,我们开始行动了。

第一次尝试:

佳佳和昊昊是第二天的搬床值日生,他们在仔细研究了墙面上的班级平面图之后,利用午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画出了搬床规划图(见图5),提示5摞午睡床放在窗边区角活动区域前,根据空间距离,其中1摞要竖着放。有了这张规划图,午睡起床后,当天的搬床值日生就开始“按图施工”,不一会儿就将床摆放到位了(见图6)。

第二天的游戏活动因午睡床摆放位置的调整而带来了一些问题。游戏回顾时,小米说:“我们今天要去积木区玩,但床把积木区的材料遮住了,我得把床推走了才能拿到材料。”羽羽说:“今天俊俊踩坏了我搭好的大桥。”俊俊说:“我也不是故意的,是有一叠床放在娃娃家里,路变小了。”(见图7)角色区的幼儿也纷纷“投诉”:“床放在这里,把我们的路堵掉了,太不方便了。”这时,涵涵提议:“那把角色区堵了路的2摞床推到美工区去吧。”积木区和角色区的幼儿都表示同意。

第二次尝试:

午餐后,佳佳和昊昊画了一张新的搬床规划图(见图8)。午睡起床后,当天的搬床值日生就按规划图把之前放在角色区那2摞床推到了集中活动区(积木区)和美工区的中间,靠窗边区域的3摞床之间拉开了一段距离(见图9)。

第三天游戏结束后,又有一些幼儿对这样的布局表示了不满。言言说:“我要去美工区拿材料,要绕过架子和两排床,兜了一个大圈子。”多多说:“我想去上厕所,床挡住路了,去厕所的通道变得很窄,只能侧身走过去。”(见图10)俊俊说:“床把角色区的柜子拦住了,我们想买东西,不方便。”小澄说:“积木区的积木老是滚到表演区来,影响我们排练”……幼儿纷纷表示放在活动室内的5摞床太多了。这时,我们提议把1摞床放回储藏柜里,活动室里放4摞床,并且尝试用活动室里的午睡床做隔断,分隔活动室中间的积木区和表演区。

第三次尝试:

离园前,佳佳和昊昊准备画第三张搬床规划图,他们去征求同伴的意见。有幼儿提出了美工区和积木区之间的通道比较窄,不能放床,也有幼儿提出3摞床连在一起的隔断太长等问题。在听取了很多同伴的意见之后,佳佳和昊昊又画了第三张搬床规划图(见图11)。图中提示活动室内保留了4摞午睡床,其中1摞床竖着放在美工区,作为颜料区和手工区的隔断,另外3摞床放在积木区和表演区之间。

第四天的晨间播报前,佳佳和昊昊又修改了搬床规划图(见图12),他们向大家介绍了第四张搬床规划图:放在积木区和表演区之间的3摞床呈“品”字布局,可以用来分隔积木区、表演区和角色区,午睡时,这4摞床就近搬开平铺就行。大家都表示赞同。区域游戏结束后,幼儿对当天午睡床的布局都表示很满意(见图13),而且当天的搬床值日生也表示就近搬床比较方便。

午睡床布局实施了一段时间,其间也做了一些微调,幼儿基本认可这样的方式。考虑到安全卫生的因素,我们为活动室里的4摞午睡床做了布罩子(见图14),由搬床值日生在午睡前后进行收归、整理。我们发现这些布罩子平时还可以作为区域游戏摆放材料、展示作品的地方。

四、回顾:实现师幼的共同成长

在搬床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交流关于搬床的新发现、遇到的新问题、解决的新办法,关注幼儿经验持续不断地获得、重组和改造,实现了师幼在此经历中的共同成长。

我们的发现:

幼儿通过设想午睡床摆放的位置、设计搬床规划图、验证床摆放的合理性等活动,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尝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收获属于自己的新经验,并在生活情境中整合迁移经验。

除了获得解决问题、空间方位等方面经验之外,我们還看到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搬床活动,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他们在动作协调性、坚持性、书面表达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同时,在搬床的过程中幼儿还收获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这些品质和能力紧紧依托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情境,将有助于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有意义地学习生活。

我们的支持:

在搬床活动中,我们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持续观察、评估,班级保教人员经常即时进行研讨,商议用适宜的策略支持幼儿不断获得有益经验。如在幼儿的三次尝试中,我们提炼了一些支持策略。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给予幼儿搬床的权利,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幼儿的能力,关注到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关注到发生在幼儿之间的“矛盾”,注意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注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分析等,努力对一日生活中与幼儿生活有关的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提升积极引导、顺势而为、灵活应变的课程实践能力。

通过大班搬床活动的实施,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需要教师立足生活、发现问题、满足需求、支持探究,用课程的思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室柜子积木
地板滑雪
堆积木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蝴蝶结藏哪里啦
柜子不再孤单
心灵鸡汤活动室
旧柜子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