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智慧解决二孩间的冲突
2020-07-27许宏亚
关键词:沟通
殷涵麒妈妈(哥哥殷涵杰11岁,弟弟殷涵麒5岁)
记得那天下班,我刚打开门,就听到哭声,紧接着是孩子爸爸大声呵斥:“可以这样对弟弟吗?你是哥哥呀!”我知道这对相爱相杀的兄弟又开始了“战争”。于是我安抚好弟弟,心平气和地走到哥哥的房间,询问他事情的经过。原来哥哥看见弟弟的字写得不好,没有经过他同意把字擦了;弟弟见哥哥擦了自己好不容易写好的字,很生气,撕掉了哥哥心爱的卡片;哥哥就拍了弟弟的头,爸爸以为哥哥欺负弟弟,简单粗暴地处理了这件事情。兄弟俩都很委屈,都哭了。我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抱着哥哥说:“你很难过,因为你是好心想帮弟弟,对不对?妈妈理解你的感受。”我又抱着弟弟说:“刚才哥哥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擦了你写的字,你很难过,对不对?”兄弟俩的情绪都有所缓和。我继续说:“哥哥想要帮助弟弟,可以先和弟弟商量一下,就如同弟弟想要玩你的玩具,要经过你的同意一样。弟弟要是觉得哥哥做得不对,不应该破坏玩具,可以和哥哥说,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和爸爸妈妈沟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可以动手打人,你们是两兄弟。”在破涕为笑的那一刻,兄弟俩抱在一起。孩子就是这样。
接下来就是和爸爸“谈判”了……
关键词:关注
夏熙桐妈妈(姐姐夏熙桐7岁,弟弟夏启文4岁)
孩子发生“战争”,真实意图可能是引起父母的注意。你识破了他们的“诡计”,采取“不干预”策略,并跟孩子们说明,以后你们之间的问题你俩自己处理,妈妈不会插手。这样,孩子俩不会一遇到问题就跑来告状,反倒是他们自己开始商量。
不干涉,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不关注孩子。孩子以吵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如果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他们就很可能换一种方法来“折腾”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并且接纳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关注而产生的不满足或者不高兴等负面情绪。情绪得到接纳,本身就是一种缓解。
关键词:少做“裁判员”
马嘉佑妈妈(哥哥马嘉树11岁,弟弟马嘉佑5岁)
哥哥得到一个隐形战斗机模型作为生日礼物,弟弟见了,特别稀罕,但哥哥舍不得分享。你不同意,我又很想要,哥俩起了争执。不一会儿,弟弟的哭声就从哥哥房间传了出来。
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发生。我会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协调纠纷,做“裁判员”。先开导哥哥谦让一下,让弟弟玩一会儿;再告诉弟弟不能去抢哥哥的玩具,要征得哥哥的同意才可以玩。一开始,哥哥会同意我的安排。但几次过后,哥哥不再服从安排,提出“为什么总是要我让着弟弟”。
哥哥的不服从,说明在矛盾处理过程中,他不再认同我“裁判员”的身份,或者他觉得受了委屈:我没有对兄弟俩一视同仁,下意识地偏向了弟弟。
慢慢地,我留意多向哥哥表达对他的关心,比如,让爸爸单独带哥哥看电影、外出旅游,告诉他,弟弟的自行车是他小时候骑的,弟弟的有些衣服裤子是他小时候穿过的。多在弟弟面前表扬哥哥,展现榜样的力量,让弟弟多向哥哥学习;鼓励哥哥多带弟弟一起玩,培养兄弟俩的感情。
关键词:公正
徐钰涵妈妈(姐姐徐钰涵7岁,弟弟徐宇峥5岁)
在姐姐2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随着弟弟长大,我似乎让爱的天平有点倾向了弟弟。
有一次,姐姐生病,弟弟不小心也被传染了,身体不舒服,非要我一直抱着。姐姐看到以后也要求抱着睡,我说,你比弟弟大,妈妈先抱着弟弟睡一会,就来抱你。可能太累,我后来睡着了。等我醒来以后,发现姐姐一个人坐在床上,很不开心的样子。我来到她的身边,问她:“你刚才也想我抱,对吗?”姐姐很伤心地哭了:“是的,我也好想妈妈抱。我不想要弟弟,想让弟弟回到妈妈肚子里,好想妈妈属于我一个人。”
我等姐姐冷静一点后告诉她:“妈妈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爱你的。你们都想要妈妈抱,妈妈很为难,你可以帮助我吗?”姐姐想了很久说:“那我们一起分享妈妈吧,我很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陪我;如果弟弟哭了,那就先陪弟弟吧。”我夸姐姐好棒,学会了分享。
二娃家庭,爱的天平不能倾斜,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公正。
关键词:不过多干预
金潇冉爸爸(姐姐金潇冉6岁,弟弟金卓桓1岁)
我们家小宝是个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男孩。大宝上幼儿园中班,是比较乖巧文气的小姑娘。两个人的主要矛盾是弟弟喜欢抢姐姐的玩具和书,而姐姐有时候会趁弟弟不注意拿他的零食吃。另外一个冲突就是抢妈妈,当弟弟要吃奶或者要妈妈哄睡觉的时候,姐姐有时候会要求妈妈讲故事,要妈妈陪她聊天。妈妈照顾了一个,另外一个就会哭闹。
孩子之间的打闹是他们接触世界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安全的情况下,我一般不过多地干预,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不会要求姐姐一定要让弟弟,而让姐姐自己想办法处理,我觉得这是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当僵持不下或者矛盾升级时,我们出面,提出解决方法,比如,抢玩具时,建议再拿一个类似的玩具出来一起玩;弟弟打擾姐姐看书时,拿出另外的书或者玩具吸引弟弟去别的房间玩;抢妈妈时,提议爸爸和妈妈一人陪一个,过一会再换过来陪,或者姐姐先去听故事,等妈妈忙完了再来陪姐姐,等等。
关键词:规则
梅满庭妈妈(姐姐梅满庭6岁,妹妹梅满园2岁)
我的两个女儿西西和园园,年龄差距不大,平时比较和谐,但有时候也会有摩擦。
园园小的时候,我会用转移注意力这招,每次园园破坏姐姐作品(画画、拼图、积木城堡等)的时候,我就拿个玩具或者拿块饼干,把她的注意力从姐姐身上转移开来。随着西西和园园长大,西西想要更多的独立空间,园园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每当园园闯入了西西的领地,或者西西拿了园园的玩具,大战都可能爆发,所以要立好规矩,比如,轮流玩、限制时间、限定范围。引导姐妹俩分享,被分享的要表达感谢。我们也会及时表扬两个孩子的行为。
平时,我会有意识地给大宝分派任务,让她参与照顾二宝,每次表现好都及时夸奖,这样她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现在姐姐在妹妹面前的口头禅都是“姐姐来”“姐姐帮你”。
遇到姐妹俩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的介入也秉持一个原则:只处理情绪,不裁决对错。帮助姐妹俩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引导她们互相理解。她们不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及时帮她们“翻译”。
关键词:适宜
叶思含妈妈(哥哥叶信含14岁,妹妹叶思含4岁)
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必把孩子间的冲突看得非常严重,马上出面进行干涉,更不必因此生气。如果情况不太严重,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假装没看见,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矛盾与冲突。因为有些时候,成人的处理方式未必适合他们,而且直接干涉,也使得孩子失去宝贵的学习、成长的机会。留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等孩子可以比较清楚地描述事情经过后,情绪也恢复到正常状态了,这时再引导孩子:“你觉得现在要怎么办呢?”“你看我们这样解决好不好……”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事情发生了,重点是如何解决,而不是找谁评理或推卸责任。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键词:榜样
尤妙可妈妈(姐姐尤妙可6岁,弟弟尤毅可2岁)
弟弟在我肚子里时,我们就经常告诉姐姐:你比弟弟大,等弟弟出生了就可以当弟弟的小老师,可以把所学的、好玩的教给弟弟,因为小朋友最喜欢模仿比他大的人了,你做什么,弟弟就会跟着做什么,所以你要给弟弟做好榜样,带着弟弟一起玩一起学习。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弟弟破坏你的玩具,搞得你总是很生气。慢慢地,姐姐就有了“小老师”的感觉。
关键词:表达
谢承妤妈妈(哥哥谢承翰10岁,妹妹谢承妤5岁)
哥哥有时候沉迷于一本书或者一件玩具的时候,不喜欢妹妹的打扰和加入,他会推开妹妹,妹妹就会大哭或者来告状。我们想了个办法:把“我”字句贴在墙上,碰到问题时我就带着他们一起练习。
哥哥:妹妹,我看到你挤进来,打扰了我,我感到很生气。因为这本书我想一个人看。我知道你也想和我一起玩。我希望你在旁边等一下。
妹妹:哥哥,你推我,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弄疼我了。我知道你想一个人看,我也想看。我希望你好好跟我说。
妈妈:哥哥,妈妈听到妹妹哭了,我很担心,因为你们不能好好玩。我知道很多时候你想一个人看,不想被打扰。我希望你能事先提醒一下妹妹或者爸爸妈妈,或者好好和妹妹说。
然后等大家都情绪平复,一起抱抱。在问题面前,练习并表达真实感受,会让大家都理解彼此的情绪。冲突就在表达中缓解。
关键词:转移
黄翌焰妈妈(哥哥黄炳硕7岁,弟弟黄翌焰6岁)
我们家哥哥喜静,弟弟喜动。小时候的弟弟处处让着哥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萌发,弟弟开始对自己的物品、领地有了保护欲。
经常是哥哥或者弟弟在玩玩具,另一个突然去抢,抢不到就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般先采取不干涉的态度,看两人如何沟通,或者如何争吵,争吵的点在哪里。如果陷入僵局或者有人开始动手,我会出面调停,告诉他们如果再吵,这个玩具就没收。如果两个人都不听甚至哭起来,我会让他们冷静,然后自己离开现场做别的事情。通常,孩子们发现没有人关注自己,没过多久会和好如初,进行下一个游戏。我的观点是不要轻易去评价任何一个孩子的行为是对是错。
如果冲突源于一方蛮横不讲道理,我一般会采取带着一个孩子离开现场,去做别的事情或者直接出门。出门后,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孩子,也让他试着自己去分析一下。离开了矛盾的环境,孩子的情绪容易平复,也会给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再让不讲理的孩子道歉,通常比较容易得到原谅和和解。
如果上升到肢体冲撞,我一般会先在一旁观察。但如果一方拿起东西要扔,我会第一时间夺下,防止另一个孩子受伤。我严格禁止两个孩子拿东西扔对方,谁先拿东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直接让他去门外冷静。这时候孩子会哭闹不愿意,甚至拉扯我们。我一般都很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非常糟糕,必须接受惩罚。一般孩子出门后,都会冷静下来,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
处理冲突,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一方的偏袒。只有相对公正地对待,才能让他们最快地从矛盾中走出来。我觉得,转移注意力或者带一方离开,是不错的办法。
关键词:各得其爱
许宏亚园长
随着二孩的到来,家庭中要注意两个现象。
第一,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第二个孩子的身上,尤其是当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比较大时,会冷落了老大,溺爱了老二。以为老大已经长大,不那么需要父母的关爱,随之放任自流。在幼儿园,我们看到本来活泼可爱的老大,变得沉默寡言。
第二,父母自以为老大的教育方式很成功,因此自然地把这些教育方法嫁接在老二身上,结果却不那么成功,于是认为老二的智商不及老大,丧失了对老二教育的积极性。父母要知道,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況是两个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呢。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中要做到各得其爱。
第一,要让两个孩子都知道:爸爸妈妈都爱你们。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言语举止,客观地为他们的点滴成长点赞,接纳每个孩子身上的不足,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目光从没有离开过自己。
第二,要让两个孩子互相爱对方,从实际行动上增加互动,建立感情。例如,可以让大宝照看小宝,帮小宝喂饭、穿衣服等,一方面增加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另一方面及时捕捉大宝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二宝向哥哥/姐姐学习,让大宝感受到作为哥哥/姐姐的价值并继续努力。
第三,要让两个孩子共同爱父母等长辈,充分体验互亲互爱的氛围。可以举办家庭日活动,大家一起参加露营、野餐、“今天我当家”等活动。家庭成员的生日都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感受家是温暖的,大家在一起,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