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自然里做客

2020-07-27郑雯馨

海峡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旅馆目的地野生动物

郑雯馨

越来越多人出于对动物的喜爱而前往那些甚少人为干涉、依然保持着自然野性的目的地,他们选择不干扰动物的方式,去感受动物的自然魅力。同时这种“动物旅行”也在提醒着我们,需要重新去定义人与动物的关系。

诸如前往肯尼亚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自然之旅”,如今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青睐。

日本作家向田邦子曾写过一篇随笔《动物铃》,里面提到了自己在肯尼亚一个动物保护区的旅行经历:当时她住在湿地中央的一栋高架式旅馆,那是“貌似直立式茶筒扣,上斗笠形屋顶的独幢建筑,以高架式走廊相连。到了晚上会把梯子自地面收起,防止野兽来袭。是很奇妙的旅馆。餐厅旁,有大片玻璃帷幕的巨型阳台,从那里,可以观赏来到眼前沼地饮水的动物。”此外更令她好奇的是客房床边一个名为“Animal Call”的铃这是为客人提供的特别服务,只要提前向旅馆的人告知自己想看的动物,等夜间动物出来饮水时,动物铃就会响起,提醒客人:动物出来咯,快来参观吧。这段来自上世纪的旅行展现了一种分寸感:当我们以旅行者的身份进入到野生动物栖息的自然环境时,要谨记,动物才是那里的主人,它们是自由的;而人则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域,远远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保持着理想的距离,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保护。

关于人为什么会对动物感兴趣,或者说为什么会对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充满好奇,动物爱好者、生态摄影师或是科考人员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当中或许有主观上的情感投射、源自专业领域的求知欲、基于对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理性思考,或是对物种本身以及它们所处环境的探索欲望。从前欧洲的工匠会在挂毯绣上代表着欧洲以外“新世界”的动物:食蚁兽、貘、犀鸟、非洲象或是亚洲孔雀,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们寄托了欧洲人对“新世界”的想象。到了新时代,人们热衷于前往野生动物栖息地旅行,亦是这种想象的延续,尽管城市里有动物园,但人们更渴望了解那些在自由、自然的环境下,顺应自然法则、遵循自然习性而活的动物们,因为它们更接近真实。

“以动物之名”的旅行方式如今正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动物旅游趋势报告》中提到:“85后”和“90后”已经在旅游行为中拥有了更高的决策力、影响力与环保意识,他们对“动物友好型旅行”也具有比较高的价值认同。其中,85%以上的受访年轻游客反对为动物带来伤害或虐待的旅游活动,明确表示愿意避免或减少参与,转而选择对动物友好的旅行方式;88%的人表示,会在任何时候支持旅游企业避免设计与实施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的活动环节。这意味着,在选择旅行目的地以及策划动物主题线路的旅行机构时,他们会将动物福利纳入考量范畴:譬如目的地是否以损害动物福利为代价来盈利,是否有对自然栖息地进行维护及保护;动物保护基地是如何对待动物的,是否尊重它们的自然习性;旅行机构提供的线路是否包含类似骑乘大象、观看野生动物娱乐表演这种商业剥削和伤害动物的行程和游玩项目等等。

认同“动物友好型旅行”,也就是认同了我们是前往大自然“做客”,因此要学会尊重“主人”的习惯,并谨记“客人”该有的礼仪。因此在本次专题里,我们向动物爱好者、生态摄影师、专业科考機构和动物保护基地义工等人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大自然的访客”,也和专家老师们一同探讨“生态旅行”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有哪些方式能够真正保护野生动物,也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动物的存在,会让世界变得比想象中更辽阔与热闹,如果说人群汇聚的社会里有热闹的烟火气,那么动物自由生存的大自然里,就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旅馆目的地野生动物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松间小旅馆
动物可笑堂
闯入吸血鬼的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