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它们的家中给它们拍张照片

2020-07-27郑雯馨郭钰婷Vino张晓霏

海峡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贡嘎山高黎贡山虎鲸

郑雯馨 郭钰婷 Vino 张晓霏

野生动物摄影是只需一片自然之地就可以展开的对话——与畅游在大海中的鲸豚、叶片之间低吟的虫、枝头静待的鸟,还有灌木丛后谨慎的走兽。它们与人类为邻,却有着远在人类想象之外的美与奇妙本事,想领略一二,许多时候需要足够幸运。一张精巧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绝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知识、耐心、爱与艺术的综合结果。当然,野生动物摄影师们抛下舒适与安全,背起沉重的行囊深入野外,也绝不仅是为了一张照片,他们希望能亲眼看到并记录那些美妙的物种,希望它们能永远在家园里自由、安全地生活下去。

?蓝大翅鸲Grandala coelicolor

5月,一只小鸟站到了高山草甸里的石头上,身上只有蓝黑亮色,如同身着蓝色天鹅绒礼服和黑色披肩的贵妇,气质格外高贵,这样的配色可不是谁都能驾驭。

这是一只正身披繁殖羽的雄性蓝大翅鸲,体色显得格外瑰丽,如同蓝宝石。蓝大翅鸲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秋冬季节,在贡嘎山常常能见到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一起取食金黄色的沙棘果,集体行动十分壮观。

?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

行走在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巨大的云杉林中,一个身影悄然落在高达30米的枯树顶端,这是一只凶猛的鹰雕,正在用它锐利的目光巡视着脚下的生物,伺机进行捕猎。

在貢嘎山低海拔的森林里,鹰雕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各种鸟类、松鼠、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都在它们的菜单里。它们凌厉的眼神和矫健的身影,无疑是猎物们的噩梦。出于捕猎的需要,大部分猛禽都喜爱站在树顶或高处,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并不难见到。所有猛禽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的身影只属于森林,属于荒野。

自然影像非常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不断有新的故事、新的地方和新的拍摄可能性

董磊

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西南山地艺术总监,英国NPL(Nature Picture Library)自然影像图库签约摄影师。

摄影题材主要是中国西部地区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历史摄影,目前重点为中国珍稀濒危物种拍摄自然纪录片,作品有《蜀山之王一贡嘎山》《岷山秘境一王朗》《寻找中国最后的穿山甲》。

高黎贡山是一座很独特的山。这条只有四百多公里长的山脉属青藏高原南部,却有热带雨林景观,也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高黎贡山的低海拔地区生活着天行长臂猿、菲氏叶猴、戴帽叶猴、熊猴等灵长类生物;中海拔地区有贡山羚牛、怒江金丝猴;高海拔地区则有高黎贡山的代表性鸟类——白尾梢虹雉。

2007年,我作为野性中国一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的老师,第一次走进高黎贡山,之后又多次去拍摄西南山地的白尾梢虹雉自然纪录片,期间还参加了高黎贡山怒江州区域和独龙江的调查。目前整个高黎贡山保护区的生态情况维护得还是挺好的,虽然有些变化,但对我们自然影像工作者来说,自然界本来就一直处于演化进程,一直在动态变化。不过还是有些遗憾,比如原先在划定自然保护区的界线时海拔划得稍微高了些,后来随着城镇建设,天行长臂猿的栖息地缩小,数量也在减少,所以我们支持“云山保护”发起的对天行长臂猿栖息地的保护项目。

从拍摄难度来看,高黎贡山属于难度最高的那一档。每次拍摄前,我们要带上能从夏天穿到冬天的服装、野营需要的生活装备、能坚持7一10天的食品物资和几十公斤重的拍摄设备。所以我们非常依赖本地向导和保护区巡护工作人员的配合,也非常感谢他们。

?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

为了推动中国生态摄影的发展,近五六年来,我每年都参与中国最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老师在云南保山高黎贡山赧亢保护站举办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这个区域的旗舰物种是一个天行长臂猿家庭,天行长臂猿目前在云南西部只剩下不足两百只,非常濒危,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长臂猿总是在大树高处活动,尽管这个家庭已经很习惯人类,但是这么多年,我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平视拍摄机会;2013年终于有机会拍摄了一张天行长臂猿吃过山龙(样子像龟背竹的一种天南星科植物)果实的照片。能近距离抓住它取食的画面,而且画面不杂乱,背景不透天,真可以说运气很不错了。

?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

怒江金丝猴在IUCN红色名录里是极危级(CR),是2010年才被发表的灵长类新物种,世界第5种仰鼻猴,这种神奇的猴子目前只在中缅边境地区高黎贡山区生活。

2011年中国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定了怒江金丝猴在中国境内的分布区。2013年,我第三次爬上高黎贡山山脊。听说有山民报告说看见了猴群,我立即在当晚凌晨出发,天亮前到达了山脊海拔2800米左右的一个旧考察营地。营地设置在陡峭山脊中段稍微平坦的地方,也许这里碰巧就是猴群喜欢的通道。当看见一只大公猴的脑袋在树顶观望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全身黑色的金丝猴数量太少,分布地域太狭窄,而且猴群的生存必须依赖原始森林的大树;它们的未来仍然不清晰,巨大的威胁远大过乐观的想象。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清澈的湖蓝色河水穿过高黎贡山初秋渐黄的森林,这个天然美丽的地方是一群羚牛的家园。夏季,我参加的考察队发现了羚牛群特别喜爱的这片河谷,这块大石头是羚牛需要补充盐分与矿物质的地方;秋季故地重游,我们惊讶地发现神奇的大自然变得更漂亮了。

羚牛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1UCN)红色名录里是易危级(VU)。贡山羚牛是中国分布最西的羚牛,身体颜色比秦岭和四川的羚牛都深。这群羚牛现在由当地保护区严密地保护着,希望它们永远生活在高黎贡山原始森林中。

黑肉

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美术编辑,自2003年开始野生动物微距拍摄至今,被蛇咬过、被蚂蟥吸过、被毒蜂蛰过,从田边草丛到原始森林,十余年间走遍中国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地区。

自2003年起,我开始拍摄昆虫和两栖爬行类,最近也尝试拍摄菌类等一些植物。从微距镜头里看到的画面,跟平常肉眼见到的世界很不一样,那些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小家伙会变得格外精致,它们在不同环境中进化出独特的习性和外形,非常吸引人。

在国内拍摄小型野生物种,海南是不能绕开的宝地。因为当地的水热条件较好,几乎全年都可以进行拍摄,且几个拍摄点之间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物种也很丰富。所以对我来说,海南除了海以外,它本身的植被和生物也非常有意思。每次到海南,我最期待闷热的午后能够下一场雨,这样傍晚时虽然还有些潮热,但随着夜幕降临,山里也渐渐变得凉快,我们正好能够进山拍摄。你别看白天时山里静悄悄的,那是因为气温高,昆虫都躲起来纳凉,等天黑时同一个地方热闹得就跟“夜总会”似的,我第一次进雨林时非常震撼,吵得耳朵都听不见。

因為生物习性,我们经常要晚。上进山,拍到凌晨一两点下山,回想起来还挺辛苦的,但毕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觉得累。如果能有机会拍到稀有物种,或者一些比较难得一见的动物行为,那感觉就像拥有了全世界。主你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多看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一辈子就只能见到这一次。这种感觉,令人沉醉。

妖面蛛Deinopidae

大部分蜘蛛总习惯于守株待兔,织好网等猎物自己上门。但妖面蛛却是一名信奉主动出击的勇士,它们更喜欢主动出击,将自己手中的蜘蛛网瞄准猎物,就像渔民那样奋力一撒,猝不及防的猎物便成为它的囊中之物,也因此,妖面蛛又被称为“撒网蛛”

?翔叶蟾Phyllium westwoodi

翔叶蟾是自然界高级别的“伪装大师”,它们的表面像树叶一样脉络清晰,身体正反面分别模拟植物叶片的两面,颜色与所处环境中叶片的颜色相似,单看外形,活脱脱就是一片被虫咬过的叶子。更狡猾的是,它还会将周围叶片也“装饰”成被咬过的样子。因此,如果它不动的话,几乎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红纹沫蝉Cosmoscarta uchidae

红纹沫蝉是一种会“吐泡泡”的蝉。若虫时期,它们常躲在苎麻等植物枝条,上吸食汁液,为了保护自己,会分泌出许多白色泡沫覆盖全身,以使自己躲避天敌的侵扰。照片中的这只若虫比较特殊,吐出的是透明泡泡,因此看起来像是包裹在琥珀中的标本,有种静止的美感。

?三斑阳鼻螅Heliocypha perforata

三斑阳鼻螅是一种蜻蜓目的昆虫,就像小精灵一样飞翔在海南岛上。照片中的两只雄性三斑阳鼻螅看似在自由飞舞,实则正在为了争夺配偶而大打出手。

?海南角螳Haania vitalisi

拍摄海南角螳,是一场会“找瞎眼”的游戏,因为它们不仅体型很小,成体体长也不过3一4厘米左右,而且还长得酷似苔藓,身体颜色也与周边苔藓相近,在拟态方面的“业务能力”相当强。如果没有专人指引,或许路过三四回,你也很难发现它们。

李明学

野生动物摄影师,创立了生态旅行品牌“万合地理”,拍摄制作了自然纪录短片系列《秘野寻踪》。凭借在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拍摄的巴塔哥尼亚虎鲸,成为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过世界顶尖的NatureS Best Photography野生动物摄影大赛视频单元奖项的中国籍摄影师。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东南部,濒临大西洋,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之一。这里是阿根廷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自然爱好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天堂。每年都有不同的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聚集到这里,交配、产崽,还有捕食,其中有当地体型最大的动物——南露脊鲸,世界最大的鳍足类动物——南象海豹,还有南美海狮群以及数十万只的麦哲伦企鹅,此外,这里还是世界仅有的、会冲上海滩捕食的巴塔哥尼亚虎鲸的捕食场所。除了以上这些海洋物种,半岛上还有一些陆生动物,如美洲原驼、美洲鸵、巴塔哥尼亚灰狐、批毛犰狳等物种。

我去过瓦尔德斯半岛4次,第一次是在2009年6月,看到了南露脊鲸和南美海狮,从此喜欢上这里。2017年10月,我再次回到这里拍摄南露脊鲸、南象海豹和麦哲伦企鹅。每一个目标物种我都花了三四天时间来拍摄,拍到了很多令人难忘的行为瞬间。而2018年的4月初那次,我的运气相当好,拍到了很多巴塔哥尼亚虎鲸捕食的精彩画面,还有以前没有记录过的有趣行为,因此我决定每年4月组团到这里拍摄巴塔哥尼亚虎鲸,还因此获得了这个独一无二的虎鲸行程的中国独家代理资格。2019年4月,我带着几位喜欢野生动物摄影的朋友回到这里,再次体验到了一次不可思议的拍摄经历。

虎鲸Orcinus orca

虎鲸遍布于世界各大洋,从热带到两极的海洋都有它们的身影。但是,会冲滩捕食的虎鲸只有在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附近方圆400一500海里的大西洋里,数量只有19只。有一个知识点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虎鲸不是鲸,而是属于海豚科的,是这个家族里最大的成员。虎鲸是海洋里的绝对霸主,没有天敌,它们能够轻松搞定看似极其凶猛的大白鲨,还能够攻击比自己体型还大的鲸鱼,如灰鲸、露脊鲸等。不同海域的虎鲸的生存处境有所不同,很难对整个物种作出统一的评级,所以,它们被定为:Data deficient(DD)——资料不足。

?南美海狮Otaria flavescens

南美海狮分布于南美洲的西海岸与东南海岸线上,阿根廷的瓦尔德斯半岛是南美海狮很重要的聚集栖息地。有几个海狮群常年在半岛北部的几个沙滩上栖息,它们以近海丰富的鱼类和章鱼、鱿鱼等头足类动物为食。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1月是他们集中产崽的时间,2-3个月大的小海狮开始下水学习游泳,此时它们游泳技术一般,逃生能力较弱,甚至都不知道天敌长什么样子。聪明的虎鲸非常清楚这一情况,它们选择在每年的3-4月来捕食稚嫩的小海狮们。我们在海滩上拍小海狮的时候,它们经常会跑到我们面前查看,充满了好奇心。在瓦尔德斯半岛被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前的很多年里,当地人为了利用它们的毛皮而大量捕杀南美海狮,导致当时的海狮生存状况堪忧。后来随着半岛自然遗产的认定,人们开始保护半岛和半岛周围的野生动物,南美海狮的数量也因此恢复到了健康水平。

?麦哲伦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

1520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在南美探索时发现了这一物种。麦哲伦企鹅是环企鹅属的一种,是这个属里数量最多的一种。阿根廷东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是麦哲伦企鹅重要栖息地,其中也包括瓦尔德斯半岛,这里有两个数量达10万只的麦哲伦企鹅栖息地。我在2017年10月专程拍摄过其中一个。在那里,非常幸运地发现了一只颜色和正常个体有着显著差别的白变麦哲伦企鹅个体,极其罕见,网上极少有关白变麦哲伦企鹅个体的资料和图片。我在拍摄过程中发现,这个长相奇特的“异类”并不受其它正常个体的待见,试图求偶交配的它不断被雌性拒绝,真替它着急。

?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

世界上有两种象海豹:北象海豹和南象海豹。相比起来,雄性南象海豹最为庞大,比雌性要重4倍多。成年雄性南象海豹体重可达4吨,身长4.2-5.8米,是最大的鳍足类动物,也是除鲸豚之外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瓦尔德斯半岛是南象海豹非常重要的栖息地,每年的9-11月,数量众多的南象海豹会聚集到半岛进行交配、产崽。为了争夺交配权,体型量级接近的成年雄性会大打出手,我拍到过它们非常激烈血腥的打斗过程,相当震撼。有关南象海豹的一个有趣的知识点是:南象海豹是除鲸豚之外,潜水深度最深的呼吸空气的动物,最深的记录达到2388米。目前,南象海豹的主要栖息地都受到了保护,它们的数量总体健康。

邹滔

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师近10年,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待在野外参加自然纪录片拍摄或者带队进行博物观察,也因此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偶遇各种野生动物。之前曾经在国内知名环保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任职6年,从事大熊猫和雪豹相关的自然保护工作。

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贡嘎山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4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7个截然不同的植物带,面积仅占全国的0.1%,却分布着超过10%的植物和脊椎动物。常见的有毛冠鹿、高原兔、猪獾、狗獾,斑羚和鬣羚也常出现,还有野猪全家出动,豹猫在村子周围寻找各种啮齿类作为食物。除了这些频繁出没的常见兽类外,茂密的森林与高寒的草甸,上还有金钱豹、赤狐、狼和高山之王雪豹出没,平衡着复杂又脆弱的生态系统。

貢嘎山是和我缘分最深的一个地方。当时刚毕业不久的我作为志愿者来到川西贡嘎山下,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监测、反盗猎等工作中。第一次深入高海拔的雪山与森林,进入完全的荒野,这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让我大开眼界,也成为我作为自然摄影师的起点。这些年我陆陆续续不断重返,最难忘的经历就是我们在海拔4500米的流石滩意外拍摄到了金钱豹的身影,这里是雪豹的栖息地,说明它们的活动范围有极大的重合,这对于以往的科学认知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贡嘎山区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但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并不完备,需要找到靠谱的组织和专家一起前往。我们在贡嘎山拍摄自然纪录片《蜀山之王》的日子里,就曾前后两次被大雪困在山中,其中一次竟然还是在6月。

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海拔3750米的贡嘎山西坡坐落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一贡嘎寺,得益于传统信仰中“不杀生”的理念,各种野生动物们并不惧怕人类,甚至时常出现在寺庙周围。一只白马鸡站在石头,上,与寺庙喇嘛们相距只有几米,正在享用人们用青稞面为它们准备的糌粑。野生动物与人的距离往往是人对动物的态度的体现,这样和谐的场景在这里并不难见到。白马鸡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型雉类,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身长可达80一100厘米,有着蓬松的黑色丝状尾羽,在阳光下呈现出金属光泽。它们常常成群活动,在觅食时轮流作为哨兵放哨,随时警惕着猛禽们的偷袭,一旦发现天敌,会发出响亮粗犷的“嘎、嘎、嘎”叫声,很远都能听到。

?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

11月的清晨,海拔4300米的高山灌丛温度已经低于0度。经过一夜的寒冷之后,一群高原山鹑走上大石,抖蓬松身体的羽毛,用阳光驱寒,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高原山鹑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裸岩、草地和灌丛,是贡嘎山周边常见的一种小型雉类,体长不到30cm。在这个高寒生态系统里,高原山鹑处在食物链靠底的位置,雀鹰、金雕这样的猛禽,还有从黄喉貂到赤狐这样的食肉动物都是它们需要随时提防的天敌。集群活动有利于相互警戒尽早躲避,而灰褐为主的羽色与周围的岩石颜色相近,也具有很强的隐蔽效果。所以,如果想发现它们,可不能只顾赶路,得仔细观察沿途细微的风吹草动。在高原上使用的迷彩服,也许可以借鉴下它们的颜色。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

一场小雪过后,一只成年雄性白腹锦鸡带着几只未成年的小伙子们慢步走出森林,开始寻觅食物。白腹锦鸡也许是国内外表最为华丽的几种大型鸟类之一,成年雄性体长可达1.5米(其中尾羽近1米),色彩鲜艳独特,让人过目难忘。行走在贡嘎山的森林中,时常能听到白腹锦鸡巨大而尖利的叫声,它们十分机警,一发现情况就快速奔跑藏进森林,很难一窥全貌,所以,如果想见到它们,必须轻手轻脚,尽量不发出声响。白腹锦鸡羽毛泛着金属光泽,颈部呈现鳞片状,看起来如同一个身着盔甲的将军,行走时格外威风。求偶时,它们常蓬起头冠,张开翅膀和尾羽,频频炫耀以吸弓|异性的注意。

白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7年,中国曾联合瑞典发行了中国的“白腹锦鸡”和瑞典的“环颈雉”题材纪念邮票。但它们仍然面临着用于食用和观赏的巨大捕猎压力。这样的美,静静欣赏赞叹它们就好,请勿伤害。

?蓝大翅鸲Grandala coelicolor

5月,一只小鸟站到了高山草甸里的石头上,身上只有蓝黑亮色,如同身着蓝色天鹅绒礼服和黑色披肩的贵妇,气质格外高贵,这样的配色可不是谁都能驾驭。

这是一只正身披繁殖羽的雄性蓝大翅鸲,体色显得格外瑰丽,如同蓝宝石。蓝大翅鸲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秋冬季节,在贡嘎山常常能见到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一起取食金黄色的沙棘果,集体行动十分壮观。

?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

行走在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巨大的云杉林中,一个身影悄然落在高达30米的枯树顶端,这是一只凶猛的鹰雕,正在用它锐利的目光巡视着脚下的生物,伺机进行捕猎。

在贡嘎山低海拔的森林里,鹰雕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猛禽,各种鸟类、松鼠、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都在它们的菜单里。它们凌厉的眼神和矫健的身影,无疑是猎物们的噩梦。出于捕猎的需要,大部分猛禽都喜爱站在树顶或高处,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并不难见到。所有猛禽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的身影只属于森林,属于荒野。

猜你喜欢

贡嘎山高黎贡山虎鲸
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
屹黎
虎鲸连连看
CLOSE ENCOUNTERS WITH THE THIRD KIND
冰上不胜寒
高黎贡山丛林笔记
致贡嘎山
虎鲸出水制作步骤
贡嘎山海螺沟新降雪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差异及来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