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同意权”并非简单说No
2020-07-27敖瑾
敖瑾
什么是性同意?
这个话题,曾经在微博上被阅读了8亿次,引发了13.1万讨论。
两个热门短视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日本首位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伊藤诗织,在其创作的一个短片中介绍,“一起吃饭喝酒、牵手接吻都不意味着同意进行性行为。没有达到可发生性关系的法定年龄,也意味着不同意。处于无法拒绝的场合,或处于无法做出决定的状态,也意味着不同意。未经同意的性行为是犯罪。”
另一个是英国的性教育宣传片。这个不足3分钟的短片在开头就讲了,“性同意”其实就跟喝茶的道理一样简单:你不会给不想喝茶的人泡茶,即使你泡好了茶,别人仍有权利选择喝与不喝;喝茶的决定随时有可能改变,今天想喝茶并不代表每天都想喝茶;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无法确定是否想要喝茶,这个时候更是不能强迫别人喝茶。
是的,同意的概念其实很简单,但一旦置于性关系的语境下,它却因为道德、文化、性别观念、权力关系等的裹挟而变得复杂。
男性可能将女性的“不”当作是一种难为情的矜持,一种所谓的“欲拒还迎”,甚至这个“不”会激起一些男性无限的遐想,引发他们所谓的“征服欲”。这时,女性就可能被胁迫发生性关系。
谈“性”色变又何谈“同意”
公开谈论“性”,仍然是社会的一大禁忌,尽管性甚至是比喝茶还要高频的人类基本需求。
我们几乎是在“性真空”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社会的规训和性含蓄文化的塑造,对性并未做出太多设想,对自己的需求和恐惧都不甚了解,这在女性身上更是如此。
但突然有一天,我們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即将发生性关系的环境下。从未被告知和教育应该怎么做的我们,却需要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做了。是任由其发生,还是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不”,要如何拒绝;同意之后呢,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又不是呢?
加拿大温莎大学心理学教授Charlene Senn曾给刚入学的女生开设了一个反抗性侵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分辨和反抗胁迫发生性关系的语言,以及帮助她们清楚了解自己享受什么样的性行为。
Senn在课程中发现,很多女生从未主动直面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年轻女性告诉我们,这是她们人生第一次,在没被要求进行某种性行为的情况下,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到底是什么。”
关于“性暗示”的理解分歧
当公开谈论“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被接受,“性暗示”大行其道。但又因为从未经过良性讨论,每个人对“性暗示”的解读大相径庭。
对于一些人来说,任何事物、语言、动作都可以被认定是“性暗示”。就像鲁迅的经典名言,“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裸体,立刻想到性交……”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事情却并非如此。
纽约时报在报道耶鲁大学强奸案时曾援引一则调查,调查显示,47%的大学生表示,脱衣服表示同意进一步的性活动,而49%表示并非如此。
类似关于性暗示的分歧还有很多:女生同意去男生家里,是否等于同意发生性关系;女生和男生一起单独过夜旅行,是否表示愿意发生性关系;女生穿着性感赴约,是否意味着期待进行更亲密的性活动。当这种分歧在两性中产生,性侵犯就有可能发生。
更大的分歧,在于对“不”的理解。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女性说“不”,很多时候不会被认真对待。从“雅蔑蝶”成为某一年的流行语便可见一斑。
当大街小巷的男性掐着嗓子、扭曲肢体和面容,拙劣地模仿日本电影、漫画中的女性说出一句“雅蔑蝶”时,女性口中的“不”,严肃性和郑重性就被瓦解得一干二净,女性的自我意愿也被践踏得一文不值。而这句话能成为流行语,意味着这种男性对女性的轻慢与不尊重,被整个社会不加批判地予以了默许。
男性可能将女性的“不”当作是一种难为情的矜持,一种所谓的“欲拒还迎”,甚至这个“不”会激起一些男性无限的遐想,引发他们所谓的“征服欲”。这时,女性就可能被胁迫发生性关系。
甚至男性在性活动中这种“胁迫”,在当前的性别文化语境中,会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试想一下“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情节,男性的粗暴、强硬是被赞许和期待的。
“性同意”中的权力关系
若权力不对等,则同意无从说起。
在目前的性别文化中,男女性被期待的性别特质,显示出了一种权力的不对等。
女性从小被教育应当顺从、温柔、体贴、有礼貌,女性不被鼓励态度强硬,不被鼓励勇敢主张,在“性”中,更是永远处于被动的一方。
现代妇女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62.8%的受访者表示,女性应该在性行为方面要矜持,不可太主动或太大想要。不仅如此,在这项调查中,女性受访者对这一观点同意的比例,还高于男性。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了女性不敢或不愿行使“性同意权”。
任教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社会学家Melanie Beres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女性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知道了要顾及男性的情绪,不管她们自身的意愿如何。
在男性社会地位相对更高的情况下,违背女性意愿的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甚至更高。因为权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往往会造成控制支配欲的膨胀和权力寻租、交易空间的扩大。
在“鲍某某性侵养女”案件中,鲍某某和其“养女”的身份地位就存在明显的不对等。
首先是在年龄上,鲍某某是一名成年男性,而其“养女”最初还是一个性意识处于懵懂状态的未成年人。再者,即便撇开鲍某某作为“海归”“高管”的社会地位,在他和“养女”的关系中,他也是获得了更多尊敬的父辈形象。
去年,由詹妮弗·安妮斯顿领衔主演的大热美剧《早间新闻》,则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职场中上司对职员的“性胁迫”。这种胁迫并非来自暴力,而是一种身份地位不对等带来的女性的被动顺从。
影片中,电视台小职员Hannah在一次外派采访中,被上司、知名主持人Mitch邀请到酒店房间观看电影,以缓解采访突发新闻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生了性关系。
Hannah并未在这个过程中说出“不”,但整个过程却是违背她意愿的。她没有说不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因为出于对Mitch的崇拜、尊敬,又或者是因为她害怕说了“不”,以后工作就会被上司刁难。
事情发生后,Hannah一直无法走出内心的阴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最终,不堪心理压力的Hannah,在自责、愤怒和自我厌恶的复杂情绪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Hannah因为并未明确反抗,她成为了这次侵犯中的“不完美受害人”,她是否受到侵犯,在剧外也引起了观众的争议。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舆论环境对大多数性侵案件的态度。当疑似性侵案发生时,公众的放大镜总是习惯放在受害一方身上,对受害者严加审视,百般挑剔。
在社会环境、两性权力存在结构性不平等的现状下,对“性同意”的讨论,应该不止于性活动发生意愿需要得到尊重这么简单,而应当深入到对包裹在“性”周围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一次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