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牢”流沙 巩固成果榆林市“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再出发
2020-07-27
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注定榆林的绿化建设之路布满荆棘。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防风治沙,百折不挠植树造林,在书写举世瞩目、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的同时,也使得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成绩面前,榆林人没有停止生态建设的步伐。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和“五年林业建设大提升”。2017年,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了主城区绿化增绿和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作,对荒山、荒地、荒沙、撂荒地、不宜耕作土地进行造林绿化,对低效林地进行提升改造。2019年11月,榆林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市及周围处处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塞上森林城”的美景。
2019年8月,榆林市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开启了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0年,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榆林市林草系统在积极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开展了“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和造林绿化示范点建设为主的“三项行动”。
领导重视重规划 多方协作齐发力
为确保“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调联动,企业积极参与,上下同心协力,工作进展顺利。
领导高度重视。榆林市委书记、市长多次组织召开会议或专门听取汇报,深入工程一线现场调研、视察指导,对“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进行安排部署,有力地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市级包抓领导带领责任部门、技术指导组相关人员多次到认领企业、植树地块进行调研,确保“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顺利推进。
规划站位高。“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规划以绕城快速干道为框架,在城市建成区至绕城快速干道外侧5公里范围内,对该区域内的闲置土地、荒山荒坡荒沙、撂荒地、不宜耕作土地进行全面绿化。绕城快速干道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土地全部规划为生态建设用地,园林式高标准绿化。建成区至绕城快速干道范围内的空地,按城市绿化要求进行绿化。绕城快速干道外侧5公里区域,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尽快形成绿化景观。
榆林王圪堵水库
部门协调联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实行市级领导挂帅包抓重点项目、重点地块,每个造林地块由一名市级领导包抓、一个市级部门负责协调督导、一家企业认领实施造林绿化任务。包抓领导总体指导协调,责任部门督促企业按作业设计实施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同时成立“百组千人”协调保障制度,成立27个技术指导组,成员由市林草系统技术人员组成,每组5人,负责造林绿化技术指导和监理工作。榆阳、横山成立100个协调保障组,由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 (街道办事处)、村组 (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每组8-10人,负责造林地块落实、人员协调、技术指导等工作。
财政投资力度大。市级财政在聚焦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同时,对林业建设继续保持高位投资,2020年初将市级财政3.5亿元投资列入了年度预算,后期增加0.5亿元作为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奖补资金,为“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工程高质量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榆阳区财政投资近2.1亿元,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40个重点工程;神木市投资近2亿元实施沿黄区域绿化及大柏堡规模化林场建设。
建管齐抓固基础 创新机制求发展
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实施中,我们提前谋划,建管齐抓,创新思路,活化机制,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
抢抓时机,快速推进。及早进行安排部署,与榆阳区、横山区林业局对接,编制了《“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实战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分解落实任务,编制作业设计。从去年冬季开始,榆阳区、横山区林业局就组织群众开始落实地块、开展技能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
强化督导,严把质量。市林草局印发了《关于“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苗木使用的意见》、《关于加强“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各项重点工程实施技术指导及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市局成立了督查组,抽调8名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重点工程造林现场进行督查。造林期间,市、县区通过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实时在线调度工作。市林业和草原局领导在重要时间节点深入现场指导造林生产,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高速公路生态长廊绿化采取“育苗造林一体化、育苗购绿一体化、育林造景一体化”模式,鼓励村集体或造林合作社参与造林绿化,优先雇佣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村民或村集体有自育苗木的,经林草部门审批后,按照统一规划,可以自育自造,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有争议的地块,由林草部门负责实施造林,林随地走。放活土地使用政策,推行“非林业管理的林业用地”模式,原土地使用性质不变;临时绿化的地块,绿化建设期未满,因项目建设需要使用的,由林草部门处置。
三项行动齐推进 森林城市见效益 提质增效上台阶
榆林市“三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区绿化质量大幅度提升。对城区24块空闲地进行绿化,新增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榆溪河生态长廊南段基本建成。结合“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榆阳区乘势对绕城快速干道沿线的危旧房屋、违章建筑进行清除,对沿线环境进行整治,集中规划建设交通运输服务区、物流区,新建了生态公园、农民公园、风筝园等一批园林式景观,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全方位推进。各县市区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做到绿化与自然环境结合,提高整体绿化效果。通过对包茂、青银、榆绥等高速公路沿线全面实施绿化提升,对绥延高速、吴定高速进行全面绿化,各服务区、收费站周围、立交环岛绿化全覆盖,高速公路沿线生态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展示榆林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苗木积压和土地纠纷问题部分化解。近年来受市场影响,全市可用苗木存量达5亿多株。为了化解苗木积压问题,保障群众利益,“三项行动”各项绿化工程要求使用乡土树种和本地苗木。目前,已使用栽植本地苗木6000多万株,苗木产值3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苗木积压的压力,促进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造林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破解造林地块落实难的问题,对有争议的造林地块,先实施造林,争议解决后林随地走;在耕地、城区空闲地等地块实施造林绿化,原土地性质不变;对纠纷较大、群众阻工严重的,由区、镇政府和公安等部门共同协调解决。
群众收入增加。据统计,“三项行动”造林绿化工程起苗、整地、栽植和浇水等各个工序每天使用劳动力52560人,工资由每人每天180元增长到220元,有的甚至达到600元—1000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无法外出打工的群众和贫困人口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开展“三项行动”,提高了全社会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度,增加了群众的认可度。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是41家企业中认领任务量最大的企业,通过参与“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负责人明确表态,企业可以连续三年按照今年的任务和投资规模继续参与“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
“十四五”是榆林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林业和草原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下一步,榆林市将紧卡时间节点,做好秋季营造林准备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加快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进程。相信未来,榆林的绿色家底会更殷实,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态更优美、城市更宜居。
榆绥高速和吴子高速立交桥绿化
林木土壤保育研究
府谷县田家寨“中华版图柏”
2019年4月2日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