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双维实证评价研究
2020-07-27王仕会王爱东
王仕会, 王爱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协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位一体更为重要. 甘肃省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中多次提及促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努力开创甘肃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从国家和甘肃省对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来看,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重在实现我国经济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量的增长固然重要,但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提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用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外延入手,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实际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形成由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组成的评价集合,构建并优化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甘肃省及其14地市2009—2018年间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时空双维实证评价,对明晰甘肃省及其14地市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十四五”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及资源分配提供借鉴,对同领域相关学者的研究作出补充.
1 文献概述
1)高质量发展内涵相关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相关研究较多,国外主要是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引申出来的[1],Barro[2]从预期寿命、收入公平等多角度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探讨,Mlachila等[3]提出高增长率、高持久性的社会友好型增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高质量的增长. 徐学敏[4]提出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的关系,杨伟民[5]、何立峰[6]、王一鸣[7]、刘迎秋[8]、李伟[9]分别从新发展思路、五大发展理念、宏观体制机制、中小企业层面、供求及投入产出层面提出了对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解读.
2)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徐莹[10]从对现有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度、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等角度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指标体系要淡化经济增长,注重质的提升;金碚[11]从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指标性质等角度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突出多维度性,要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各方面进行构建. 胡敏[12]对国内外成熟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动态性.
3)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国内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较少,定量研究更是鲜有,主要存在于某经济变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方面. 彭惜君[13]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影响机制进行研究;苏武江[14]从加大开放、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沈能[15]研究了技术异质性视角下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关键因素作用机制,构建绿色创新机构模型,并以此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4)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三大主题的研究综述,可以得出:现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大都存在于政策解读层面,具体实证研究仍需进一步落地;现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都从内涵出发,分析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鲜有进行指标的回路优化研究;现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或实证评价的研究中,定性研究居多,以具体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外延入手,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构建评价模型对甘肃省及其14地市2009—2018年间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时空双维实证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
2 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从实证评价的科学研究方面来看,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是最重要的一环,对实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在构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从高质量发展内涵及外延入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原则,借鉴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16-17],运用指标回路法从相关性、鉴别力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三方面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以此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借鉴前人研究,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2.2 指标体系优化
指标回路法是从因子分析法中相关性筛选、鉴别力筛选发展而来的,主要针对初步指标体系中单个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及指标体系整体合理性三方面进行优化[18]. 对于指标体系的优化需数据支撑,此处采用2018 年甘肃省经济发展数据,所需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平台,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
相关性筛选主要是对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进行测度,指标间相关性较大的取其一即可,本文采用斯皮尔曼R系数进行衡量(见式1),
其中:di为变量值差,即xi-yi,(i=1,2,…,N),N 为次数. 设定临界值为0.7. 通过测度发现:I3、I6,I2、I34,I35、I38,I39、I40,I20、I21,I22、I64,I63、I66,I85、I88,I63、I86,共9 对指标相关性系数超过0.7,故删除I6、I2、I35、I40、I20、I22、I66、I88、I86共9个指标,剩余79个指标进入鉴别力筛选.
鉴别力筛选主要是对单个指标能否独立、完整描述被评价客体,再次采用差异系数进行评价(见式2),
设定临界值为0.7. 通过测度发现:I12、I16、I17、I23、I27、I30、I31、I36、I55、I60、I69、I73共12个指标鉴别力不足0.7,故删除,剩余67个指标形成新的指标体系(见表2).
合理性验证则是对新的指标体系与原有指标体系信息贡献度的测度,即新的指标体系能否充分代表原有指标体系,此处原理来源于因子分析法. 在此构建指标体系的协方差矩阵,运用协方差矩阵及协方差的迹对筛选后的指标的信息贡献率In来测度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见式3),
其中:trSN与trSO分别代表新旧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 经测算:新指标体系中67个指标对原指标体系88个指标的信息贡献度为99.1%,新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3 权重确定
从优化后指标体系整体看来,所需收集数据的三级指标均为定量指标,故文章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同样采用2018年甘肃省经济发展数据. 熵值法赋权是实证研究中成熟经典方法,主要通过指标对评价客体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同时无量纲化后数据对后文进行实证评价做了基础工作,具体运算步骤不再赘述,权重数值请见表2(其中“+/-”代表指标的正负性).
表2 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最终评价指标体系Tab.2 The fi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续表
3 实证评价模型构建
现有对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较多,例如因子分析模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灰色数学等. 但前文提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注重量的增加,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故本文对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的评价采用协调度来表示,而形成协调度的则是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模型见公式(4)至公式(9)[18].
其中:C 代表耦合度,S1、S2、S3、S4、S5分别代表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发展水平;a、b、c、d、e分别代表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中指标个数;α、β、χ、δ、ε分别代表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中各指标权重;i、j、k、l、m分别代表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中各指标;A、B、C、D、E分别代表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中各指标数据. 文中所需数据均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平台.
但耦合度本身是物理学概念,引申至社会科学中普遍认为不能完全代表协调度,因此对其进行改进,见公式(10)、公式(11).
其中:T为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的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γ、λ、π、ρ、υ 分别为高质量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系统、高质量开放系统、高质量绿色系统和高质量共享系统的待定系数,D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
4 结果与讨论
运用本文构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模型对甘肃省及其14地市2009—2018年间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分别得出甘肃省2009—2018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2018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2009—2018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结果讨论.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标准等级则借鉴前人研究[19]制定,见表3.
4.1 时间维度分析
时间维度分析主要从甘肃省2009—2018 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甘肃省14 地市2009—2018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两方面进行讨论.
表3 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等级划分Tab.3 The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1)甘肃省角度
由表4可以看出:从2009—2018年时间维度上看来,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0.291增长到2018年的0.699,完成了从中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过渡,且即将进入中级协调阶段;高质量创新水平从2009年的0.102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0.654,完成了从重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水平从2009年的0.121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0.691,完成了从重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高质量开放水平从2009年的0.162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0.621,完成了从重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高质量绿色水平从2009年的0.281 逐年递增至2018 年的0.712,完成了从中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高质量共享水平从2009 年的0.199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0.612,完成了从重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转变. 从以上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与五系统的逐年递增可以看出:2009—2018年间甘肃省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创新水平、高质量发展水平、高质量开放水平、高质量绿色水平和高质量共享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结合表4与图1可以看出:从结构上看来,甘肃省五系统发展水平相对合理,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高质量绿色水平与高质量共享水平也逐年提升;但2009—2018年间五系统的提升有所差异,其中提升最高的是高质量发展水平,向后依次分别是高质量创新水平、高质量开放水平、高质量绿色水平和高质量共享水平,即虽五系统各有提升,但在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角度看来,高质量开放水平、高质量绿色水平、高质量共享水平的增长仍有欠缺,这也是后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方向. 除此之外,结合表4与图1可以看: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与五系统水平在2013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提升,这与国家及甘肃省发展战略调整密不可分.
表4 甘肃省2009—2018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Tab.4 Economic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and internal system levels from 2009 to 2018 in Gansu Province
图1 甘肃省2009—2018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示意图Fig.1 Economic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and system level schematic from 2009 to 2018 in Gansu Province
2)甘肃省14地市角度
由表5、图2 可以看出:甘肃省14 地市的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在2009—2018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说明甘肃省14地市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2009—2018年间,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均处于领先地位,从2009年的中级协调过渡至2018年的高级协调,其次是天水市、酒泉市、庆阳市和白银市,均从2009年的勉强协调增长至2018年的中级协调,这5地市均高于全省水平;2009—2018年间,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提升最大的(2018年与2009年之差)是嘉峪关市,完成了从轻微失调到初级协调的跨越;最小的是平凉市,提升了0.047,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甘肃省14 地市均在不断提升,但提升并不均衡;2009—2018年间,14地市空间横向差距由2009年的0.363降至2018年的0.341,说明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存在差距,但差距有下降趋势.
表5 甘肃省14地市2009—2018年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Tab.5 Index of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14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09-2018
图2 2009—2018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示意图Fig.2 The schematic of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of 14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during 2009-2018
4.2 空间维度分析
空间维度分析主要对2018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及各系统水平进行讨论(见表6、图3、图4).
图4 2018年甘肃省14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空间分异示意图Fig.4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14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18
1)2018年甘肃省14地市各系统水平
通过表6及图3可以看出:从高质量创新水平来看,兰州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处于前三位,临夏州、甘南州最低,极差为0.469,追溯至评价指标数据也能看出,这与各地市创新投入成正相关;从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兰州市、天水市、庆阳市处于前三位,临夏州、甘南州最低,极差为0.471;从高质量开放水平来看,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处于前三位,甘南州、临夏州最低,极差为0.505;从高质量绿色水平来看,平凉市、临夏州、甘南州处于前三位,天水市、武威市处于末位,极差为0.31,这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大致呈负相关;从高质量共享水平来看,嘉峪关市、兰州市、庆阳市处于前三位,临夏州、陇南市处于末位,极差为0.385. 从五个系统的整体看来,2018年甘肃省14甘肃省地市极差最大的是高质量开放水平,最小的是高质量绿色水平;除高质量绿色水平与高质量共享水平外,兰州市均处于首位,临夏州、甘南州处于末位.
2)2018年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
通过对表6、图3、图4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甘肃省14地市中,兰州市处于高级协调状态,天水市、酒泉市、庆阳市、白银市处于中级协调状态,甘南州、嘉峪关市、临夏州、张掖市、平凉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武威市、定西市处于勉强协调状态,金昌市、陇南市处于轻微失调状态. 其中需要作出解释的是临夏州与甘南州的初级协调状态,通过临夏州与甘南州五系统水平及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指数,可以看出二者处于低水平的初级协调状态,区别于其他地市的协调状态. 最后,通过图4可以看出,甘肃省14地市的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并未呈现明显的地理区位趋势.
5 结论
文章对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进行双维实证评价研究,通过指标体系构建与完善、实证评价及结果讨论,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构建了由五大系统、67个指标组成的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同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作出补充和提供参考.
2)2009—2018年间,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且高质量创新等五系统水平逐年提高,但各系统提升幅度有较大差距;十年间,不同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极差差距较大,但差距有缩小趋势,说明甘肃省经济发展在稳步提升的同时,需更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省及其14 地市的高质量发展.
3)2018年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协调指数及高质量创新水平、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高质量开放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临夏州、甘南州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其他地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稳定提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