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预防围术期患者压疮的效果
2020-07-27刘庆荣欧晓媚朱平博何小东
刘庆荣,姜 培,欧晓媚,朱平博,何小东
(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052;2.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血透室,广东 深圳 518116)
术中压疮是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术中压疮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重点关注的热点[1]。尽管引发术中压疮的不可控因素较多,但相关医疗机构认为术中压疮是一种可预防的手术并发症,且应是“永不发生事件”[2]。目前,国内外不少的研究学者开始致力于术中压疮预防方式的改进以及研究,但术中压疮的控制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其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效果为标准,继而促使组织或(和)个人获取最佳的业绩的现代管理模式[3]。该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管理者以及组织内成员共同制定工作目标,成员对达成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间接地实现了成员参与管理过程[4]。此外,目标管理采用的行为科学理论可促使成员与管理者共同讨论评估结果,并制定目标与实施方案。而围术期压疮的有效预防与术前正确的风险评估、术中有效预防以及术后规范护理直接相关,即与每一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行为存在密切相关。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目标管理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压疮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600例,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研究组男189例,女111例;年龄22~74岁,平均(54.23±10.73)岁;受教育年限6~19年,平均(11.28±2.35)年;手术时间78.2~245.6 min,平均(158.32±57.12)min。对照组男187例,女113例;年龄23~72岁,平均(54.27±10.75)岁;受教育年限6~18年,平均(11.31±2.37)年;手术时间 78.6~245.9 min,平均(158.40±57.17)min。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5]:①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②入院前皮肤均未发生压疮;③年龄≥18周岁;④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2)排除标准:①术前长期卧床或因病情严重禁止移动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伴有神经系统疾病者;④正参与其他研究者;⑤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者。
1.3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管理,具体方式如下:1)术前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予以核查,并综合患者的全身皮肤状况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方式通过Braden改良评估量表实现,将Braden评分低于18分记为压疮高危,对于该类患者需详细记录在案,并予以相应预防干预。2)术中常规铺垫海绵软垫,并由护理人员在不影响手术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做肢体屈伸运动。3)术后由巡回护士重新以Braden改良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压疮风险予以评估,一旦患者发生压疮,及时上报给上级医生,并遵医嘱予以相应处理。
研究组予以目标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设定目标。以坚持目标可行性以及明确性为原则,结合坚持整体目标和阶段性指标的方式完成目标的设定。随后分析既往术中及术后压疮发生情况,从而设定总体目标:即术中压疮年发生率<0.10%,压疮高风险患者的压疮概率<10%,建立并完善压疮上报信息系统。2)目标实施。①术前:由巡回护士于术日清晨接待患者,并予以批复状态的评估,同时和病房护士交接,通过《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完成患者的评估。综合年龄、摩擦力、手术体位、体质指数、手术时间、受压点皮肤状况以及营养状况等情况实施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高度危险。针对高度危险患者需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完成相应资料的填写,并由护士长按照网上提示在此进行评估,指导护士按照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措施干预。具体措施囊括以下几点:a.采用记忆性海绵作为手术床垫;b.合理采用防压用具;c.采用美皮康贴在受压部位;d.正确指导患者的手术体位,保证床单位的卫生,避免其皮肤直接与金属接触;e.维持患者体温;f妥善安置相关医疗器械。②术中:动态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保证在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告知患者适当活动受压部位以及调节体位。③术后:巡回护士在此完成患者皮肤状态的评估,并于上报系统中填写压疮结局指标。针对发生压疮患者,则可按照网上的提示正确描述发生部位、面积以及严重程度,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由护士长完成后期的追踪和反馈。④压疮知识培训:定期对压疮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评估方式进行培训。⑤监督:护士长定期每日查房,仔细观察压疮措施和评估落实情况,并记录查房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高风险上报压疮,则需进行二次评估;针对术后发生压疮者,需追踪直至其痊愈为止,并于压疮上报系统中填写反馈结果。⑥定期开展讨论会议,由护士轮流通报压疮发生情况、发生原因以及护士长查房出现的问题,对于总体情况予以分析、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感染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患者满意率及生活质量。于术后当天以及术后5 d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食欲、体力、睡眠以及精神等12个项目,总分60分,评分越高反映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压疮8例(2.67%),对照组29例(9.67%),研究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2、P<0.001)。
2.2 护理质量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术后QO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质量指标比较
3 讨论
压疮主要是指因长时间局部组织受压迫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导致的皮肤以及深部组织受损缺氧、溃烂或坏死[6-8]。手术患者因受麻醉药物、体温降低以及长时间制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院内压疮发生风险高于正常人群。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11],术中压疮发生率约为17.00%,一旦患者发生压疮则会延长其住院时间以及疾病康复周期,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治疗难度以及医疗费用。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风险,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往,传统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方式以目视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皮肤类型、营养状况、体温、低血压、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方式等[12-14],且无法通过强制要求患者努力实现术中压疮的有效控制,只能通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参与,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才能达到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目标管理目前已在医院基础服务领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李俊霞等[15-16]的研究报道一致,说明研究组管理方式预防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压疮的效果明显。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该管理方式通过总目标以及分目标的制定,制定了全体医务人员从上而下的预防管理措施,从而使得压疮的预防工作具有更佳的系统性、计划性以及前瞻性。同时,该管理方式采用了行为科学理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可通过与管理者共同讨论干预结果以及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新的目标与方案,有利于促进全体护理人员更好地参与管理过程,加强了不同责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继而保证了个体以及组织目标的明确与实施。此外,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研究组管理方式应用于手术患者中,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该管理方式为确切落实总体目标的实施,建立了术前风险评估、手术室布置、术中预防、术后压疮评估和及时上报等分目标,其覆盖了手术治疗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压疮的准确、动态评估能力,继而有利于预防措施的规范采用和实施,进一步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17]。另外,研究组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研究组管理方式应用于手术患者中,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该管理方式中医院管理者通过设定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各级分目标,明确了各部门以及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同时促进了有效的分层管理与奖罚管理机制的形成,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了医患关系[18-19]。此外,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5 d的QOL均高于术后当天,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研究组管理方式可显著改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管理方式可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予以目标明确的积极干预,继而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压疮的预防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