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安全运行及制动性能探讨

2020-07-27高嘉荣

商品与质量 2020年17期
关键词:轿厢电梯安全性

高嘉荣

中山市迪宝尔电梯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55

案例背景为一台正在正常使用的施工电梯在升至大概 100 米的高度时突然发生坠落的情况,当升降机在上升时突发失控的问题,其直接快速冲至高达30层的楼顶时,钢绳部分发生断裂,当钢绳失去了约束作用后,升降机快速往下落体直坠至施工地面,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在此次事故中将近20人被夺去了生命。这是历史以来电梯安全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我国也不断出台相关管理条例来对电梯的设计进行约束,这同时也加深了电梯行业对于电梯安全设计的思考。文章将分为几个部分,旨在于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加强基础管理到电梯制动性能的分析,内容报道如下[1]。

1 提升电梯安全运行水平的举措分析

1.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随着电梯设备的普及性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完全离不开电梯设备这种代步及货物运输工具,电梯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密性的设计系统,许多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因素应当得到人们的认识与关注,电梯管理单位应当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关于电梯的正确使用知识,并严格贯彻文明乘载的使用原则,严格打击超载运行、人货混用、操作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这是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基础。

1.2 层层把关,保障电梯质量

电梯的质量管理所涉及范围甚广,要求电梯制造单位从原材料、技术工艺、技术标准等多个环节开始入手,在根源上保障电梯设备的出厂质量,为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对于电梯使用方面所提出的明确规定,对国家明令淘汰、报废、质量不合格的电梯设备要进行及时、规范处理,同时还要重视对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不同重要环节中关于其资质的定期检查与审核工作,通过层层把关,确保电梯设备的整体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保障电梯的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

1.3 加强电梯日常维保管理

电梯设备的质量合格性作为其运行安全性的根源,由于电梯设备的内部系统的设计极具技术性,是一种高精密性的大型特殊运输设备,保障电梯的生产质量作为前提,那么电梯设备在投入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后续维保管理则是作为控制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关键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有关单位要及时加强电梯维保工作的管理,电梯设备作为一种高频率运行的交通工具,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内部各部件会出现磨损、老化、性能失效等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定期维保工作的介入,才能够及时地发现电梯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或隐患,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的状态,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奠定最坚实的基础[2]。

1.4 明确各方职责、促进电梯管理体制的明朗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与研究,目前可得知我国关于电梯方面的安全事故中,受到电梯设备自身设计及其质量缺陷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已经达到60%左右,而不同单位的管理缺陷也占据了38%左右,在这种明确的责任制背景下,要求电梯制造厂商对所有经由自身所生产的电梯设备进行终身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为保障该管理体制能够落实到实处,还需要有关管理单位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将责任细化到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后续的使用质量是否存在缺陷、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不同方面中,在这一个管理链中,电梯设备的制造商需要承担起不可推脱的责任,并设计出应急性的补救机制。此外,针对部分了解到电梯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却未能及时反馈以及处理的个别单位,应当严格追究其责任。除了明确电梯制造商的直接责任,电梯使用单位的物业管理部门同时也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关单位需要加强对物业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令物业部门能够在提升电梯整体管理水平上发挥积极的影响。众所周知,电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定期维保工作的管理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电梯维保部门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保障电梯维保技术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在对电梯进行日常维保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只有电梯制造、电梯使用、电梯维保这三个重要部门进行加强管理,并充分地明确各方职责,在每个管理环节中都能够各司其职,才能够最大化的保障电梯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 关于电梯制动性能的研究概述

据有关调研结果显示,在绝大部分电梯的安全事故中,受到电梯设计缺陷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应当引起重视,这些缺陷主要以电梯设备的门系统、安全装置、曳引系统等方面为主要。在一般情况下,除了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动以外,电梯轿厢的意外运行保护系统、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监控装置、曳引系统及其相关的安全控制部件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电梯的制动系统,因此,不难看出制动系统的性能情况与电梯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制动器是电梯设备内部中的核心安全装置,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与电梯制动装置的性能质量息息相关。为了能够进一步对电梯的安全事故发生起到控制效果,我国先后出台一些明确的条例,包括《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这种条款更是对电梯制动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有部分规定明显显要求当电梯轿厢在承载了125%的额定载荷同时以额定的速度向下运行的过程中,操作制动器必须要能够令曳引机停止运转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电梯轿厢的实际减速度不得大于安全钳的动作以及电梯轿厢撞击缓冲器时所引发的具体减速范围等。以此为例,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整体的电梯制动性能检测流程通常都是采取人工目测或者是划线的手段来展开测量检验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电梯内部中制动器的实际性能与制动力的实际大小息息相关,同时电梯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轿厢的减速度的大小与制动力的实际大小也有所关联。根据我国《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中所对电梯的具体制动性能所提出的要求开始分析,不难看出电梯制动器在起到运行作用的情况下,电梯轿厢的实际减速度不得低于 0.5m/s2同时不得已超过1gn的范围。另一方面,在对电梯设备的制动性能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当电梯轿厢在承载了125%这种原额定载荷同时按照其额定速度处于低层向下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对制动器与曳引机电源进行切断操作,同时采取对轿厢制停距离进行测量从而确认电梯制动器的现有制动力是否能够达到电梯制停可靠性的基础条件[3]。

笔者将以某部电梯的原始额定速度在 V0范围内的情况下,当电梯轿厢处于电梯制动状态下的减速度确认为: a(0.5≤a≤1gn)时,基本上能够判定电梯制动力在满足其条件下的轿厢制动距离幅度。如表1所见。

表1 电梯制动力在满足具体要求下的详情数据表

由此可见,相关单位在对电梯设备的制动距离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如排除了人工测量存在误差或者是钢丝绳滑移等常见原因的背景下,等如最终所测得的实际制动距离表现在 0.11m至2.25m的幅度内,就可以确认其目前能够达到电梯制动力的要求。

3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投入至正常使用当中,电梯运行质量及其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电梯设备为高层建筑中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曾有报道过一例关注建筑工地中由于电梯安全问题所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而引起社会各界对于电梯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文章以多个角度分析了引起电梯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同时也对电梯制动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于能够通过更充分更清晰地掌握电梯制动性能的要求,从而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猜你喜欢

轿厢电梯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电梯轿厢共振风险分析和对策
一种民用直升机可升降停机库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电梯,“飞”起来
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
电梯不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