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2020-07-26唐金兰
唐金兰
摘 要: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知识构架完备、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科学、思维能力较强等层面。自小学阶段开始,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对学生求知、发展、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拓展其认知外延,增强其实践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重点,也是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效能提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提高;策略
新课标明确强调:小学语文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然而,诸多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的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抓手,让学生在高效指导与科学引领下,丰富其知识储备量,增强其语文应用能力,开掘其语文学习潜能,优化其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与感染,实现语文素养提高与语文能力发展互促并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和作用
众所周知,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对于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化,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都会起到重要影响,更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切实拓展。
(一)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的优化
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多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扩充学生知识容量为主。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昧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不重视知识生成过程的探究,不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学生只能在被动接受中死记硬背。这种背离认知规律,扼杀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了严重制约。但是,在以语文素养提高为主导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角色得到了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之得到转变,学生成了教学的主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实践、感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更高,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学生的知识构架更加完备,语文素养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在同步发展中得到了彻底性加强与巩固。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也更加符合新课改、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科学,学习路径更加宽泛,语文素养培育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认知潜能的开掘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思想解放,确保学生潜能开掘,实现学生思想解放,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主要导向。在以语文素养为推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更多,其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更多,获得语文知识的欲望更强,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需求更加迫切,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更强。随着语文学习兴趣的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认知潜能开掘,语文素养培育便有了新的生态和基础。教学中,学生更愿意和教师、同学开展深入交流与互动;生活中,学生更愿意利用所学语文知识去审视社会变化,观察生活现实,探究自然色彩,释放自我情感,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应该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基础,以语文教学实际为辅助,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夙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式上寻求变革,以确保学生在科学指导、高效参与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语文素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由于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知识构架不够完备,在语文知识的理解,语文活动的参与中往往以自己认知水准下的判别为主,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割裂相互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去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感知知识的使用价值,体味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全新体验,深度探析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探寻蟋蟀住宅”的游戏活动,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增强兴趣,在互动中提高素养。
(二)融合情感教育,凸显语文价值,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生的情感最为丰富,思想最为单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语文知识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中塑造积极情感倾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语文去涤荡自己的心灵,用语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语文素养的全方位提升。例如,借助美文欣赏,使学生在优美的文字和语言熏陶中感知美、发现美、体悟美;利用情感剖析,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探析蕴含在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和健康思想。随着学生语文情感的逐渐丰富,其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持久性提高。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古诗《暮江吟》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主题等,组织学生观看对应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深切理解作者融合至诗句中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在情感涤荡,思想交融中增强其理解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加强教学评价,开掘学生潜能,塑造语文素养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学生一般都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自我意识,其更渴望在教师关注、同伴认可中实现自我。对此,教师应该以语文素养培养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就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想动向、参与程度等适时开展客观评价和科学指导。对于学生值得肯定的表现、做法及时赞扬,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足,适当提醒,予以暗示,让学生的学习自尊得到维护,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卑感,让孩子们在悉心呵护中增强其语文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慈母情深》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并就不同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予以恰当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在正确认知导向的作用下塑造其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素養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应该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加强研究、深入探索,多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多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变革,教学策略上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上力求丰富,让学生在科学指导,合理引领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寿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4):32-33.
[2]杨淑琴.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9(33):42-43.
[3]华国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