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炭疽病的发生、传播与防治

2020-07-26彭晓红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炭疽病病斑

彭晓红

炭疽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近年来,大棚温室黄瓜炭疽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该病不仅会为害设施黄瓜,春夏秋三季露地黄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危害黄瓜生产,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防治,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一、发病症状

黄瓜炭疽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幼苗感染炭疽病时,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黄褐色病斑;成株期发病,叶部病斑为近圆形至圆形,直径5~10 mm,病斑不像霜霉病那样严格受叶脉限制,初为水浸状,逐渐发展成黄褐色至灰褐色,边缘晕圈明显;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穿孔,后期病斑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病斑上散生小黑点。瓜蔓、叶柄和果实受害时,产生长圆形水渍状淡绿色至黄褐色凹陷病斑,表面产生小黑点或粉红色黏稠物,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

二、黄瓜炭疽病与棒孢叶斑病的区别

黄瓜炭疽病与棒孢叶斑病的大型病斑症状相似,病斑周围呈褐色,内侧为白色,病斑呈圆形,周围无棱角。区别是黄瓜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黏稠物。

三、黄瓜炭疽病病原菌的传播规律

黄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瓜类炭疽病菌,该菌的分生孢子盘为黑色,刚毛偶有或无,产孢细胞无色,圆柱状,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圆柱形或卵圆形,无色单孢,顶端钝圆,对称或不对称。

黃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防治难度大。病菌也可以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内的旧架材上腐生生活,成为初侵染源。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粘附在种子表面或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可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发病。温湿度是黄瓜炭疽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10~30 ℃均可发病,适宜温度为22~27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在87%~95%,病菌的潜育期只需3 d,湿度越大,潜育期越短,发病越重;相反湿度越小,发病则越轻。相对湿度<54%时,病菌受到明显抑制。另外,雨水偏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通风不良、连作重茬发病严重。

四、防治方法

(一)种子消毒

从无病瓜株上选留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 ℃温水浸种15 min,或用多菌灵浸种,洗净后播种。

(二)田间管理

在田间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植株。在夏季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石灰氮、威百亩等土壤消毒剂结合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加强苗床管理,选用无病土育苗,苗床应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注意适时通风排湿,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打杈。及时防治害虫,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三)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异菌脲、嘧菌酯、氟菌·肟菌酯等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炭疽病病斑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