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铜官

2020-07-26刘小红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9期
关键词:陶瓷器官窑彩陶

刘小红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诗是唐时“湖南三诗人”之首的李群玉所作,题为《石潴》。描绘了古老的湘江东岸石潴(即石渚,长沙铜官窑所在地)烧制陶瓷器的盛大场面。对制陶景象的描写生动、壮观,跃然于字里行间。

铜官窑古镇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源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其陶瓷产品,匠心独运,精美绝伦。铜官古窑群的发现,打破了中国陶瓷史上越窑、邢窑两强称雄的格局,形成了“南青北白长沙彩”三足鼎立之势。古窑的发掘研究,古镇的开发打造,于是有了多彩铜官、彩陶源村、彩陶溪、彩陶酒家等美称和五彩斑斓的诗情画意。

一艘名为“黑石号”的千年沉船,装载着65000多件中国陶瓷器,其中长沙铜官窑陶瓷器就有5600O多件。这些陶瓷器以独步天下的多彩绘画装饰,器皿上诗文书法完美融和的艺术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有“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的颂春诗;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爱情诗。诗意质朴缠绵,书风散淡飘逸,实足地惊艳了世界!外来符号也极其丰富,除花鸟虫鱼外,陶瓷器上还有阿拉伯文、胡服人像,金狮、白象等吉祥物和反映西亚民族风情的异域元素。陶工们的性情涂鸦再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唐风尚,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千年古镇千年梦,十里陶城十里诗。漫步于十里彩陶溪畔,两岸民居皆是仿唐风格,掩映在翠竹晴岚之中。溪水潺湲,泉流叮咚,廊桥栈道,水车石磨,悦耳娱目,“信可乐也!”

进入谭家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迹式门楼原始古朴。看龙窑遗址,感叹先人劳作的艰辛和灵光闪闪的智慧;登觉华宝塔,俯瞰湘江北去,浪涌心潮入洞庭;玩实质陶泥,体验和泥、拉坯、彩绘、着釉等流程;观陶瓷展览,感受唐风古韵,制陶的场面栩栩如生呈现在世人眼前。

涉足瓦渣坪,陶片和瓦渣俯拾皆是,踩着它,就像踩在巨龙的鳞甲上。捡拾端详,似持着一张年代久远的名片,顿时浮想联翩。每一块陶片都仿佛是一页页先民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历史,都在娓娓诉说着当年的荣辱兴衰。它是古镇的符号和印记,它是残存的历史记忆,它是伟大生命的图腾。

古镇是陶都。铜官从誓港至石渚,沿湘江绵亘十余里,陶砖陶瓦的建筑鳞次栉比。窑场、码头、空坪隙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陶瓷产品码垛着,散发出古拙高雅的光芒。

这个艺术和人文气息浓郁的小镇,每一处角落都是精美的陶瓷大器,或粗犷,或温润,或细腻,或质朴。走在粗砺的石板上,我默默地向陶瓷打探着陈年旧事,揣摩着一件件作品的前世今生。驻足凝眸,这一件件大器,都有着大智若愚的谦逊、虚怀若谷的包容和无欲无求的刚正,让人感到心境澄明,却又被惊艳大气挠得痒痒的,怦怦然。

古镇平易近人。古镇的路是平整的,水是平淡的,人是平实的,日子是平缓的,唯有跳动的脉搏不同凡响。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从黎明到日暮,由街头到巷尾,唐风古韵在这个充满陶瓷气息的小镇潜移默化,茂密生长,生动而舒缓的光阴在湘水里酸甜苦辣地流淌……

古镇是一个梦的工厂。它给人以灵感,给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走入这座古镇,仿佛迷失在了时间之中。一件件陶器饱含着泥土的深情和人性的温暖,既可想象成风花雪月,品味成琴棋书画,也可揉捏成诗酒花茶。

舜帝作为陶业的祖师,是每个陶工心中的窑神,稳稳地坐在制陶人的祈盼里。谁说散沙不能成大器,须知泥土可以变黄金。我深信!这一件件精美的大器,是五星红旗上的镰刀铁锤,是高亢激昂的号角,是熊熊燃烧的烈焰,是先民和先烈们的鲜血汗水凝聚,是涅槃的凤凰,是腾飞的巨龙。千年遥望,“焰红湘浦口”的场面历历在目。“千山泥土千山宝,遍地陶瓷遍地金。”古香古色的十里陶城堆金積玉,溢彩流光。

猜你喜欢

陶瓷器官窑彩陶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陶瓷器造型艺术研究
博物馆陶瓷器保养之道
铜官窑陶瓷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西夏官窑瓷器
古陶瓷修复方法的探讨
此“官窑”非彼官窑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