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塞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阈保护作用的评价

2020-07-26谢庆堂陈开罗健雷少颖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18期

谢庆堂 陈开 罗健 雷少颖

【摘要】 目的:了解噪声作业工人防护耳塞使用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参加职业性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工人1 34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检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防护耳塞使用与耳高频平均听阈的关系。结果:调整性别、工龄、年龄、上班时间安排、高血压、文化程度、月收入、每天打电话时间、每周到嘈杂场所时间、每天耳机娱乐时间后,偶尔使用、经常使用、总是使用与从不使用相比,双耳高频平均听阈β(95%CI,P值)分别为-0.57[(-1.68,0.54),0.312]、-7.19[(-8.35,-6.03),<0.01]、-11.14[(-12.33,9.96),<0.01]。结论:工作中坚持使用防护耳塞对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职业性噪声 防护耳塞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protective earplugs and binaural high frequency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in workers exposed to noise. Method: A total of 1 345 workers who took part in occupational noise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re tone audiometr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protective earplugs and ear high frequency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Result: After adjusting gender, length of service, age, work schedule,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level, monthly income, daily phone call time, weekly time to noisy places, daily headphone entertainment time, occasional use, frequent use, always use compared with never use, the binaural high frequency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β (95%CI, P value) were -0.57 [(-1.68, 0.54), 0.312], -7.19 [(-8.35, -6.03), <0.01], -11.14

[(-12.33, 9.96), <0.01]. Conclusion: The use of protective earplugs has a good protective effect on binaural high frequency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Key words] Occupational noise Protective earplugs Binaural high frequency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First-authors address: Chancheng Hospital,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06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8.015

噪聲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指因患者暴露在噪声环境所引起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我国第二位法定报告的职业病[1],职业性噪声聋每年报告近2 000例,

每年以20%增长。职业性噪声在生产环境中常见,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且不容易控制[2-4],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的危害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防护耳塞使用成为保护工人听力最后一道防线,但防护耳塞防护效果研究较少。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高频先于语频,高频听阈是接触噪声累积暴露良好生物标志物[5]。为了解噪声作业工人防护耳塞使用与高频听阈的关系,探讨防护耳塞对高频听阈保护效果,为预防职业性噪声导致高频听力损失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12月参加职业性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工人1 345人。纳入标准:2019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参加噪声职业健康体检者;接触噪声工龄累计1年或以上;年龄18~60岁;工作场所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5 dB(A);有相对稳定噪声作业工作岗位。排除标准:有头部或耳部受伤史、先天性耳聋史、药物性耳聋史、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病史;纯音听力测试听力曲线为水平或近似水平、语言频率大于高频频率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等不符合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害的。该研究获得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数据采集 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由培训医务人员收集工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工龄、文化程度、收入;噪声接触情况:噪声作业工龄、防护耳塞使用情况、每天耳机娱乐时间、每天电话时间及每周倒人群嘈杂地方(包括KTV、广场舞等)时间等非职业性噪声接触史。

1.2.2 纯音测听检测 由取得电测听设备操作证书的医务人员进行,使用美国GSI Audiostar pro听力计,在隔音室[本底噪声低于30 dB(A)]进行测试。电测听操作参照GB/T16403-1996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测量双耳0.5、1、2、3、4、6 kHz听阈。接受听力测试工人脱离噪声作业12 h或以上。

1.2.3 相关诊断标准及定义 (1)双耳高频平均听阈计算公式:纯音检测结果根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14)表进行年龄、性别校正,双耳高频平均听阈(dB)=[左耳(3 000+4 000+

6 000)+右耳(3 000+4 000+6 000)]/6,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2)高频听力损失定义: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6 dB(A)者定为高频听力损失。(3)防护耳塞使用。从不佩戴:上班接触噪声从不佩戴防护耳塞;偶尔:指接触噪声佩戴防护耳塞≤30 min;经常:指佩戴防护耳塞时间≥一半工作时间;总是:指上班一接触噪声就佩戴防护耳塞直到下班。(4)噪声作业定义:工作场所噪声接触8 h等效声级≥85 dB(A)。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易侕公司DataWeb建立数据库,应用Empower Stats(易侕统计)与R软件R version 3.4.3进行统计。根据列出研究对象职业特征和防护耳塞使用情况的分布,定性变量用构成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检查每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双耳高频听阈平均值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噪声作业分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轮班、高血压、每天电话时间、每天耳机娱乐时间、每周到嘈杂场所时间,来估计防护耳塞使用与双耳高频听阈之间的独立关联。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3 719人,排除2 374人,包括噪声作业工龄不足1年751人,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未达到≥85 dB(A) 243人,未能提供岗位噪声监测资料1 315人,有外中耳疾病不符合噪声听力损失的65人,最后纳入研究1 345人。性别:男987人,占73.38%,女性358人,占26.62%。年龄:18~29岁309人,占22.97%;30~39岁386人,占28.70%;40~49岁468人,占34.80%;50~59岁182人,占13.5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05人,占15.24%;初中文化程度1 012人,占75.24%;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106人,占7.8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2人,占1.64%。防护耳塞使用频率:从不使用426人,占31.67%;偶尔使用318人,占23.64%;经常使用284人,占21.12%;总是使用317人,占23.57%。高频听力损失636人,检出率为47.29%,其中26~39 dB有390人,占61.32%;40~55 dB有161人,占25.31%;≥56 dB有85人,占13.36%。

2.2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按照是否发生高频听力损失进行分为高频听力正常组(n=709)与高频听力损失组(n=636),两组工龄、每周到嘈杂场所时间、每天打电话时间、每天耳机娱乐时间、工作场所工作防护耳塞使用、年龄、上班时间安排、饮酒、吸烟、婚姻、月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以雙耳高频平均听阈连续变量作为应变量,自变量为防护耳塞使用,其他变量为协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未调整模型、调整模型Ⅰ、调整模型Ⅱ显示:偶尔使用防护耳塞,对高频听阈保护效果均不显著(P>0.05);经常使用、总是使用与从不使用均与高频听阈负相关,且结果稳定,均是高频听力保护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噪声作业工人在工作中坚持使用防护耳塞,可以对高频听取得很好的保护作用,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11]。

噪声首先损害的是高频听阈,是渐进过程,最后累及语频听阈,早期无症状,不影响语言交流,一般不引起重视,等到语言频率听阈损失,往往已经形成不可逆改变[12]。本研究以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效果考核,采用高频听阈作为衡量指标,就是将预防措施的关口前移,也就早发现早预防,研究结果更具有指导性,可以及早向企业和工人提出和指导耳塞使用防护建议。

个人防护装置的使用对噪声性耳聋的预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防护耳塞的使用是预防听力损失的关键因素,不使用或使用不规范会增加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风险[13-16]。但是防护耳塞的使用受到耳塞舒适性、劳动者认知到噪声危害、听力防护知识培训、企业监督检查、同伴家人提醒等影响[17-20]。本研究中,不使用或偶尔使用防护耳塞的超过一半,导致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达47.29%,总是使用防护耳塞的有23.57%,耳塞的使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导致工人防护耳塞使用率偏低的原因分析:(1)很多企业未对工人进行听力防护知识培训,很多企业虽然有向工人派发耳塞,但是怎样正确使用缺少培训。(2)企业监督检查不到位,很少企业会对工人防护耳塞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没有相关奖罚制度。(3)工人文化程度偏低,以初中文化为主,工人对噪声防护知识不了解,未意识到噪声危害,自我保护能力弱。(4)由于安全需要,有些工种需要和人员交流,很多工人不愿意或不使用防护耳塞。(5)耳塞舒适性不好,导致很多工人不愿意使用。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防护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针对工作环境噪声频谱不同,针对性选择听力防护装置,才可以达到最佳防范。

本研究不足之处,是回顾性队列研究,耳塞佩戴情况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不可能避免,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深入研究防护耳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方向,需对使用防护耳塞种类、舒适性、听力防护知识、工人培训等影响耳塞使用的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以后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提出改善听力防护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噪声作业工人在工作中坚持使用防护耳塞可以有效降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的发生,应加强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场所自觉使用防护耳塞等听力防护装置,预防听力损失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2018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5):571.

[2]彭艳,徐慧,边阳甫,等.杭州市某区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2):93-95.

[3]周珊宇,温贤忠,陈嘉斌,等.广东省重点职业病监测情况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5):549-553.

[4]卢耀勤,刘继文.我国职业卫生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9,35(10):1437-1440.

[5]李嘉辉,陶志民,黄丽丽,等.汽车制造业工人累积噪声接触量对高血压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2):173-177.

[6]薛昌红,陶志民,苏艺伟,等.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3):204-207.

[7]靳素琴,何琼.平凉市平川区某电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4):300-303.

[8] Chen Y L,Zhang M B,Qiu W,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among worker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A pilot study[J].J Occup Health,2019,61(6):387-397.

[9] Almaayeh M,Al-Musa A,Khader Y S.Prevalence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among Jordanian industrial worker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J].Work,2018,61:267-271.

[10]刘虎,闫梦璠,宁宇,等.海上石油生产支持船舶作业人员的噪声暴露和听力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5):474-478.

[11]吴静娴,缪汉韬,刘佳佳.汽车产业工人听力状况调查及噪声性聋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5):713-716.

[12]刘晓晓,陆辰汝,潘引君,等.2015-2017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病发病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9(2):129-131.

[13]尹仕伟,陆春花,周萍,等.南通市电焊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8,34(23):3293-3295.

[14]黄志爱,李荧,蒋斌,等.广州市黄埔区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J].广州医药,2019,50(3):88-90.

[15]赵赞梅,郭利霞,郑亦沐,等.879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特征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37(3):222-224.

[16]傅利霞,林芳,李全胜,等.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92.

[17] Usmani M K,Mumtaz N,Saqulain G.Hearing protective devices and its role in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An interventional study[J].J Pak Med Assoc,2020,70(3):519-522.

[18]杨杰,刘诚,兰亚佳,等.职业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自我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10):773-777.

[19]朱茜如,邵玉仙,曹承建,等.某市影响接触噪声工人佩戴耳塞因素的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4):271-274.

[20]閻瑞雪,夏杰,张荣,等.某轴承生产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对噪声危害和防护知识认知情况[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4):497-500.

(收稿日期:2020-04-07)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