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没有真正意义的“置身事外”

2020-07-26陈洋

南方人物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外贸选题毕业生

陈洋

做完《外贸工人的晚春》不久,我拿到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选题。鉴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彼时已被并列为国家就业关注的两大“重点群体”,这两个选题其实比较像。最直接的相似点在于,二者都遭遇了巨大的就业危机。

当然,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比如4月底外贸工人的故事尚在大部分媒体目光之外,五六月操作毕业生的题时,这一话题已然引发过一波讨论。特别是当杂志社许多实习生自己就面临这样的困窘,这种体会来得更加直接而集中。这也使得我们在采访对象的寻找上,困难会明显小于外贸工人的题,因为他们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圈更近。

但毕业生好找,并不意味着话题操作难度会随之降低。那时,媒体讲述的故事大多是毕业生遇到的困难,我们再做,特别是封面报道,显然无法止步于此。

在做《外贸工人的晚春》时,我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想法,难是肯定的,但除了诉说各自艰难的处境,我们应该再进一步,去了解困境中的人们如何自救,这才是穿透“难”的情绪宣泄后,生活里更常见的表现吧。

2020年第19期封面报道《突围874万毕业生的就业大考》

所以在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选题时,我也明确了,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撇除官方、非官方的各种数据披露,难是大家很容易想象的,但我们应该如何突破最表层的“难”,去探讨和展现就业这个复杂话题中更丰富的层次,以及要在一万五千字以内完成文章,我该如何筛选最值得探讨的东西呢?

就业那时候已经被视为“六稳”“六保”之首,这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角色将被卷入到这场有关就业的“战役”中。所以我们的文章就不仅要关注到毕业生,还需要看看这场宏大战役中的各方,比如政府、机构、高校、企业等等,大家是如何做的,各种提振和激励政策是如何落实到一线的,以及另一个关键面向,一线落实的情况究竟如何?

这里面有一个纠结的点在于小切口的故事往往更好看,比如我只写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果足够有穿透力,在传播上效果会更好。而宏观铺展的故事,往往因为点面较多,字数较多,在传播方面会受一定限制。

不过这种纠结并没有持续太久。每篇文章各有其使命,写作者必须抉择。我还是希望能展现一些单个故事无法囊括和触及的地方,更广泛地关注各方也可以让我的报道更立得住。后来,又因为封面排期等了小半个月,也使得报道可以有更长的信息追踪期,某种程度上,可验证的东西更多,也能帮助我看得更真。

比如发稿前去找采访对象更新信息时,就有一个意外发现。5月时,教育部等各部门联合启动的“百日冲刺”行动第二条就是适当扩大“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规模。在政策精神下,老师们积极宣传,希望借此多消化些就业率,同学们也踊跃报名,各校普遍报名人数远超去年。

而到发稿前一日,7月初,我的采访对象、一位东北高校的老师告诉我,该项目招募并没有沿着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以他所在的学校为例,上报人数是去年的2.5倍,但最后实际拿到的名额只有去年的一半。而另一位参与该项目招募的河北某高校毕业生也从学校老师处了解到,该校今年西部计划的入选人数也被砍到了约去年一半的水平。

6月22日,上海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第二场在浦东新区浦东源深体育中心举行

稿子在公众号推出的第二天,一条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新闻提到“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的最大亮点在于‘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方面,自主创业的范围加入了开设网店,自由职业的范围加入了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

这引发了一定的舆论争议。有评论就指出,一方面这确实是在“完善過时的统计指标,建立新型的指标体系”,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缺乏界定标准”、“审核依据较为简单”等原因给部分高校开了制造虚假就业的“口子”。

这也符合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指出的,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三项)占比这些年一直在呈上升趋势,2003年仅有4%,2017年已经超过18%。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更多样化的同时,也反映出近十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上升,特别是就业质量的下降。

当晚,我看到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实习生的朋友圈,她转发了一则题为“严查!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出手”的新闻。新闻提到,在6月中下旬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后,教育部近日又印发通知,决定严格核查各地上报的就业数据。这位实习生在转发语里写道,其所在北京某985高校最近就出现了“拉群指导学生如何填写自由职业”的现象,并要求学生“把自由职业编得像一点,方便应付电话回访”。从师兄师姐那里,她了解到这种现象并非今年才有。

再难的关也要渡,有的人只对数据负责,但数据背后是毕业生们真实的人生。从上到下,每个环节都有其难处,这毋庸置疑,但无法回避的是,应急策略只是将问题暂时缓解,被搁置的问题并不会凭空消失,相较于脚踏实地、埋头努力,遮蔽是条捷径,但该来的坎,迟早还会来。

或许有人会说,各自人生,冷暖自知,无人应对别人的人生负责。但事实是,在这个宣称“悲欢并不相通”的世界,人人都自以为是旁观者,直到你发现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置身事外”。主角轮流当,这个社会没人能靠侥幸一直独善其身。

2020年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无法抹平的烙印。对于这届毕业生来说,更是一段无法单靠鸡汤消解的特殊经历。值得反思的地方还很多,这也是他们的故事值得记录和回望的原因。

猜你喜欢

外贸选题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