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声实验学校6+1 校本课程
——生物“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

2020-07-25马佳荔鄢国庆龙沛鑫

清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具花生校本

文_马佳荔、鄢国庆、龙沛鑫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而乡镇中学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鉴于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势,本文从校本课程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在目标学校6+1 校本课程体系下,选择了自制教具作为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具体个案的研究,尝试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发展。

研究背景

自制生物教具应用于生物校本课程是依据目标学校的6+1 校本课程体系,立足师生需求,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将师生共同制作自制生物教具纳入校本课程,弥补了目标学校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空白,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师生共同探究、开发自制教具,将优秀的教具推广到生物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将书本上的生物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校和地方长远发展奠基。

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是以国家标准和地方课程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特点、需求,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开发出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特长发展的,能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足的,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自制生物教具的校本课程:自制生物教具的校本课程是生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以开发生物教具为载体,结合目标学校6+1 课程体系和学生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内容: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在八年级“生林漫步”校本课程班级开设,将纳入学校课时计划(内容如表1 所示)。结合实际课程实施情况,逐步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表1 校本课程的内容

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案例。

案例1:制作“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测量装置。

设计意图:第一,制作所用的材料是鞋盒、双面胶、便利贴等,将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第二,原本教材中的实验器材是直尺,然后对数据进行记录,这样做实验耗时较长,课堂容量原本就很大,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通过创新实验装置能有效地缩短实验时间。第三,学生弄懂制作测量装置的原理,进行制作,作品尽量美观,能反复操作,减少了后期绘图的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引起花生果实变异的原因;理解实验装置制作的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共同协作,制作测量装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制作测量装置,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享受创新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创新制作测量工具;测量各区段的长度如何确定;装置外观尽量精美。

教具和学具:教具为多媒体,学具有鞋盒底部、剪刀、双面胶、各种颜色的便利贴、胶水、小刀、直尺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如表2 所示。

表2 教学过程设计(案例1)

实验测量装置设计:实验测量装置如图1 所示。

图1 实验测量装置表1(案例1)

学生作品展示及分析。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如图2 所示。

图2 学生作品(案例1)

分析:通过纵坐标可以快速统计出不同长度区间花生的分布情况。可以将整个花生分布图看成一个柱状图,统计出花生的整体长度分布、数量分布最多的长度区间、数量分布最少的长度区间等情况。将大、小花生结果放在一起可以直观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创新:内页的设计是该教具设计的重点。各团队的学生通过反复测量大小花生的长度范围为10mm~50mm。通过测量鞋盒宽度可划分出八个区间,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在多次试验后,选择将内页划分成格状,标出纵坐标,每个小格放一颗花生。这样便限定了花生的高度区间,有效地减少在结果分析时的数量误差,便于快速统计结果。

实验改进:双面胶的固定性并不强,反复使用次数是有限的,并且不便于教具的保存。可以寻找透明且固定性强,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材料进行替换。另外,教具外观的设计可以从便于保存反复使用、美观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案例2:利用彩泥等制作微生物结构模型

设计意图:利用彩泥等材料制作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在动手中更好地认识每个结构,并理解它们的作用与区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各结构及区别。能力目标:动手制作出相似的微生物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各种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各微生物及体内的结构,并能制作相似度高、且美观的微生物结构模型。

教具和学具:教具为多媒体,学具有各色彩泥、小珠子等装饰品和硬纸板。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如表3 所示。

表3 教学过程设计(案例2)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如图3 所示。

实验改进:教师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提供的材料较少,学生制作出来的效果较单一。

图3 学生作品(案例2)

研究成果

第一,书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校本课程中,教师提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学生动手操作,将这些直观的、感性的材料改造,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书本的知识、概念、实验等。“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听过、见过、做过并理解。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看到生活中简单易得的材料可以转变为生物学的教具,并在小组合作后得到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性、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三,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在设计“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的内容时,需要对课本进行研究,选取一些难点知识来突破,并且还要想各种办法增加学生的兴趣点,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大量的尝试和实验,不断修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反思

“自制生物教具”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可选的选题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何利用社区资源、社会力量,如何与高中生物进行有效衔接,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猜你喜欢

教具花生校本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