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普玉366的选育及推广
2020-07-24邓承勇
摘要:本文阐述了杂交玉米新品种“普玉366”的选育及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区域、产量结构、种植表现等,并做了科学合理的描述,以期为农业生产服务,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關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推广
普玉366是普洱市种子管理站邓承勇针对普洱特殊的气候,2008年用74582自交系作母本,用J889自交系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组合为74582×J889,定名为“普玉366号”,2019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207号)。
1 亲本选育
1.1 父本选育过程
父本“J889”是普洱市种子站邓承勇于2008-2012年利用素湾群体为基础材料,经一次混粉重组,然后连续自交选育8代,育成遗传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优良,亲和力高的优质玉米自交系。其选育世代如下:
S0 2008年春引进素湾群体为基础材料
S1 2008年秋混粉姊妹交
S2 2009年春选优自交
S3 2009年秋选优自交
S4 2010年春选优自交
S5 2010年秋选优自交
S6 2011年春选优自交,同时用F19等测配
S7 2011年秋选优自交,同时用F11等测配
S8 2012年春选优自交,育成稳定的自交系“J889”
1.2 父本特征特性
父本J889幼苗叶片紫色,叶鞘紫色,幼苗长势强;株高226.9cm,穗位高91.8cm,株型紧凑,叶片茎秆紫色。雄穗分支8-10个,花粉粒黄色,花粉量大,穗长17.7cm;果穗包叶1级,花丝紫色,籽粒橙黄色、硬粒型,轴白色;抗病、抗倒,亲和力高。
1.3 母本选育过程
母本“74582”,2002年利用地方常规良种经4年8代群体改良,单株选择,育成稳定的自交系“74582”。
1.4 母本特征特性
母本“74582”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株高207.8cm,穗位高86.7cm,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支3-4个,花粉量足;穗长15.4cm,包叶1级,花丝紫红色,籽粒金黄色,硬粒型,白轴;抗病、抗倒,亲和力高[1]。
2 F1特征特性
杂交玉米新品种“普玉366号”,普洱春播生育期123天,比对照(中海拔组海禾2号)晚2天。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形。株高290.2cm,穗位高115.4cm,包叶1级,全株总叶片数19.2片;叶片与茎秆角度小,叶鞘颜色浅紫;雄穗侧枝数目中,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雄穗侧枝姿态轻度弯曲,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长,雄蕊颖片基部颜色紫,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丝颜色紫。果穗形状长锥型,穗长22.6cm,穗粗4.8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2.5粒,百粒重32.4g,出籽率80.3%;籽粒金黄色、半硬粒型,白轴。活秆成熟,抗倒伏,抗大、小斑病、茎腐病和灰斑病。
3 品比试验结果
该组合2013年夏季参加普洱市种子站组织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568.8kg,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15.6%;2014年夏季参加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8.6kg,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11.6%,居所在组别第三位。2015年墨江县点品比试验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18.9%;同时参加其他地州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均表现为抗性好、高产、稳产。如:景洪点比对照正大615增产15.3%;临沧点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9.8%;文山点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7.6 %;弥勒点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11.3%;玉溪元江点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8.9%[2]。
4 推广前景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1/,东经99°09/-102°19/,海拔317-3 376m,年均温15.3-20.2℃,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全年降雨1 251.5-2 780.2mm,降雨日数在150天以上,相对湿度77%-85%,年日照时数1 873.9-2 206.3h。玉米播种面积为160万亩,用种量在300万kg以上,且背靠南亚、东南亚,具有“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耕地面积广阔,常年可种植玉米。而普玉366号是普洱自己选育滇审的第一个品种,在中低海拔推广种植,其果穗表现为:长锥型,长22.6cm,出籽率80.3%,籽粒金黄色、半硬粒型,白轴。平均亩产 588.6kg,活秆成熟,与普洱市目前推广的杂交玉米品种“五谷1790”相比平均亩增产88.73kg,按每千克2.5元计算,亩增收220.7元,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它的有利优势可以满足种子的供给,给农民带来实惠,降低风险的压力,实现种业发展的专业化和一体化,还可以降低农民购种的风险和压力,并辐射东南亚,南亚国家[3]。
普玉366号抗大、小斑病、茎腐病。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国际间材料交流的日益频繁,长期以来在我国杂交玉米产区,玉米病害如弯孢菌和斑病、灰斑病、纹枯病、锈病等有扩大之势。新老病害的蔓延此起彼伏,在一定的地区已经造成严重损失,病害流行一直是影响我市杂交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追逐的目标,选育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将成为一个品种的主要标准。利用玉米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市玉米种植过程中品种自身的特性(外观、抗病性、适应性)和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着玉米的产量。普玉366号是普洱市选育的一个新品种,通过连续几年的试种,仍表现出高产、耐旱、抗性强等特点。从旱情角度分析,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波动的又一个因素,近几年,受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矛盾将愈来愈突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大量使用化肥,我国土壤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玉米耐旱性、耐碱性、耐酸性和肥料高效利用将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型玉米新品种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对新品种的需求愈加强烈,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产稳产,而且还要求适应种植范围广、适应耕作制度要求,有利扩大复种指数和全年增产。普玉366号属半紧凑型品种,穗位以上叶片较小、与主茎夹角小、直立,中部叶片受光好,光能利用率高,耐密植耐肥水,对后作荫蔽小,增产潜力大,符合玉米生产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未来我国玉米品种的发展需求是高产、优质、高抗、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操作。因此,发展优质杂交玉米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士龙,贺正华,李珍连,等.湖北省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对策[J].中国种业,2017(12):21-25.
[2] 郭阿娜.农业隐性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5(31):138-139.
[3] 张世煌,徐伟平,李明顺,等.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玉米科学,2008,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