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院:推行柔性激励机制 优化执行源头治理

2020-07-24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被执行人柔性当事人

法院生效裁判执行难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难题,中央将解决执行难问题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2018年以来,我市镇海、江北等基层法院积极探索“执行前”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和“执行中”信用修复机制,柔性激励当事人诚信履行裁判义务,取得显著成效。这两项机制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高度肯定,并作为全国好经验予以转发。2019年9月18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就深化完善和推广两项机制作了部署,力争将之打造成为继“移动微法院”后宁波法治建设的又一张“金名片”。

三管齐下助推执源治理

上述两项柔性激励机制是在中央强化从源头解决执行难问题决策部署背景下,宁波基层法院为应对解决执行案多人少、自动履行率低、执行效果不好等难点堵点而开展的创新实践。正向激励机制旨在将问题解决在“执行前”,信用修复机制则重在将问题化解在“执行中”,两项机制都属于正面引导的正向激励,而且能形成良好的制度互补,发挥出激励机制的最大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价值导向。

当前,执行收案已经占到全部收案的近40%,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执行质效。两项柔性激励机制通过对履行裁判义务的引导、激励和监督,让更多案件自动履行,是从源头抑制执行案件增量的治本之策。

镇海法院于2019年8月出台《关于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助力执源治理的意见》,在全国首创当事人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全流程加强对当事人自动履行的引导督促,助推执源治理。

一是强化履行引导和激励。在诉讼各环节向当事人发放自动履行文书,宣传引导自动履行的好处和拒不履行的后果。出台诚信履行红利清单,对自动履行的,给予依法减免案件受理费、出具自动履行证明、发布诚信履行名单等激励,从而能获得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

二是强化履行制约和倒逼。对缺乏履行诚意和不具备履行能力的慎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原则上要求当庭即时履行,对不能即时履行的调解协议,原则上要求增设违约限制条款或担保履行条款。

三是强化履行督促与考核。实行“谁办理、谁督促”制度,每案均要提醒督促,将诉前化解案件自动履行情况纳入调解工作考核,作为“以奖代补”依据,对促成自动履行成功的案件,折算一定工作量,激励法官尽可能实行该机制。

多措并举坚守标准底线

解决执行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法院系统“单打独斗”成效有限,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两项柔性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统筹采取行政审批、财政、招投标、融资授信等激励举措,是构建完善执行综合治理体系的有效探索。

2018年2月,江北法院出台《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办法》,鼓励有履行意愿的当事人在“执行中”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并倡导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信用修复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是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坚守底线。

一是严格标准,细化评分。建立失信被执行人申请信用修复激励评分标准体系,对被执行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有虚假诉讼、虚假仲裁、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妨碍或抗拒执行等行为的,直接“一票否决”。

二是规范程序,滚动考核。坚持合法合规、公平公正、程序正当原则,由执行局组成合议庭,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合议庭意见及评分情况均记录在案。对已经信用修复的被执行人实行滚动式审查,发现不能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立即取消修复资格,恢复或视情形强化惩戒措施。

三是联合激励,释放红利。法院系统与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对获得信用修复资格的被执行人给予封存失信不良记录、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等帮扶举措,助推其再次创业创新。对暂无收入来源的被执行人给予就业指导帮扶,对需要通过诉讼主张债权的积极提供司法便利等。

事半功倍凸显治理成效

采取“史上最强”执行举措后,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如果仅仅强调“硬”的一手,往往会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割裂社会关系。两项柔性激励机制能有效避免当事人之间矛盾升级,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自动履行,提升实际执结率。两项机制推行以来,積极推动一批当事人“执行前”主动履行裁判义务,有效促进一批“执行中”案件履行完毕或达成和解。截至目前,江北法院已完成信用修复132件,涉及标的额1.2亿元,被执行人均按承诺履行执行义务。2019年1—10月,该院民事案件执结率86.49%,同比上升5.63%,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执行标的清偿率52%,同比上升4.91%,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二。

助力企业修复信用,优化营商环境。两项柔性激励机制通过“放水养鱼”激活部分被执行人的履行潜能,助力企业“造血再生”,助推项目顺利推进。市重点工程“姚江一号”项目承建单位宁深汇公司由于债务等问题被其他企业起诉至江北法院,被列入“黑名单”,从而无法融资、无法复工。宁深汇公司申请信用修复,江北法院综合考虑其履行能力和各项配合执行的行为,启动信用修复激励机制,经测算符合条件,将其从失信名单中屏蔽,企业顺利融资并恢复了在建工程,逐步履行执行标的,最终案件顺利执结,实现了多方共赢。镇海农商银行专门推出“诚信履行贷”产品,为诚信履行的当事人提供融资便利及优惠,已有两家企业分别获得2000万元和1500万元的高额授信,其中一家已拿到1800万元优惠利率贷款。另有一家企业受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在判决履行期内一次性主动履行6676万余元,树立了诚信履行的标杆。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两项机制都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被执行当事人和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正向激励引导,有效促进一批执行案件履行完毕或达成和解,减少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了当事人仇恨心理。同时,两项机制的实施,无论是在实践精力上,还是在财务成本上,都显著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成本,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营造诚信守信氛围,加快信用宁波建设。两项机制都是在继续加大执行威慑力度、进一步增加失信者违法成本的同时,让信守承诺的人受到表扬、得到鼓励,从而形成“守信者受褒奖、失信者必惩戒”的鲜明导向,助力信用宁波建设。镇海法院已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495份、诚信履行名单2批共255个主体。

猜你喜欢

被执行人柔性当事人
我不喜欢你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智动柔性充电弓亮相上海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最高法:未成年人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首款柔性智能手机上市
从梦想到现实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