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问题及方法
2020-07-24覃扬颂金伟李田富李天国刘红盼蒋明
覃扬颂 金伟 李田富 李天国 刘红盼 蒋明
摘 要:不同建设用地土壤场地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案设置很大程度影响地块调查结果。不同建设用地土壤场地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案设置很大程度影响地块调查结果。该文结合实例分析阐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地块及相邻场地历史、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合理设置土壤、地下水监测方案,以期为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中图分类号 X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135-02
土壤是生命之基,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健康和美丽中国建设;保证人居安全是土壤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之一。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积累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土壤环境不容乐观,污染状况较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生态功能、人体健康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以及规划用地的不断调整,城市内老工业区土地将逐步调整为居住用地、公共用地等,原有工业用地在搬迁、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1]。原有工业用地是城市中土壤污染的重灾区,需按相关要求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以确保环境质量与人民的健康安全[2]。
本文分析了建设园地土壤污染水源调查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查方法,以期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和技术评审提供参考。
1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存在的问题
1.1 地块历史调查不清 建设用地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存在地块历史和现状调查断节现象,部分地块历史久远、资料缺失,不能有效识别出地块特征污染因子。如某城中村改造地块涉及工业用地场地环境调查:2005—2008年,某通讯安装公司,主要经营通讯器材的销售及安装,生产工艺及生产污染情况资料缺失;2009~2015年,某纸业有限公司,主要为产品储存仓库,生产工艺及生产污染情况资料缺失。调查单位缺失2005年前和2005年后部分地块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
1.2 相邻地块概况未调查清楚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对地块周边的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却忽略了相邻地块的历史使用和现状概况。例如某化工公司包含生产区和生活区,生活区距离生产区约2km,将生产区分为4个区域,即1、2、3、4区地块。1区地块为盐泥堆场;2区地块为主要生产区,包括电解车间、液氯车间、PVC车间、化工车间、百菌清车间、片碱车间、锅炉车间、煤堆场、水处理车间、三氯化铁车间、盐酸车间、氯化钡车间、电石渣堆场等;3区地块为原仓储、机械加工区、办公区、动力车间;4区地块为原电石生产车间,现由电石车间改制重组为某化工工贸公司。但调查主要为某化工公司生产区的3区地块,未进行1、2、4地块的历史和现状污染调查,未分析识别可能对3区地块产生的特征因子污染。
1.3 监测方案不合理 根据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工作成果,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第1阶段调查结果未进行综合分析,未明确地块内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若有可能的污染源,也未说明污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也未提出第2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采样分析的建议。同时,调查单位直接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基本项目45项指标(其中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挥发性有机物27项,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和pH值进行设置土壤监测方案,未根据地块的污染特点识别出是否存在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其他项目40项指标的疑似污染;地下水监测方案也未衔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第1阶段调查结果,监测方案未考虑地块疑似特征污染因子。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布点方案没有结合《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和地块的实际情况,仅仅要求监测点位数量满足导则、规范的要求。忽略地块历史企业原平面布置图,在主要生产车间外部设置监测点位,排污生产污水的沟渠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进行分析并布设监测点位。导致土壤、地下水监测方案的代表性、合理性不充分。
2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方法
2.1 摸清地块、相邻地块的历史和现状 地块的现状和历史调查目的是进行识别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扩散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按未作工业用地利用、建设阶段、作为工业用地利用阶段、闲置阶段、拆迁阶段、场地平整或二次开发利用阶段等以列表形式详细交代地块历史[3-4],对应阶段应有卫星影像照片作为佐证;地块的现状基本分为原构筑物仍存在、已拆迁但场地未平整、场地已平整(涉及表层土壤扰动)、正在二次利用(应详细说明地块内存在的工业企业数量、行业类别、环保手续办理情况、产排污情况、特征污染物、对地块的环境影响)。相邻地块现状和历史调查要求与地块的现状和历史基本一致,重点关注周边地块历史及现在是否存在可能对调查地块产生环境影响的工业企业。若存在,应分析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扩散途径等。对于年代久远、原开发利用单位不存在等情况的地块,调查单位可以通过人员访谈辅助了解地块历史,从委托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相关档案馆查询相关资料。调查单位进场踏勘主要包括场地现状、地面硬化及硬化破损情况、土壤是否存在扰动、场地有无二次开发利用、是否存在遗留构筑物或生产设施、有无地下构筑物及地下构筑物功能、地下管线情况、周边地表水体及出露泉点、周边环境敏感点、周边是否有可能会对调查地块产生环境影响的工业企业、场地内是否有明细污染痕迹及明显异味等。
2.2 合理布设地块监测方案 根据第1阶段调查结果,明确地块内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说明可能的污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并提出第2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初步采样分析建议;若均不存在,须给出地块不存在污染,调查可以结束的明确结论。若第1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地块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化工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地块内外存在污染源时,须进行第2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初步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度)和空间分布。土壤、地下水监测方案设置,应结合地块主要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和当地政府要求选取监测因子[5-6],布点应覆盖原有企业主要生产车间、生产废水排放的沟渠管线、污水处理设施和危险废物暂存间等,并根据污染情况加密布点监测。确保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代表性,保证调查结果科学、可信。
3 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阐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地块及相邻场地历史、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合理设置土壤、地下水监测方案,为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提供借鉴。不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案设置对调查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地块和相邻地块的现状及历史调查,能够识别出主要污染物、特征污染物、扩散途径等。结合地块主要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相关导则、原有企业平面布置图,合理设置土壤、地下水监测方案,对土壤造成影响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检测,能够避免对周边环境及土壤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承中,李勇,吴曼莉,等.城市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屬污染状况与健康风险评价[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41(6):25-29.
[2]刘巍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污染与防治,2017.06.029:47-48.
[3]王莉,任建锋,刘建华,安娜.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9):150,154.
[4]麦艳玲.浅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资料收集和风险筛查阶段工作流程[J].广东化工,2019,13(46):138-139,153.
[5]王媛.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43,76.
[6]徐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普查区点位布设技术初探[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4):197-198.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