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县夏玉米高产栽培及适时晚收增产技术

2020-07-24朱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萧县提质增效高产栽培

朱玲

摘 要:该文根据萧县夏玉米多年生产实际,分析了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品种选择、合理密植、机械种肥同播、适时排灌、化学除草、病虫综合防治及适时晚收等增产、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适时晚收;提质增效;萧县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3-0036-02

萧县位于安徽省北端,地处苏、鲁、豫、皖经济协作区的腹地,总面积1885km2,耕地面积10.67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夏玉米系高光效C4作物,光合效能和水分利用系数较高,耐旱节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增产潜力大。加速萧县夏玉米高产栽培及适时晚收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升品质,是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低产原因

1.1 品种选用不科学,种植密度不合理 随着种子审定方式的多元化和种子经营网点的不断增加,进入市场的玉米杂交品种日渐增多,目前全县市场销售的玉米杂交品种多达60个,但主导品种不明确。一些种子经营商随意夸大宣传,广告铺天盖地,加之农民科技意识淡薄,不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盲目用种现象普遍存在,且适宜机械籽粒收获的品种较少。大部分农民不论购买稀植或耐密品种,种植密度都一样,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升。

1.2 施肥结构不合理,田管措施不到位 玉米机械种肥同播和缓释肥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但很多农民不了解玉米需肥规律,习惯施用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导致在连年高产的条件下土壤钾资源储备明显不足。同时,玉米是喜锌作物,但大部分土壤缺锌,施用锌肥对玉米增产显著,但农民仍缺乏施用锌肥意识。利用中耕灭茬、追肥、行间覆盖麦草等技术措施积极性不高,追肥多是趁雨撒施,利用率低,还易造成面源污染。

1.3 机械化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由于“重夏轻秋”,玉米除播种机械化程度较高外,化学除草、病虫统防统治、追施肥料及收获机械化水平均较低。7~8月温、光、水同季,常有涝灾发生,但由于排灌设施不健全,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遇旱年份又不能及时浇灌,“靠天等雨”的思想普遍存在。加之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多数农民仍是粗放种植。

1.4 玉米“假熟”和早收现象普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普遍存在着“假熟”现象,即玉米包叶变为黄白色,但籽粒并未停止灌浆,农民却已开始收获,不能充分利用秋高气爽利于玉米籽粒灌浆的有利时节,且籽粒含水量高、易霉变、容重低、产量低、色泽不鲜艳、商品性差。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品种 良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内在因素,是夏玉米高产的前提和基础。生产中应选用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和抵御高温热害能力强、叶片上冲紧凑耐密、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大致分为4类:一是紧凑型,代表品种郑单958、登海605等;二是半紧凑型,代表品种隆平206、农华101等;三是平展型,代表品种蠡玉16、源玉66;四是机收籽粒型,代表品种郑原玉432、隆平392等。要逐步扩大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压缩稀植大穗型品种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适宜机械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种植面积。

2.2 抢时免耕直播 夏玉米免耕直播称之为“板茬播种”。小麦收获后抢时早播,可减少农耗时间和耕作费用。机械种肥同播可节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力争实现全覆盖。玉米前茬小麦收获后宜选用秸秆粉碎并具有抛洒装置的收割机,有效抑制因秸秆拥堵影响播种出苗质量,应选用气吸式或气吹式玉米专用单粒播种机。作业要匀速前进,做到播深一致、落籽均匀,防止因播种装置堵塞而出现缺苗断垅现象。播种深度3~5cm为宜,确保一播全苗,提高田块整齐度。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是实现夏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玉米行距60cm,株距因种植品种密度而定,中密度品种57000株/hm2,紧凑型密植品种67500株/hm2,宜机械籽粒收获品种75000~82500株/hm2。

2.4 平衡施肥 大力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做到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产量9000kg/hm2的田块,施用有机肥22500~30000kg/hm2、45%三元素复合肥(28-8-9或28-7-10)600kg/hm2、锌肥15~22.5kg/hm2,玉米小喇叭口末期至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争取穗大粒多,追施尿素300~375kg/hm2,实行行间耩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2.5 田间管理

2.5.1 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是减少间苗定苗的有效措施。播种质量不高的田块必须早间苗定苗,消除疙瘩苗。间苗时间为3~5叶期,定苗一般在5~6叶期进行,也可一次性完成间苗定苗作业。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株留健株,严重缺苗处要移密补稀,补栽在阴天下午进行,移栽应选择大苗、壮苗带土栽培到缺苗处,移栽后立即浇水,以便成活后不会变弱导致空杆,以后田管时要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及空杆株,减少养分消耗。

2.5.2 适时排灌 玉米苗期耐涝性较差,应注意防止芽涝和苗涝,遇涝要及时清沟沥水,排除田间积水。能进地时撒施尿素75kg/hm2促使玉米早发快长。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是全年雨水集中季节,常有涝灾发生,导致玉米根系活力减退,植株变黄,遇涝应及时排除积水。玉米花期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常有旱灾发生,遇旱要及时浇灌增产水。随着大气变暖常态化,夏玉米常遭受高温热害,导致“短裙”、花粒、秃顶等现象发生。高温来临前要及时浇灌,增加田间湿度,调节田间小气候,可有效降低高温热害程度。

2.5.3 病虫草害防治 (1)化学除草:玉米田间杂草生命力旺盛,易滋生病虫害。玉米5~8叶期、杂草2~5叶期,用40%乙草胺·莠去津2250~3750mL/hm2、25%烟嘧·硝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0~900mL/hm2或30%硝·烟·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1950mL/hm2兑水450~600kg/hm2,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

(2)防治叶部病害:玉米褐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等叶部病害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750~900g/hm2或12.5%烯唑醇750g/hm2兑水450kg/hm2喷雾。南方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80~600g/hm2兑水450kg/hm2喷雾。

(3)防治玉米螟:夏玉米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时用40%辛硫磷乳油450~600g/hm2拌150kg/hm2细沙制成毒土丢心,或16000IU/mg Bt可湿粉剂4500g/hm2按药∶水∶干细沙=0.4∶1∶10的比例配制成颗粒剂丢心,或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5~195mL/hm2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600mL/hm2兑水450kg/hm2喷雾。

(4)防治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性、突发性、暴食性等特点,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可使用杀虫灯诱杀,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诱杀。低龄幼虫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5~195mL/hm2、或240g/L虫螨腈悬浮剂375~450mL/hm2、或8000IU/μL苏云菌杆菌悬浮剂2250~3000mL/hm2兑水450kg/hm2喷雾。玉米生育后期植株高大,可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

3 适时晚收增产技术

3.1 完熟期的标志 夏玉米是高光效作物,灌浆时间越长,灌浆强度越高,产量越高。實际生产中早收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夏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苞叶变白色且干枯松散,用手拍打有清脆响声;二是灌浆线完全消失;三是玉米籽粒脐部出现黑色层,籽粒完全硬化。

3.2 晚收增产效果 苞叶变黄白色后再推迟10~15d收获,增产率达13.8%~16.5%,是一项不需增加投资、不需投入劳力的增产技术。玉米完全成熟利于机械化籽粒收获及烘干或晾晒,既提高产量又提升品质。随着暖冬的常态化,小麦播种期较往年推迟7~10d,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整地到小麦播种的时间被大大缩短,10月5日收获玉米也不误秋种,利于实现小麦玉米双季丰收。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萧县提质增效高产栽培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