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行的芳邻

2020-07-24李岩

北广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君宇陶然亭公园

李岩

师大附中以前在西栓胡同有两处教工宿舍,一个大院儿,一个小院儿。我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住在这里。如今西栓胡同早已不存在了,教工宿舍自然也不在了。

我家住在大院儿,对过的小院儿门总闭着。门是红色的,因为年久颜色已经很淡了。门上有一个电铃,要想入门得按一下按钮。我们小时候闲的没事就去按一下,然后匆匆跑开。

都老师住在小院儿,小院儿里住着六户人家。她是学俄语的,后来学校取消俄语课,她改教语文。都老师热心向我推荐过不少书,我印象最深是《金蔷薇》和《白比姆黑耳朵》,这两本书都是苏联作家写的。附中是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图书馆藏有不少堪称文物的旧杂志。旧杂志中有些情呀爱呀的小说,除了鸳鸯蝴蝶派就是革命加爱情。那会儿文人写的文章半文半白,一唱三叹。这些文章对我影响颇深。

除了教书外,都老师还笔耕不辍。她喜欢《红楼梦》,出版了《续红楼梦》。另外,她还出版了一本《石评梅传》。传记讲述的石评梅女士曾在这座小院儿某一间屋子里住过,她已去世几十年了。

在陶然亭公园有一片土丘,这里曾是坟岗。建成公园后只保留了两个人的墓,一位是高君宇,另一个是他的恋人石评梅。我们小时候经常在那里玩儿,并不知道这两位是什么人。后来看到都老师的书才知道。更觉亲切的是,附中宿舍是她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算是我们的芳邻。

石评梅在附中教书的同时还是个作家,她参加革命活动时认识了同乡高君宇,双方产生了好感。高君宇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他追求石评梅,石评梅却没有接受高君宇的爱。

不久高君宇突然去世,石评梅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真爱。她追思不已,时常去高君宇墓前拜祭。此时的陶然亭还不是喧闹的公园,叶影斑斓下是深深的寂静。石评梅每天在思念中度过,写下很多哀悼高君宇的诗歌和散文。过度悲伤损坏了石评梅的健康,三年后,石评梅也随高君宇而去。这一年,石评梅才26岁。

石评梅的遗愿:生前未能相依相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朋友将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他们留下一曲爱情悲歌,那是一个经历漫长岁月的冲刷,也不曾湮沒爱和情意的故事。

他们“生前未相依,死后永相伴”的爱情,正对应高君宇那句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星之迅忽”。

猜你喜欢

高君宇陶然亭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一片红叶寄相思
Construction of Crack Perturbation Model and Forward Semi-analytical Model of Attached Eddy Current Sensor
中共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君宇的研究综述*
石评梅:道德救赎爱情
北京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西南口遭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