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盛开致富花

2020-07-24吴维纲

老区建设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茶洋芋贫困户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先后创新实施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资产收益扶贫和产业奖补“增收激励法”等,培育和扶持全县扶贫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其产业扶贫资金以资产物化形式购买扶贫经营主体资产,每年扶贫经营主体按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增收。扶贫经营主体获得了扶贫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胭脂柚、黎川黎米、船屋白茶、洋芋粉絲、盛丰水产等一系列扶贫支柱产业。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使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出租和务工,“钱袋子”鼓起来了,带动了千家万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该县田野乡村唱响了一支产业扶贫交响曲,成为该县脱贫攻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野洋芋”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

黎川县的农村山沟田头到处都生长着洋芋,由于耐旱又耐贫瘠,几乎不用管理,因而在当地被称为“野洋芋”。过去黎川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制作洋芋粉丝的传统,是当地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食。

2016年,湖坊乡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黄友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了给村里人找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先后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参观考察,最终选择了种植洋芋,并且加工制作成洋芋粉丝。在广西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他看到了一套红薯的加工制作设备。回到家里,他亲自绘图,反复修改琢磨,聘请当地技术工人制作,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了一台机械化生产洋芋粉丝的机器。这台机器的研制成功,让洋芋粉丝这种传统的手工食品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洋芋粉丝当年产量便达5万斤,实现产值100多万元,由于制作精美又是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

说到公司的发展,黄友华兴奋地说:“这些年公司洋芋粉丝的年产量由当初的5万斤,年产值1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量50万斤,年产值650万元,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完全得益于县扶贫产业的扶持。2018年,公司获得了县折股量化入股扶贫资金113.5万元,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公司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新建了扶贫车间,安装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大大地提高了洋芋粉丝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同时,每年为227户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资金共14.75万元,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在公司生产基地土地出租和务工,增加收入5000到20000元不等,这些年公司共发放务工工资收入100多万元,全乡先后有10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踏上了致富路。”。

贫困户黄德根夫妇在村里既没有劳动技能,又缺乏劳动力,每年靠栽种几亩口粮田度日,一年的收入才几千元,生活都难于为继。特别是几年前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每年几万元的学费,更是让他们感到束手无策,但是自从加入了公司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他们夫妻一年的收入便有3万多元,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而且儿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贫困户黄小华今年已经50岁了,妻子是个残疾人,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原来一直在外务工,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十分困难。两年前,他回到村里,便在合作社的洋芋基地里务工,每天在地里干些除草、翻地的农活,一个月的固定工资2500元,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有了保障。

扶贫资金为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使公司的洋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带动了本乡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辐射到了社苹乡、华山镇等邻近乡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洋芋种植面积由当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洋芋粉丝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10倍。现在“湖坊人家”洋芋粉丝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超市,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并且走进了文化部的机关食堂,真正成为黎川县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新理念”让黎川黎米香飘四海

黎川“黎米”是该县历史悠久、过去在农村普遍种植的一种名优常规稻种。因为绵柔香甜,不仅是黎川人家家户户必备的口粮,人们还将它做成“黎米糍”等特色小吃,在许多人心中都留有儿时的记忆,因而“黎米”成了老一辈黎川人津津乐道、并且引以为荣的家乡特产。相传清代黎川中田五部尚书陈孚恩,曾经将了“黎米”带给皇帝品尝,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从此“黎米”便成了朝廷的贡米。但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黎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到现在几乎找不到它的踪迹。2014年,黎川县荷源乡村民龚国胜抓住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消费理念的更新,将濒临灭绝的黎川“黎米”,进行挖掘保护,在县扶贫资金的大力扶持下,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使黎川“黎米”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有机稻种植品种。

据龚国胜介绍,这几年公司先后获得扶贫资金500多万元的扶持,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不仅扩大了“黎米”的种植面积,而且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60亩,集办公、技术研发、粮食存储、“黎米”深加工为一体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加工示范园,使公司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合力助推产业脱贫,使黎川“黎米”香稻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脱贫稻。通过全县13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资金入股、农田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创客人园带动等方式参与产业扶贫、抱团致富。一是积极吸引贫困户以每年3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属下合作社种、养、加工项目,公司确保每位贫困户年股金分红10%以上;二是积极引导贫困户利用抛荒多年的农田入股公司“黎米”有机稻基地,公司帮助贫困户开荒种植生态水稻,贫困户不仅每年可领到国家种粮补贴,还可领到每年每亩300元田租;三是全面吸引贫困户从事水稻种植生产劳动,每人每天可获取100-150元的劳动报酬;四是通过“众创”基地孵化的创业青年典型在农产品加工创业创新中,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近8000元,实现脱贫致富;五是通过“黎米订单种植+托管服务”的经营模式,公司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全程为贫困户提供机插、机耕、机防、机收等保姆式服务,并以高于市场收购价格20%统一收购稻谷,贫困户每亩水稻种植可比普通水稻可多收200多元。

目前,公司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达600多户,土地入股的贫困户达120户,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劳动力入股的贫困户达180户,获得劳动报酬120余万元;“众创”基地孵化的5位创业青年典型,在全县6个乡镇26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10余户。荷源乡稠源村小组的胡水才,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资金入股带来的收益450元;荷源乡稠源村小组的吴水生,以自有3亩农田人股公司有机水稻基地,每年新增收益900元,另两人除了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之外,还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生产劳动,每年新增收益2万元;去年贫困户荷源乡黄如明种植“黎米”再生稻,亩销售收入达2303.4元,扣除生产成本,亩纯收入达1403元,比普通种植一季杂交稻亩增收700多元,还有效避免了因当年旱情严重、谷价下跌、农资上涨、用工成本提高的风险。今年他不仅“黎米”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还带动了亲邻好农友种植“黎米”再生稻500多亩。

如今,公司出产的“黎米”产品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前不久,在全国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黎川“黎米”喜获金奖。去年公司在全县发展黎川“黎米”2万亩,产量达8000多吨,生产加工的各种“黎米”产品通过电商、超市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产值达8000万元。

三、“生态茶”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黎川县船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该县返乡创业人士彭长华于2008年创办的,从事生态白茶、油茶的种植和加工。刚开始他生产的白茶生产基地面积只有100多亩,2017年,他获得了折股量化和资产受益150万元的扶贫资金的扶持,使他的标准化茶园建设面积扩大了1000多亩,同时新增了两条自动化制茶机,提高了白茶的产量和产品效益。特别是这几年,公司规模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白茶的种植面积迅速达到1万多亩,去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

公司发展壮大了,他每年拿出公司利润18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每年都有250户贫困户领到公司“红包”。黎川县日峰镇点山村贫困户李老根,今年67岁,手脚不方便,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日子颇为拮据。彭长华就吸收他进入合作社,租用他的山地,并安排他做一些轻快的事,使他每年的收入达到2万多元。华山镇洲湖村贫困户邹成荣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女儿远嫁他乡,每年只靠政府发放的一点低保金艰难度日,她高兴地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不仅每年可以领取扶贫资金现金分红1650元,采茶时节的务工收入也有4000多元,有了这笔收入,不仅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现在我已经实现脱贫了。”,同村贫困户张木兰丈夫患上了慢性肺炎,不仅丧失了劳动力,每年还要花费许多医疗费治病,现在她除了每年领取到现金分红,通过在白茶基地务工一年的收入将近3万元,让她家摆脱了生活困境。

现在公司生产的白茶参加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参加农博会。产品销售网络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往北拓展到北京,向南开拓到深圳,几乎遍布中国的发达城市。他的船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黎川县唯一一家从事白茶、茶油生产基地,形成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市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船屋牌系列生态绿色农产品荣获上海茶博会金奖、江西名优农产品,并在第三届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上荣获金奖,白茶通过中国无公害及有机食品认证。2016年,彭长华获得了江西省劳模的光荣称号,扶贫资金大力帮扶,使他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彭长华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不仅是我的社會义务,也是一份社会责任,下一步我要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有机生态示范茶园,在全国打响黎川船屋白茶品牌,让更多贫困户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

作者简介:吴维纲,黎川县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白茶洋芋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绘本
大将军搬砖
自大的马谡
“防疫指南”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搅动在灵魂深处的洋芋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