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处处春
2020-07-24熊四华邵猷芬
熊四华 邵猷芬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是精准脱贫的“金钥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成为江西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思考的重点。
近年来,余干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成功创建“中国芡实之乡”、“美食之乡”,培育了一批有品牌、有特色的产业,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夏时节,走进余干县各乡镇蜜桃、蔬菜、菌菇、马家柚等瓜果扶贫产业基地,成串成片的瓜果,或长满地头,或挂满枝头,长势十分喜人。
高位推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
高位谋划,是余干县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最重要的一招。
据余干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实产业扶贫工作,余干县制定了《余干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程实施办法(2016—2018)》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带动扶贫、扶贫促进产业”的总体思路;印发了《余干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产业扶贫的主要目标、产业扶贫的重点任务、产业扶贫的政策保障和加强组织领导四个方面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印发了《余干县2018年产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确定菌菇、马家柚、蔬菜、油茶、芡实、稻虾共作和光伏发电等七大扶贫主导产业;印发了《余干县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产业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相关配套方案《2017年余干县菌菇种植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实施方案》、《2017年余干县马家柚种植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实施方案》、《余干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余干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实施办法》等政策。
为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三山四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点,余干县全力做好“山、水、田”、“上、中、下”六字文章,创建上余干山上高产油茶、中余干水中优质芡实和下余干田里智慧农业和鄱陽湖生态种养殖等一批扶贫产业片区,重点推广菌菇、马家柚、蔬菜、油茶、芡实、稻虾共作和光伏发电等七大主导产业。同时,大力推进“企业、能人+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的新模式,基本形成“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基地、户户有实体产业帮扶”的扶贫产业脱贫发展格局。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做实做优特色产业,是余干县做好产业扶贫另一大招。
近年来,余干县充分发挥滨湖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9亿元,培植发展菌菇、油茶、芡实、特色养殖、观光农业、马家柚等产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
郁郁葱葱的果园里,套袋的蜜桃挂满树枝,一颗颗蜜桃像抹了胭脂一样,呈现出粉红或粉白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这是余干县大溪乡千亩桃园的实景画面,记者一行到访时,该村千余亩蜜桃正进入成熟期。
该桃园位于大溪乡杨源村王家桥村小组,2015年由四和种养殖合作社建成,总投资约600万元,是大溪乡党委在打造“五个之乡”(林果、旅游、畅行、秀美、和谐)的目标下引进的大规模水果产业基地,园区内种植的水蜜桃品种为“春蜜”,2019年已挂果30万斤,凭借着产品肉嫩汁多,香浓味醇,鲜甜甘美而远销外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桃园合作社共有社员28户,其中含贫困户10户,平均每个成员出资1000元。目前园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66人,其中贫困户40人,贫困户在基地工资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现已成为了绿色发展的富民产业。
为了分享新鲜味美的蜜桃,同时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示大溪乡的产业发展成果,大溪乡还举办蜜桃采摘节,游客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了解大溪乡的发展变化,还可以走进园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来自初夏的甜蜜味道。
离开大溪乡,记者一行走进瑞洪镇的田野。碧波麦浪随风荡漾,片片油菜送来阵阵芳香。在弯头村和东源村纵横的田垄上漫斓鲜花簇拥着一座座银色恒温大棚,走进其间,各种品类的菌菇纷纷探出“头”来,讨俏可爱,诱人垂涎。
瑞洪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德昌高速、昌万公路贯穿全境,瑞洪大桥横跨信江,距省会南昌仅38公里。瑞洪镇菌菇产业基总占地面积约28亩,总投资1050.66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恒温大棚41个,产业基础设施、管理用房、配套设施冷库等。41个大棚其中湾头基地32个大棚,东源基地9个大棚,每个大棚带动贫困户30户,共带动参与贫困户1230户,覆盖瑞洪镇9个“十三五”贫困村贫困户。村干部介绍,为充分发挥扶贫产业的示范带动效应,瑞洪镇建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联合社+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瑞洪镇菌菇产业基地党支部,强化党对扶贫产业的领导;引进了鲜禾菌业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菌菇生产和产品回购、利润保障合同,每户贫困户每年至少2000元的稳定收益。
2019年瑞洪镇共生产菌菇31.67万斤,产生收益411万余元,其中,产生利润分红资金248.6万元,按照差异化分红原则,户均分红2000元。根据扶贫扶志扶智需要,2019年共安排贫困户在基地务工150余人,务工支出70.68万元,人均劳务增收4700元。在生产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菌菇产业效益,主要问题在于菌菇产业冷储、冷链、运输及物流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上级拨付资金建设占地400多平米的冷库一包装车间,也是全县最大菌菇基集散中心,不但可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效益最大化还可以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提高贫困户的收益,实现更大的经济产出效益。
据介绍,在余干县,每个乡镇都实施自主特色产业,近年来自主产业投入资金10099万元,共扶持113个村级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动994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特色养殖40万只、蔬菜种植4000亩、稻虾共作7000亩、水果种植1000亩、油茶种植4000亩、芡实10000亩。
此外,以贯彻落实全市“东西南北中”农业产业化战略布局为契机,2018年来,全县24个乡镇场的182个合作社栽种了马家柚253117株,面积7232.16亩,1.5万余户贫困户加入了马家柚合作社。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植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房前屋后庭院经济。马家柚种植投入资金491.81万元,购买马家柚苗木75817株,发放给贫困户庭前屋后种植,發展“庭院”经济。
多管齐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着眼长远,对扶贫产业发展遇见的问题逐个突破是余干县产业扶贫的第三大招。
一直以来,余干县产业扶贫坚持长短结合,构建了扶贫产业的提升发展与全县贫困户带动、增收的“双赢”体系,从“输血”到“造血”,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多叠加”。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该县通过政府扶持、小额贷款、技术支持、参加合作社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利用种植、养殖以及扶贫车间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加租金、薪金、股金等多项收益,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连栋大棚食用菌种植30万平方米、油茶种植面积4800亩、马家柚等果业23050亩、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412600亩、辣椒等蔬菜种植110050亩、鸵鸟等畜禽养殖500万只,带动18233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发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14人。
2019年,该县共为1593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4.5亿元;金融扶贫产业贷款带动293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200元;光伏发电项目带动11694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该县通过加大技能培训、设立扶贫专岗、创建扶贫车间等方式,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该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494人;开发“村级扶贫专岗”,共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12人,解决了部分残疾、患病、年老等“微劳力”贫困户就业问题;创建服装、电子、农产品加工等扶贫车间139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66人,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产业,余干县在现有的资金管理体制框架内,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对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项目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支持,解决“卖难问题,给予一次性补助,帮助扶贫产业及贫困户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截止目前,余干县补助83个受疫情影响的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887万元。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