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2020-07-24袁旭娟曾宏亮罗叶婷

江西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丁苯国药准字神经功能

袁旭娟,曾宏亮,罗叶婷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 341000)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作为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为急性脑梗死常见临床亚型,多以神经功能缺损及局限性脑缺血症状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致残、致死率较高[1]。目前PCI治疗中缺乏特效药物或方案,多以保护神经、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方法为主,虽可于一定程度上延缓PCI进展,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2]。丁苯酞注射液作为多靶点抗脑缺血一级新药,可对缺血所致的脑损害多个病理环节进行阻断,已在PCI治疗中逐渐推广[3,4]。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P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治疗的82例P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常规方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37±4.0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45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4.41±2.30)h;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分别为10例、1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 42-78 岁,平均年龄(61.42±4.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47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4.37±2.34)h;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分别为10例、1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⑴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诊断PCI[5];②经核磁共振、CT检查证实PCI;③临床资料较为完善;④发病至入院时间<48h;⑤可耐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⑵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②合并肿瘤疾病;③肝、肾功能不全;④短暂性脑缺血或脑出血。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给予0.1g/d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利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721)、5-10mg/d辛伐他汀片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01)、0.3-0.6g/d胞磷胆碱钠胶囊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0)等药物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注射丁苯酞注射液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41)治疗,25mg/次,1 次/d。入选者连续治疗14d。

1.4 评价指标 ⑴临床疗效[6]:治疗前、治疗14d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满分42分,得分高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并依据NIHSS评分降低情况评估疗效为基本痊愈(降低>90%)、显效(降低46%-90%)、有效(降低18-45%)和无效(降低<18%)维度,依据有效、显效、基本痊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⑵侧支循环建立:治疗14d后采用64排螺旋CT(PHILIP brilliance)实施头部CT血管造影检查,统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⑶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前、治疗14d后通过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评分范围 0-100 分,得分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⑷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嗜睡、皮疹、头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 观察组侧支循环开放34例(80.95%),对照组侧支循环开放23例(57.50%);观察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21)。CT 血管造影检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软脑膜吻合支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CT血管造影检查影像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各17例、12例、10例、3例,总有效率为92.86%(39/42);对照组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各13例、11例、6例、10例,总有效率为75.00%(30/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P=0.027)。

2.3 2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 P<0.05

?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各发生6例(14.29%,胃肠道反应、皮疹各2例,嗜睡、头痛各1例)、3例(7.50%,胃肠道反应、嗜睡、皮疹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326)。

3 讨论

PCI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等均与PCI发生间具有密切联系[7,8]。目前溶栓为PCI治疗中最为有效方法,但由于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时间窗的严格限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失溶栓治疗时机。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濒死神经元并修复受损神经为PCI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联合抗凝、降纤等治疗以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进而对缺血性瀑布效应进行阻断[9]。

丁苯酞属于人工合成消旋体,能够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及血流量,缓解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面积[10]。Yan Jiang等[11]研究表明,丁苯酞具有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梗死灶周围区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清生长转化因子水平有关。同时丁苯酞还可保护线粒体功能,调节脑能量代谢,进而降低缺氧所致的神经元凋亡,并可对氧自由基发挥抑制作用,改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脑血栓形成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12]。经研究发现,脑侧支循环多是指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血流经其他血管到达缺血区,利于保障缺血组织获得不同程度灌注代偿,故侧支循环在评估PCI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够增加缺血半暗带区血流灌注,进而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区,促使梗死范围缩小,恢复患者神经功能[13]。肖林婷等[14]研究中指出,与常规方案治疗相比,辅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PCI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侧支循环开放率及治疗后BI评分较高,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与上述研究结果较为相似。由此可见,丁苯酞注射液辅治PCI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风险,且未增加药物副作用。

综上所述,PC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安全有效,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丁苯国药准字神经功能
更正声明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