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与方法
2020-07-24杜松茂滕丰耘史丹
杜松茂,滕丰耘,史丹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 引言
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显著现实意义,能够给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助推力,深度优化城市的规划格局,以便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营造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智慧城市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有助于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2 智慧城市的综合概述
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智能化操作,包含感知、建模、分析、处理等核心流程,充分发挥出动态化方式在城市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赋予城市更丰富的“智慧”,使其更具生命力。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立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类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从而形成高度集成化、高度智慧化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3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
智慧城市的发展以人们的日常需求为立足点,充分兼顾现有技术水平和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对基层的物联感知能力,促进信息的集成化发展,使其具有共享和协同的基本特性[1]。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主基调,首先要加强业务创新,兼顾城市居民、政府、企业三大主体,为之提供配套化的信息服务;其次要创建切实可行的规划,加强平台建设,构筑高效率的业务经营平台,以便给日常运维工作提供帮助;最后则要合理引入新技术与新设备,切实发挥出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无缝网络连接的效果。关于智慧城市架构具体如图1所示。
4 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4.1 明确智慧城市设计概念
规划设计应兼顾多方面因素,对设计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应对智慧城市的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准确的认识,从国内外典型案例中汲取经验,再结合项目所在城市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寻求,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基本设计概念,将各项要素整合于一体并编制立项书,结合工作需求组建人事组织结构。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每位员工在智慧城市方面都积累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考虑员工的职业素养问题,在员工的共同协同下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达到“1+1 >2”的效果。
图1 智慧城市架构
4.2 全面收集相关资料
以立项书为导向,设计人员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便给智慧城市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首先,广泛收集各类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基础资料,例如城市在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城市地图、后续的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底蕴、可利用资源等,保证收集材料具有覆盖面广、内容精准的特点,通过此类资料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开启全方位认识城市发展与规划需求的“大门”,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其次,收集访谈资料,主要涉及到的是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类资料,较典型的访谈对象有发改委、城市交通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发言人,通过对其发言资料的收集能够掌握更契合实际的资料。在获得上述资料后,设计人员需将其整理到位并分别做好标注,将其分类保管,以便后续使用。
4.3 多专业共同分析资料
智慧城市规划工作应协调好个体与城市总体的关系,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出现代化技术的优势,通过系统的作用高效利用各项信息,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效果[2]。在获取资料后应对其展开全方位的分析,资料具有来源形式丰富、数量多的特点,因此参与分析的人员来自于各领域,如政府部门、企业等人员,各自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切入,围绕资料展开客观的分析。实际分析中应注重如下几点:
①初步定位是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考虑的是项目城市的实际状况,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地质条件、交通网络、产业发展规模等,从而给出明确的总体定位。
②结合城市的发展状况明确其在打造智慧城市时应完善或是新增的功能,尽可能形成庞大的功能体系,以便给城市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帮助,其中以信息化功能至关重要。
③分析系统架构,确定在发展智慧城市时应当形成的具体框架形式,主要包含智能化和信息化两个层面,在明确与信息应用系统有关的基础设施后,应权衡系统与基础设施所具备的关系,以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为重点考虑因素,充分发挥出基础设施的作用。
4.4 功能设计
智慧城市设计要以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为引导,保证城市管理与运营的质量,以便在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新型的生态社会,在保持城市发展优势的同时积极吸引外界投资者,从而丰富城市的商业活动形态,此过程中还应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利用安全可靠的运行机制推动系统的运行。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功能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①交通管理系统,例如安全监控系统、市政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等;②通信设施,如城市通信线路布设形式、移动通信基站等;③电子政府和产业发展类,较典型的有城市管理系统等;④公共服务,面向公众需求的各项功能,例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等。
4.5 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规划全流程中,系统架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设计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严格执行高标准[3]。建设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结构,理清其应当具备的典型功能;业务主管的主要工作对象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业务,尽可能满足各领域人员对业务所提出的需求;运营人员负责的是运行管理模式,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动态化调整措施。系统框架的组成中,应兼顾运营、保障和技术架构三部分。以运营架构为驱动力,实现对城市各发展要素的协调管理,深度整合各项信息,在保障架构的前提下客观分析信息、正确利用信息,明确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此外,将技术架构与物联网对接,以便实现对城市发展状况的全方位管理。
系统架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下几方面内容:
1)运营架构方面
以政府、企业及行业为立足点,明确具体的业务类型及业务总量,协调好三者的关系,达到相互协作、共同管理的效果,促进城市运营活动的高效开展。
2)保障架构方面
深度发挥现有信息共享技术的优势,配套使用信息化设施,从而做好设计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智慧城市运营及管理的风险,保证各运营业务顺利开展,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使职能部门、企业及个体都可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
3)技术架构方面
在智慧城市的功能体系下,任何功能的实现都必须得到技术架构的支持,在设计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明确各功能系统的接口形式,保证物联网可以有效对接至功能系统,以保证系统架构设计质量为前提,实现各系统的高效对接,以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为工作手段,做好系统架构的设计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规划与设计是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工作,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引导作用。对此,需要由专业人员参与到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确定关键要点,以新型管理理念为引导,充分顾及居民生活、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生态维持等方面的需求,将其融合为整体,发挥出智慧城市的功能作用,从而推动城市走持续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