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外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
2020-07-24张红李伟文银萍赵铁葆宫俊英赵凯
张红,李伟,文银萍,赵铁葆,宫俊英,赵凯,
白晓旭,刘新青,王春杰,蒲琳倩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 102400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占糖尿病患者的40%~75%,症状明显者占10%[1],常出现呕吐、恶心、早饱、上腹胀满、进食减少等症状[1-2]。DGP 不仅易导致患者血糖水平难以控制,还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易合并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DGP治疗方案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促胃肠动力药、辨证使用中药、针药结合等方法,有一定疗效[3-4]。笔者采用蚕沙外熨治疗DGP,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胃排空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9 年8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DGP 患者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2 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FZYLK-2016-017)。
表1 2 组DGP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5]制定DGP 诊断标准。①具有糖尿病病史;②彩超检查判定有胃排空延迟;③具有DGP 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症状,如呕吐、恶心;④除外幽门梗阻等器质性病变。具备以上4 项即可明确诊断。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2]制定中医辨证标准。①肝胃不和证。主症:脘腹胀满/痞闷、恶心呕吐、纳呆嗳气、倦怠乏力、大便不畅/溏薄;次症:得嗳气、矢气则舒;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②痰湿内阻证。主症:脘腹胀满/痞闷、恶心呕吐、纳呆嗳气、倦怠乏力、大便不畅/溏薄;次症:身重肢倦,不思饮食;舌脉: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濡或滑。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40~65 岁;③未服用胃肠动力药物者;④受试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②有消化道溃疡、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③有其他器官或系统较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腹部皮肤疾病,不能配合外熨治疗者。
1.6 脱落、剔除、退出标准
研究过程中失访病例为脱落病例,违反试验方案病例为剔除病例,因各种原因而致患者退出研究的病例为退出病例。所有脱落、剔除、退出病例均做安全性分析。
1.7 治疗方法
2 组均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5]予基础治疗,包括接受糖尿病宣教、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合理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予蚕沙外熨。黄酒与蚕沙按1∶2 比例进行炒制,之后按5∶1 加入粗盐后装入外熨包,用微波炉加热(50~60 ℃)。患者取仰卧位,将外熨包置于中脘、神阙、关元,点揉熨烫2 次,围绕神阙顺时针烫熨、摩腹1 次,重复上述操作30 次。注意动作轻柔、力度适中,以皮肤微发红、微汗出为宜。20 min/次,1 次/d,疗程2 周,随访2 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予热水袋外熨[6],温度控制、外熨操作手法、疗程同观察组蚕沙外熨法。
1.8 观察指标
1.8.1 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观察患者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评分[7]。将胃轻瘫症状(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分为无、非常轻微、轻微、中等、严重、非常严重6 个等级,分别计0、1、2、3、4、5 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8.2 中医症状评分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并结合临床制定DGP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评分量表,对主症(脘腹胀满/痞闷、恶心呕吐)、次症(纳呆嗳气、倦怠乏力、大便不畅/溏薄)进行评分。按症状正常或消失、轻度、中度、重度,主症分别计0、2、4、6 分,次症分别计0、1、2、3 分。各项症状得分之和为中医症状总分。
1.8.3 胃排空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别采用彩超检查胃排空率[9]。患者禁食12 h,次日清晨进食显影餐,在进餐后即刻(Dm)和60 min(Dt60),应用胃窦部切面面积显像法,对患者进行胃窦部体表标记。胃排空率(%)=(Dm-Dt60)÷Dm×100%。
1.8.4 血糖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查指尖血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水平。于治疗前及随访时应用免疫发光法检测空腹静脉血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8.5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对DGP 合并失眠患者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10]量表评分。ISI 用于评价患者2 周内的睡眠情况。0~7 分为无失眠,8~14 分为轻度失眠,15~21 分为中度失眠,22~28 分为重度失眠。
1.9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结合GCSI 评分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治愈: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疗效指数≥95%;显效: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症状明显改善,95%>临床疗效指数≥70%;有效: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症状有所缓解,70%>临床疗效指数≥30%;无效: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症状无缓解,甚或加重,临床疗效指数<30%。临床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1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成情况及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脱落3、5 例,未影响整体疗效判定。2 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2.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2%(37/52),对照组为62.0%(31/50);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8%(42/52),对照组为68.0%(34/50)。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2 组不同时点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随访时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及总分明显改善(P<0.05);2 组治疗后同一时点比较,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GCSI 评分比较(—x±s,分)
2.4 2 组不同时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随访时脘腹胀满/痞闷、恶心呕吐、纳呆嗳气、倦怠乏力、大便不畅/便溏评分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2 组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随访时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x±s,分)
2.5 2 组不同时点胃排空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随访时胃排空率明显改善(P<0.05);2 组治疗后同一时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随访时胃排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胃排空率比较(±s,%)
表5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胃排空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时对照组 50 42.87±12.24 50.13±19.53* 51.74±18.68*观察组 52 42.62±16.52 59.73±23.32*# 61.04±19.62*#
2.6 2 组不同时点血糖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随访时FBG、2 h PBG 水平明显改善(P<0.05),2 组随访时HbA1c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2 组治疗同一时点比较,观察组FBG、2 h PBG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FBG、2 h PBG、HbA1c 水平比较(—x±s)
2.7 2 组不同时点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比较
2 组共66 例(64.7%)患者存在失眠,观察组失眠率65.4%(34/52),对照组失眠率64.0%(32/5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随访时ISI 明显改善(P<0.05);2 组治疗同一时点比较,观察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2 组DGP 患者不同时点ISI 比较(—x±s,分)
3 讨论
DGP 患者胃排空障碍,导致血糖波动大,药物吸收受到影响,易合并失眠症状,为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并发症带来挑战[11]。目前,DGP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涉及胃肠激素改变、自主神经病变、Cajal 间质细胞的改变及高血糖、幽门螺杆菌感染、微血管及胃肠平滑肌病变等[12]。西医治疗多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但存在不良反应。本病属中医学“痞满”“呕吐”“便秘”“泄泻”等范畴,乃消渴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及肝失疏泄功能,导致食积、气滞、痰浊、血瘀、阴伤等阻于中焦脾胃,中焦气机郁闭,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失常。“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出现失眠症状。DGP 患者病机关键为胃气不和,治疗上主要以和胃降逆为法[2,13]。
DGP 患者基础病多、服药种类多,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不仅能减少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笔者在传统熨法基础上使用黄酒炒制蚕沙为外熨介质,同时融入中医腹部导引按摩法。熨法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等功效[14]。现代研究显示,熨法热刺激可调整皮肤局部的血管、淋巴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改善机体代谢,消除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全身机能,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15]。应用蚕沙外熨法治疗DGP 具有传统熨法的作用,同时具有蚕沙的药效及腹部导引术的作用,三者协同发挥疗效。
蚕沙性味辛、温,归肝、脾、胃经,具有和胃化浊、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等功效[16]。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改善贫血、抗氧化、消炎抑菌、降血糖等作用[17]。应用黄酒炒制蚕沙,借助黄酒的水谷之气,促进蚕沙药性发散,可促进皮肤吸收,增强药效[18]。在蚕沙外熨同时,融入点揉熨烫中脘、神阙、关元,围绕神阙顺时针进行烫熨、摩腹等中医导引手法。神阙为神气通行之门户,是任脉要穴,有“一穴系全身”之说,外熨神阙可通调全身,起到调理脏腑功能、调畅气机、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19]。中脘为胃之募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外熨此穴可反射性地实现对胃肠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腹部经络、补气健脾和胃之效[20]。关元是小肠募穴,为人体强壮要穴,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外熨此穴可改善DGP 患者腹胀等症状[21]。用蚕沙外熨腹部重要穴位和摩腹过程中,可通过体表皮肤渗入热力与药力,配合导引按摩作用于人体经络,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由经络气血输送热力与药力,循经络皮部-络脉-经脉-脏腑而直至病所,发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畅气机、调和脏腑,减轻DGP 患者症状的作用[19]。因此,采用黄酒炒制蚕沙加热后进行外熨可改善DGP 患者食积、气滞、痰浊、血瘀、阴伤等病理状态。
本研究显示,2 组均得到较高的有效率,且GC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胃排空率、FBG、2 h PBG 和ISI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C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胃排空率、FBG、2 h PBG 和ISI 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蚕沙外熨疗效更佳。2 组HbA1c 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HbA1c 反映患者近期2~3 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有关。2 种方法均有外熨物理治疗、中医导引的治疗作用。蚕沙外熨法同时还有药物治疗作用,可能是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原因。
综上所述,蚕沙外熨法能更好地减轻DGP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