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的一一种倒骑驴的营生

2020-07-23邹昱

照相机 2020年2期
关键词:皖北矿山身影

邹昱

儿时的记忆里,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骑着看似逆向行驶的人力三轮车穿梭于街头巷尾,当看到有人招手或听到“木的”(di,第一声或轻声)的喊声时,便挂着笑迎上去。那时,木的是城市的主要短途交通运输工具。

没人能给木的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个名称的由来或许是因为木制的车帮和车底,取“木板拼成的的士”之意。随着时间流逝,我一度以为木的已经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身影也不曾落在博物馆,不曾想几年前在皖北一个名叫矿山集的地方,再次看到它们和他们忙碌的身影。

郑师傅是这里最早的四位木的师傅之一,他见证了辉煌时期六百多辆木的穿梭于矿山集街道的盛况,也经历了木的从脚蹬到电力驱动的蜕变。用他的话来说,连火车都提速了,木的再用脚蹬就真的没人愿意坐喽。

木的收费低廉,一元起步,在不大的集镇里绕上几圈也花不了几块钱。冬天是木的生意的淡季,忙碌一天都很难赚到三十块钱。天气暖和时,选择乘坐木的的乘客会相对多些,夏天是木的师傅一年当中的黄金季节。 “运气好时,能赚上五六十块钱”,郑师傅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到。

郑师傅用袖口捋平点缀大朵牡丹花布面的木的座椅,略显失落地对我们说, “还剩下最后三十几辆木的了。”谈及木的的未来,郑师傅摇摇头,或许在是说“不知道”,亦或是在说“没有”。

三年后的今天,窄巷变宽了,小楼变成了高楼,木的成为了历史。

图1木的(dT)曾是皖北地区主要的短途客货运交通工具,伴随着现代交通文明的推进,它们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图2为何稱其为木的没人说得清楚,或许因其最初是木制的车帮和车底,取“木板拼成的的士”之意

图3木的师傅常被人唤为“蹬木的的”,通往城区的公交车终点站是木的师傅平日主要的客源地

图4他叫郑孝民,人称老郑,1947年生人。1990年他同另外三人在濉溪县每人买来一辆木的,成为矿山集第一批木的师傅

图5老郑年轻时一心想着进矿当工人,直到35岁才如愿。但好景不长,10年合同期满,他不得不考虑新的生计,骑木的载客是他被迫的选择

图6冬日里,为了驱赶寒气,每天早晨出门前,老郑都会喝上一碗姜汤

图7老郑整理着他的木的,准备出门,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图8木的师傅的生活多比较拮据,这只手套已陪伴老郑熬过了10个寒冬

图9街上的人都认得他,喊声“老郑”,郑师傅总会乐呵呵的问声好

图101元2角的烤红薯是他今天的午饭

图11冬天是木的生意的淡季,往往奔波一整天也很难挣到30块钱

图12遇到雨雪天气,老郑也没闲着,他给木的支起一个塑料棚

图13这种天气,木的师傅也不会随意加价,1元起步已经很多年没变过了

图14冬天天色暗的早,矿山集居民都早早地回家吃碗热饭与家人其乐融融,老郑收车时早已是万家灯火

图15唯一可供老郑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夜晚,老郑爱看电视

图162010年,老郑给木的装上了四块电瓶,告别了他20年的脚蹬生涯。何况,年纪大了,力气也不如从前

图17木的在提速,但时代的速度更快

图18老郑和他的老伙计们,从最热闹时的600多辆到现在几乎看不到木的的身影_

猜你喜欢

皖北矿山身影
保家卫国 有你的身影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汉字也逗趣
从他者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