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业的“危”与“机”
2020-07-23王子祥
王子祥
【摘 要】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步稳定,国内大部分的企业的运行也在逐渐迈入正常的轨道。而在全球疫情还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外贸市场企业的“危”与“机”还依然并存。如何应对疫情环境下企业的“危”与“机”还依然并存的局面是现阶段国内外贸市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义乌外贸市场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义乌外贸市场中比较典型且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企业进行调查以及研究,对疫情下外贸市场企业的“危”与“机”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并了解企业的经营者们在新形势下是如何对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转型之路进行抉择的。
【关键词】 外贸 疫情 危机 转型之路
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同时又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窗口和晴雨表,涉及到的关联企业多达200多万家。2020年年初在武汉爆发的疫情,在全国乃至全球蔓延开来,疫情的爆发与扩散使得义乌外贸市场也受到了空前的影响。而外贸市场中的普遍企业,都出现了订单锐减供不应求的情况。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转危为安、化危机为机遇,如何解决因疫情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各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义乌发现者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销售主管艾彬在谈及疫情期间公司所面临的困难时,讲述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与客户之间沟通和反馈方面的困难。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且海外疫情形势严峻,于是公司采取了线上销售,通过搜集信息对国外疫情走势进行研判,并针对不同地区疫情形势来联系客户谈订单。艾彬提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订单数量无法保证。而公司需要做的就是,以全局的视角来看国际疫情的形势,通过时间差来保住订单。艾彬提到的第三个困难是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客户推迟交货、缩减订单、延期付款等情况。对于延迟交货,公司不得不通过租仓库来扩大仓储面积,而这一举措将直接导致公司工人成本和仓储成本的直线上升,最终结果是工人工资、仓储租金占公司总营运资金成本的80%左右,这使得公司经营压力骤增。
2020年5月,海外部分国家的疫情逐步趋缓,外贸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公司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对于艾彬所在的公司,五月份订单环比四月份增长近5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销售额有很大的提升,通过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空前活跃的机会和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是该公司的又一个生存之道。
义乌在卢旺达、捷克、迪拜三个国家及地区拥有3万方海外仓,并设立了代理到中国系列展厅,通过与有海外仓资源的国内企业合作、租赁等方式新增海外备仓20余万方,覆盖西班牙、波兰、美国、柬埔寨、巴西、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国际贸易路线,创造了一个全球化的数字贸易丝绸之路。
五金工具作为义乌出口的重要优势产品,其对外出口量占总贸易额的90%以上,出口比重极高。义乌发现者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燕贞则表示说五金工具作为刚性需求,其销售额将会在全球的疫情都得到极大的控制的节点后不久达到顶封。由于海外疫情的影响,作为传统的义乌外贸的行业,五金工具行业的确受到了重大的冲击,而与此同时,也给同样作为义乌五金工具行业协会会长的陈燕贞带来了更多的思考,陈燕贞认为,外贸市场的运营完全可以将外贸和内贸相结合,而这一思想也正好为海外疫情严峻时刻的外贸市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既可以说是一种企业运营的方向,也可以说是一种机遇。
同样想到在外贸市场出口销售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选择将销售转向国内市场的,还有义乌领袖之冠帽业总经理曾翔万,由于国外疫情的日趋严峻,曾翔万所经营的帽子服饰店去年库存的商品想通过出口的方式销售出去,已然变成不太现实的事情。于是,曾翔万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他将该帽业服饰店所生产的产品的30%销往国内,带来的结果是电商平台的疯狂购买,电商平台的火爆缓解了他的小店里积压商品的库存压力。这些都让曾翔万看到了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等销售平稳之后,曾翔万思考着如何打入国内商超市场,增加产品利润。这也就意味着他需要自荐品牌,自组销售团队来打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曾翔万还联合义乌商城集团一起带着自家产品以及产品的检测报告赴全国各地参展,为的就是开拓新市场,扩大商品的影响力。
面对疫情,许多义乌的企业经营者们开始转变思路,“内外兼修”,并积极拓展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范围。疫情的冲击,改变了义乌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也逼着企业经营者们开始思考新形势下,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