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起始阶段的写话教学要注重“五借助”

2020-07-23乐萌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情境

乐萌

习作体现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习作称为“写话”并提出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把第一学段的习作定位为写话的目的是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用文字写下心中所想。因此,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在为将来的习作奠定基础。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笔者认为,低年级写话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借助课文、借助情境、借助多样平台、借助生活,真正让写话成为孩子乐意做的事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功底。

一、借助图画,让孩子愿意写出所见

低年级的课文和课外读物都是图文并茂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特点,容易将孩子带入角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有效捕捉训练点,结合要求发展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年级的第一次写话内容要求是“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第一次看图说话对于孩子来讲是比较困难的,结合教学要求,我带领学生按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畫,然后引导他们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在干什么。我鼓励学生们写下自己想到的词语,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写完词语,我带领学生们进行好玩的“串珠游戏”,这个游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用孩子们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魔法师,串词语变魔法,一下就能变出几个有趣的句子来。这样的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图画、对词语、对连词成句的探索热情,为学生下一步参加写话练习和习作训练播下了一粒兴趣的种子。

二、借助课文,让孩子发挥自由想象

课文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材料。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课的典型性语言表达模式和主题内容,拓展语言训练空间,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助力。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学生从小动物的脚印找到了画画的秘密,通过图片的丰富和拓展,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小鸟的脚印像竹叶,小鸟在雪地上画竹叶”等等。自然而然的拓展来源于对原有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符合认知的物质表象,再次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为孩子们语言探索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由此可见,将课文作为实验田,写话教学不仅可以获得好的材料支持,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在用好课文的基础上用活课文,达到训练有支撑,拓展有方向,语言有升华,让学生从写好、写美一个句子开始,积累语言,优化语言,为此后的习作训练搭建良好的阶梯。

三、借助情境,让孩子写出自我的想法

学习情境是学生的学习赖以发生、发展的最好空间。教师可以随机利用语言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在一上《小兔运南瓜》中,教师可以进行语言情境设置,实现学习说话与写话的连接。课前,教师头戴小兔头饰,用实物南瓜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在“我来帮你想办法”环节,学生用想一想、试一试的方式参与到运南瓜中来,边实践,边说话,实现动作和语言的结合,在参与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通过比一比,让孩子们说说哪种方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然后,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他人听、演给他人看。最后尝试将这个故事写下来。

情境教学在低段教学中极常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训练语言的建构和输出。

四、借助多样平台,用写话记录丰富的体验

语言学习不应局限在每一节课堂的教与学。我校有一个校本课程叫作“都乐城”,“都乐城”每周五开放,通过学生自选不同的职业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会体验。

我请孩子们当“都乐城”的“小记者”,报道“城里”的新闻。每周给他们发一个“都乐快报(记录卡)”。“都乐城”结束,孩子们就用自己记录好的“都乐快报”到我这里来进行投稿,凡是通过采编的,我们都发放荣誉证和“都乐币”奖励,同时获得校内专栏展出的机会。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双重激励下,孩子们热情高涨。“都乐城”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

五、借助生活,让写话随心而动

生活是最好的创作源泉,也是最丰富的习作宝库。进入中段习作,孩子们常常为不知道写什么而发愁,殊不知自己经历的很多生活瞬间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第一天进入校园,我就带领孩子们一起“拍生活”。操场上、食堂里、课间中……都有我们拍下的一瞬间。待到写话训练时,我给学生们呈现一张张有趣的照片,他们的语言就会像开闸的洪水,畅所欲言。随后我让他们将自己心中的一小段话写在卡纸上,选出写得最通顺、最清楚的读出来。在声声赞美中,孩子们体会到“写生活”的自豪和荣耀。

写话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首先是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去发现身边一切可以借助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和基础。其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包容的欣赏者,用发展的眼光在学生的作品里去发现亮点和优点,用肯定和赞扬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教师还要做一个情感的唤醒者,通过不同角度和方法让孩子对“说和写”产生兴趣,真正让“说和写”成为符合孩子内心需要、实现表达愿望的途径和工具。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7).

[2]赵潇波.课堂读写结合训练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语文教学,2018(20).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