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地图制图技术研究
2020-07-23张涛
张涛
摘 要: 地理信息系统是当今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前沿和实践性最强的技术,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输入、存储、查询、分析、管理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可实时进行快速分析测试、动态监测和信息比较,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就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地图制图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制图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9-0250-01
引言:集成地理信息系统运用非常广泛,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势必会应用到更多的领域,要想提高集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就必须要提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地图制图技术。
1 数字地图制图与GIS技术概述
1.1 数字地图制图的优点
相比较传统的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数字地图制图的主要过程是从数据编辑设计、收集资料开始,中间还经过了图形、图像数字化、地图编辑、色彩处理等,再经过胶片发排、排版之后进行地图图像输出。与之相对应的地图信息经历了多次可视与不可视的信息变换,这些都是通过特定的系统软件来实现的,要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些软件功能,就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理信息系统当中都具备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组分,二者之间具备非常密切的关聯性。
1.2 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GIS产生与发展整个过程中与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生活与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的出现及发展必将更好促进我国地图制图行业的变革与进步,GIS应用发展于数字地图制图已是大势所趋。而在一定程度上,GIS系统又与计算机地图制图有着一些显著的区别,比如在对地图的实体和可视化上,计算机地图制图比较重视对于可视化材料显示的处理和地形、地物及各种专题要素在图上的表示,主要通过数字形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便于更好的管理,最后也将通过绘图仪进行地图的输出,而这种地图的输出通常只有图形数据而不太注重实体以及非图形属性,可是这些图形属性却在最后的地理数据处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讲的话,GIS既注重对于实体的研究也注重图形的属性和显示方法,其次它还强调信息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处理和管理。
2 地图制图和空间数据之间的生产结合分析
2.1 关键技术
(1)数据的选择。要想满足制图具体需要,在进行实体标注的时候,编图人员要根据出图的内容,使用GIS来筛选数据。在制作交通网络图的时候,应当将地理背景数据和道路数据相互联系到一起,包含行政区域的划分、道路以及地名等。选择期间尽量保持原有数据和要素规范的相同性,便于后期统一处理后期符号。
(2)地图投影。在制作地图的时候,一旦遇到跨越度范围较大的情况,编图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地图投影,以此满足制图的面积和长度等变形需求,在国内一般采取正轴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方式。
(3)数据格式的转变。这一情况主要是将GIS数据转换到MAPGLS中去,一般包含两种方式,即直接数据的交换以及访问中间数据。直接数据是指利用编写程序来读取GIS数据,然后根据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输出,在变换坐标和数据读写等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访问中间数据是直接打开GIS数据的中间数据格式。
2.2 智能化标注
智能化标注能力主要是从标注位置、放置策略以及冲突处理等三个方面来解决点、线以及面等自動标注现象。一般来讲,需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合理控制标注位置以及间隔标注,不需要在前期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严格控制标注放置策略和标注冲突处理,以此满足标注大小自有缩放的需求。标注转注和多种注记编辑能力,标注转为注记之后,可以对注记进行编辑。
3 空间数据的地图表达过程
空间数据的地图表达从实际情况来看,就是恢复地图相关信息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讲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环节:第一,根据空间数据的地理编码和地图符号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实现地图符号化;第二,受到空间数据和地图表达之间存在问题的影响,地图的空间数据表达过程是一个地图信息损失的过程,因此在表达空间数据地图的时候,必须针对相关的地图信息加以补充,确保地图符合规范要求。
3.1 空间数据按照对应关系进行转换
在空间数据地图表达期间,空间数据和地图符号之间呈现相应的对应关系,按照要素编码实现地图符号化以及附加处理。所谓附加处理,主要是指去除地图符号之外的其它信息符号化,这些信息和这一目标没有实际关联,比如高程点的符号化,其中高层柱记显示的实际位置、形式和该目标有一定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将空间数据到地图表达按照规则转换的步骤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地图表达主要是实现点线面要素的符号化,并且一般的空间数据包含拓扑结构,面状要素则是通过拓扑关系计算出来。因此,要想实现地图表达,首先要做的便是将拓扑模型转换为基本模型,以此生成面状目标。根据空间数据中地图要素编码和地图符号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此过程内,能够使用程序自主完成操作。
3.2 对于地图信息的补充
首先,对于属性注记的配置,比如桥梁的分式注记等,地名注记的配置,没有地图注记的位置信息,然后河流渐变问题,空间数据无法较好的体现出河流的图形宽度变化现象;地图整饰,地图整饰是空间数据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对于空间数据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是同色要素的覆盖问题以及不同要素的压盖优化问题。以上论述的这些问题都是实现空间数据的地图表达时,地图编辑和地图出版处理才可以有效解决。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集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和地图制图技术的不断成熟,实现两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体化是未来绘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GIS空间数据和地图制图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将会为地图制图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江涛.面向多领域用户模型的自适应网络制图服务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
[2] 高惠君.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处理与表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