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代》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2020-07-23胡会珠
摘 要:《四朝代》是泰国当代著名作家,前总理克立·巴莫的代表作,该作品以封建贵族女性帕怡的一生为主线,论述了她所经历的四个朝代(拉玛五世中期—拉玛八世末期1886-1946),该作品气势恢宏,不仅向读者呈现了曼谷王朝四个朝代的兴衰,而且还展现了泰国封建思想文化和西方外来思想文化间的碰撞。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四朝代》一书进行分析。
关键词:《四朝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环境
前 言
毫无疑问,《四朝代》是克立·巴莫的扛鼎之作,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重现了当时的历史。一开始《四朝代》是连载于《沙炎叻日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贴近现实的故事背景受到了读者的极力推捧。不少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四朝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李健在其克立·巴莫与《四朝代》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克立·巴莫的生平,及书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及其时代价值;周婉华在其泰国历史小说《四朝代》中帕怡的性格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立足于女主人公帕怡这一典型,对其性格的文化意蕴进行了详实的叙述。由此看来,学者多从人物形象或者女性学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而鲜少有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研究这一巨著。
笔者认为,女主人公帕怡所处的时代背景,正处于泰国封建思想和开放思想的碰撞期,根植于泰国妇女心中的伦理道德,封建思想与当时被迫传入泰国的西方文化交织,产生碰撞和矛盾,同时也是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皇权至上思想同西方文化影响下应运而生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对抗。女主二姐坤琴的反叛精神在父亲逝后完全释放出来,同不曾有媒妁之言的医生私自结合,坤琴向往着婚姻自由,这不正好体现出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同封建的礼教男权至上的观点作斗争?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发现伦理线上伦理结的形成过程,或者是对已经形成的伦理结进行解构”1。因此,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四朝代》就需要明确作品所描述的伦理环境,洞察作品中人物的伦理意识,分辨作品情节的伦理线及依附其中的一个个伦理结并加以解构,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通过伦理的解释去发现文学客观存在的伦理价值,寻找文学作品描写的生活事实的真相”。2
一、《四朝代》的伦理环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3
故事的起源于拉玛五世中期,自1855年英国迫使泰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起,西方资本主义纷纷涌入泰国,拉玛五世王效仿西方,励精图治,积极推动改革,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改革措施,因此大股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涌入泰国,更在朝野上下形成了崇尚西方文化的风尚。自五世王驾崩之后,六世王、七世王延续其改革,却仍无力回天。最终,1932年泰国发生了“不流血的政变”,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四朝代》的故事正是这一波云诡谲、风云变幻时代的反映。帕怡是封建贵族的庶女,在帕怡十岁的时候,其母将帕怡送入宫中服侍贵妃。多年的宫廷生活,帕怡深受封建文化的濡染,出落成一个美丽,端庄,娴静的少女。为了报答父亲和贵妃的恩情,帕怡她听从他们的建议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贵族伯雷,并与其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奥恩,系伯雷和另一位平民女子所生,在1932年政变中,成为反革命政变的中流砥柱,政变失败后被迫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次子奥安,曾留学法国,积极推行民族改革,成为改革派的核心人物,与哥哥奥恩分属对立阵营。三子奥德不甘于现状却又逃避现状,最终客死他乡。唯一的女儿巴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俘虏,嫁给了卖国求荣的丈夫,一同走向他们并不光明的未来。
二、《四朝代》的伦理结
(一)伦理结一:男权至上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对抗
在泰国社会,男尊女卑、长幼有序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帕怡作为作为庶女,长期受到嫡长姐的压制,性情内向,少言而又逆来顺受,内心深处对身为一家之主父亲也很是畏惧,即使父亲昭坤是一位慈父,帕怡在面对他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地产生畏惧,无疑在帕怡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怯弱和不自信,让她在和初恋内昂的那段感情中处于很卑微的地位,内昂忍受不了部队寂寞而投入了其他女子的怀抱。虽然这使得帕怡痛苦不已,但是男权至上的观点占据了她思想的大部分,以至于即使内昂移情别恋,她还是希望内昂能够善待他移情的那名女子。后面由于贵妃娘娘和父亲的撮合,在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帕怡为报答父亲和贵妃娘娘的恩情,决定顺从他们的安排嫁给素未谋面的伯雷为妻。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女性意识也渐渐随之觉醒。在国王御驾亲访欧洲期间,皇后代为摄政,在帕怡浅薄的认识当中,男权必然是至上的,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的命运通常是同自己的父亲或者是丈夫维系在一起,而此次的皇后摄政无疑让沉睡的平等意识渐渐苏醒,民众(当然也包括帕怡)渐渐意识到,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去做一些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事情。巧娥和帕怡一样,同为贵妃娘娘的婢女,但由于出生于一个父慈母爱,兄友弟恭的家庭,所以性情较之帕怡要更为热情而开朗。作为内昂的妹妹,在哥哥背叛了帕怡之后,她果断站在帕怡这一边,表示不理解哥哥那种不尊重女性的人,这恰恰说明了,在巧娥的意识中,男权固然至上,但是女性也应该受到尊重。坤琴,作为昭坤的嫡次女,身份尊贵,幼年时期生活在长姐坤雯的阴影下,但是却总是用行动来证明她的不甘和反叛,在父亲逝世之后,她的反叛进一步凸显,不顾世人的眼光,未经长辈的同意便同医生私奔了,这在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大背景下,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看惯了大家族的尔虞我诈,自由于坤琴而言却显得更为重要,这也体现了坤琴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伦理结二:封建思想和开放思想的碰撞
帕怡这个人物形象,其实是当时泰国千万家庭主妇的一个缩影,善良却又保守,接受不了新鲜的事物,和丈夫伯雷平淡的婚姻生活中,最大的一次冲突莫过于伯雷要将两个儿子送到欧洲去留学。伯雷乐于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认为西方式的教育更为先进,两个孩子在西方可以更直接更好地接受西方的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可是于接受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帕怡而言,这确是难以接受的,与其说是她不理解西方文化,倒不如说她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就像是她牵着绳子一样,绳子另一头的孩子在绳子可到达的区域内行动是在她的可承受范围内,而一旦孩子要挣脱她的绳索,去到大洋的另一头,却是在她的承受范围外。在被伯雷訓斥之后,理智终是战胜了她的感性,含着泪送孩子上了远航的船,这个过程无疑是帕怡的封建思想和开放思想的一次碰撞,最终以她含着泪被迫接受而告终。
另外一件让帕怡十分触动的事情便是国王和王后同台出演舞台剧,在帕怡的认知里,国王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臣民需对他俯首称臣,不能与其对视,皇室典礼也是外人所不能观摩的,但是这次国王王后却为了募捐而公开演出。舞台剧这一事件,正是当时泰国王室受西方文化影响强有力的例证。而帕怡的反应呢?看到国王的那一刻,膝盖不禁发软,仿佛下一刻便要跪下来叩拜,无法集中精力在剧情上,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国王的身上,因为国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当然她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封建和传统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有温度,同时也让读者看到开放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在帕怡这里的激化。
一个时代,新的事物新的文化,虽然有不少顽固派采取保守观望的态度,但是也不乏一些乐于接受的人群的存在。在宫中自行车风靡的阶段,巧娥是皇宫中最早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即使每天摔得鼻青脸肿,但她还是坚持下来,最终还得到贵妃奖励的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帕怡所不理解的这个变化的时代,但是巧娥却可以很快地接受并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封建和开放的思想同时也在巧娥的身上碰撞,只是产生的是不同于帕怡的更为绚烂的花火。
三、结语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为复杂的文学现象的解读提供新的方法和多重声音。”4《四朝代》是一部反映泰国现实的一部历史巨作,小说透过女主人公帕怡的视角,不仅描绘四个朝代的兴衰蜕变,给我们呈现了上世纪泰国人处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封建思想和开放思想的碰撞,而且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男权至上的观念受到了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同时还表现出对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视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泰)克立·巴莫:四朝代(上、下)(高树荣、房英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12-22
[3]朱振武,朱晓亚.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恳拓[J].当代外国文学.2013:10
作者简介:胡会珠(1994-)女,江西九江人,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语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