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高校电竞发展问题、成因和对策研究

2020-07-23卢丽娟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卢丽娟

摘    要:随着电子竞技向体育竞技的形式和精神不断靠拢,高校电子竞技获得了极大发展,其影响力辐射到了校外更大的领域,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目前我国高校电子竞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简要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高校电子竞技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电竞;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一、前言

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世界性文化现象,电竞(以下简称电竞)项目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1]。据2017年中国青年电竞大赛组委会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电竞用户占我国2.6亿电竞用户的2/3,而青年电竞用户与大学生群体高度重合。其中参加大赛的选手以高校学生为主,占总体报名人数的87%,且在所有高校学生中,愿意参加线上或线下组织的电竞类比赛的学生高达70.2%[2],高校学生已然成为中国电竞项目参与的主力军[3]。随着电竞运动在高校中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的高校自发成立了电竞社团,越来越多城市组建了高校电竞联盟,高校电竞比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有2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总体来看,高校与电竞的联系日益密切。

但由于電竞项目存在诸多争议问题,在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下,高校电竞野蛮生长将产生破坏校园秩序的风险,对电竞产业乃至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在高校现实环境下规避电竞的负面问题,引导高校电竞有序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拟对目前高校电竞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后续高校电竞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二、我国高校电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同水平明显偏低

尽管电竞的产业价值已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但由于缺乏长时段、大数据的实证研究成果作支撑,电竞的综合社会效益(卫生健康、文化教育等)还有待确证[5]。更何况长期以来业外人士对电竞就普遍存有负面情绪,比如某些政府部门将其视为“电子海洛因”,曾经一度将其边缘化;家长更是视其为洪水猛兽,对其持极为排斥的态度;大部分学校对电竞采取不支持不过问的态度,极少高校会支持贵校推广电竞运动、举办电竞联赛和开设电竞专业;部分高校教师认为高校应与电竞领域保持适当距离,保证高校坚守规范办学的初心,不被资本所绑架和利用。所以尽管这个项目被广大学生普遍接受,但缺乏家长、学校等各层次人士的普遍认可和承认。

(二)理性认识存在缺陷和不足

尽管电竞和网络游戏同源同根,但不少学者认为两者还是存在差别[1][6]。但长期以来人们看待电竞的观点明显对立。反对者认为电竞就是电子游戏,是竞技化乃至标准化的电子游戏而已,说电竞不是电子游戏,是完全偷换概念[4],在高校推行电竞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效应。支持者看来,电竞不是网络游戏而是现代体育运动,大力推动高校电竞运动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有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7]。同时有学者认为,电竞对于锻炼学生多种能力都有好处,还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8]。不管是将电竞认定为电子游戏的反对者,还是提议应把电竞与电子游戏完全区分开来的支持者,两类人群的认识难免各有疏漏和缺陷,并未全面且正确的看待电竞在高校的发展。

(三)组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开展电竞主要以自发组织和学生社团或协会组织为主[9],但大部分社团组织仍处于自发和松散的状态,规范性较差,以“学校组织”和“社会商业组织”为组织形式的比重还比较低[10],而不少学校从未对电竞相关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无人管理和监督的环境下,难以抵挡电子游戏的诱惑,沉迷其中,给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变差;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等情绪;过度用脑以及睡眠不足导致的神经衰弱等[11]。而且这种自发性和无组织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吧成为部分地区高校电竞开展的主要阵地[12],使其无法获得有利的发展环境,加重外界对电竞的负面印象,制约了高校电竞的发展。尽管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城市高校电竞联盟或协会,但其发展非常缓慢[13],缺乏号召力和执行力,使其难以履行其职责和使命,且虽然产生了各种组织,但并未组成绝对权威且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因此电竞在高校的发展仍普遍处于缺乏有效组织和系统管理的状态。

(四)缺乏人才、设备和资金的支持

高校电竞发展最缺乏的不是参赛人员,更不是观众和普通玩家,而是缺乏各类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支撑,尤其是运营管理人才和电竞专项教师极为紧缺,而电竞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点在教育部正式成立电竞运动和管理专业后体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很多学校均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专职教师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外聘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也很难保证[15]。且行业目前并不具备从其他成熟行业中吸引和争夺人才的实力,依靠高校电竞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也仍显杯水车薪,从而导致高校电竞的发展出现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推动我国高校电竞可持续发展难上加难。

电竞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软硬件设备为器械的活动[16],完善的软硬件设备是满足高校电竞发展需要的前提条件,高校电竞运动、赛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软硬件设备的配套和支撑。随着电竞项目的不断更新、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高校的软硬件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软硬件设备只能满足日常办公和学习的需要,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导致学生更倾向于在网吧参与电竞运动、组织训练和参加比赛[17],不利于高校电竞运动和赛事有序发展,更无法适应高校电竞教学的需要。

同时高校电竞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然而其发展除了缺乏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资金支持外,由于高校电竞比赛缺乏品牌效应,更缺少长期合作的商业赞助商[18],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赛事运作困难、运动员权益保障不到位以及非正规训练和比赛等问题,无疑增大了高校电竞规范化发展的难度。

三、我国高校电竞发展问题的原因探讨

(一)从电竞角度分析

电竞的本源问题和商业本质是造成高校电竞发展诸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首先不容回避的是,电子游戏是电竞的源头,而任何一款网络游戏都存在精神控制的可能性[19],易使学生个体无法控制自身的网络游戏行为,导致成瘾。同时由于整个参与过程屏幕化,尽管存在手部活动,但明显缺乏充分的身体运动和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反而强化了对人类身体的束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对学生参与者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电竞的“成瘾问题”和“久坐、伏案、操作电脑”的特点,使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反对。其次电竞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它受游戏开发商主导,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广游戏、获得粉丝和利润[19]。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很难保证相关利益者们能够考虑到其产品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涉世未深、在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从而理性运作他们的市场行为,保证电竞作为体育运动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无疑给高校电竞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另外,21世纪初各地职业战队、赛事出现才被视为电竞的真正起源,可见电竞项目发展历程之短,当下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根基不深,出现的许多问题棘手且复杂,无法于短时间内将其解决,发展之路道阻且长。因此电竞项目相對新颖性的特点也是原因之一。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电竞的本源即游戏,国外许多著名学者都对“游戏”进行了研究,表达了他们对“游戏”独特看法,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斯宾塞认为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被压抑欲望后的一种替代行为。可见游戏的形象在国外价值观中,并非如此负面,甚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我国社会的传统和现实而言,学习成绩是核心评价标准,“玩游戏属于不务正业”和“玩物丧志”等诸如此类的观点深入人心,难以理性地看待电竞。另外,电竞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受到文化、新闻出版、体育等众多部门的联合管理,这种多重管理机制[20],容易造成政府监管权责混淆、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再加上我国电竞相关政策和立法也非常少[21],更不用说专门针对高校电竞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了,高校电竞制度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给高校电竞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三)从学校角度分析

大部分学校没有理性对待电竞在贵校的发展,并引导学生健康有序的参与电竞运动和有效组织和管理校园电竞赛事,任由其自发无序发展。其次虽然不少高校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但由于师资短缺且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料以及教学评价有待完善,制约了电竞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导致人才缺乏成为高校电竞发展的瓶颈。另外,许多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很难落到实处[22],比如校内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比较少、缺乏内在的吸引力、大部分活动和内容流于形式等,导致学生主体的严重缺位。于是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少学生将电竞作为文化娱乐、社会交流、打发课余时间[23]的手段,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参与电竞相关活动的频率,因此学校文化生活的缺位也是导致电竞成为高校学生投入时间最长的娱乐形式之一和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手段之一[2]的原因。

(四)从家庭角度分析

“电子游戏的高成瘾性”是影响高校电竞良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据研究发现家庭关系也对大学生 “电子游戏成瘾问题”产生着影响,结论表明与家庭成员越亲密,越不容易沉迷于电竞游戏[24],这是因为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的爱和教育,从而培养了良好的自控力和判断力,进而减少游戏的沉迷度。而中国的亲子关系在大学之前通常是保护指导多于独立性培养,导致部分同学步入大学后,极其渴望独立和自由,与父母联系大幅减少,无形中疏远了与父母的关系,而现实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如果又未得到及时地补充,容易使学生陷入过往或者虚拟的人际关系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生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五)从学生角度分析

同学们步入相对独立自由的大学环境后,闲暇时间大大增多,据调查大学生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至少有3-5小时以上[25]。由于从小就缺乏除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的兴趣挖掘和培养,许多大学生缺乏兴趣爱好[26],致使他们在课余时间倾向于选择低门槛、高参与度、高娱乐性的电竞作为兴趣爱好,但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具有高成瘾性特征的电竞活动时尚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容易造成成瘾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又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当身边同伴参与电竞运动或者比赛时,尽管有时并不具备或者并不愿意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为了融入群体,跟风进行电竞活动,甚至模仿他人的失德行为。

四、高校电竞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理性认知

电子竞技也好,电子游戏也罢,这一活动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它,既不能狂热追捧,盲目地为其“正”名,也不能任由其无序发展,更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攻击,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建立对网络竞技活动的理性认知,共同探索各类新增问题的解决方式,共同打造更加多元且包容的高校电竞发展环境,使外界社会人士、高校师生、家长等人群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接受竞技娱乐的新项目,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电竞项目风靡高校的现象。

(二)凝聚各方力量,营造优良环境

高校电竞发展需要凝聚相关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作为电竞顶端力量的游戏厂商,应适当控制自身的商业行为,综合考虑社会功能、教育意义等因素,完善电子游戏管理制度;电竞的众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完善高校电竞的制度文化建设;高校电竞联盟、协会和社团等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快解决组织内部的诸多问题,真正发挥推动高校电竞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各校应理性看待“电竞校园热”现象,加强正确宣传引导,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应对方案,避免电竞运动和联赛的盲目发展以及电竞专业的盲目开设;相关科研机构和人员应加强理性思考和研究,为高校电竞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我国高校电竞科学化发展。

(三)建立管理模式,促进规范发展

在积极推进高校电竞相关组织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快成立统一且专门的高校电竞组织管理机构,实现归口管理。管理机构应加快完善组织自身建设,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商讨出高校电竞发展的全新且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推动电竞运动交流与合作、高校电竞赛事平台建设以及电竞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快速发展,发挥电竞在高校中的正面力量,尽量规避电竞给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尤其是防止学生在参与电竞过程中遭受身体或心理的伤害,真正促进电竞在大学校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越. 新时代电子竞技和电子竞技产业研究[J]. 体育科学,2018,38(04):8-21.

[2]中国青年电子竞技大赛组委会、腾讯电子竞技、英雄联盟.《2017中国高校校园电子竞技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8年5月10日)[2019年12月20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171849676643257&wfr=spider&for=pc

[3]崔方舟.校园行 中国电子竞技新阵地[J].电子竞技,2012,(17):10-13.

[4]易剑东.中国电子竞技十大问题辨识[J].体育学研究,2018,1(04):31-50.

[5]徐正旭,何平香,龚正伟.法哲学视角下电子竞技合法性研究[J/O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01):88-94[2020-03-11].https://doi.org/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0.01.014.

[6]耿梅凤.电子竞技归属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145-148.

[7]牛健壮,陈盼盼,任祥钰,李强,万绪鹏,刘洁,于雪梅,邵妮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电子竞技实践平台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5):25-27.

[8]郭赟程,鲁长芬.推动电子竞技运动在大学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53-55.

[9]臧立冉,高俊.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2):52-54.

[10]李科.河南省大学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54-156.

[11]雷雳,张国华,魏华著. 青少年与网络游戏 一种互联网心理学的视角[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2:144.

[12]于曰福.山东省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开展现状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S1):17-19.

[13]杨倩,劉兵.上海市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赛事开展现状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3):74-76+90.

[14]李依依,袁际学.电子竞技专业在高校开展可行性的SWOT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7):223-224.

[15]陈华. 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414-3415.

[16]曹勇:《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区别》,国家体育总局电子竞技研究组,2004

[17]赵明. 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联赛特征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D].集美大学,2018.

[18]黄勇,刘清羊.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分析与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4):60-64.

[19]戴焱淼著. 电子竞技简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20]谭青山,陈旺.我国电子竞技热背后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8(01):82-86.

[21]陈亮,于文谦.我国电子竞技发展中的“文化堕距”问题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04):22-26.

[22]牛金芳.关于高等学校文化主体的探析——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3,27(02):53-55+61.

[23]冷兆宾.济南市高校电子竞技发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1):110-111.

[24]周萍,田磊.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游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3所985高校为例[J].运动,2015(06):54-55+127.

[25]张岳.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心理品性及其教育诉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128-129+134.

[26]宋晨迪,张福全.中式心理咨询在大学班会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2):102-107.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