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五彩瓷纹饰中的道教符号美
2020-07-23汪刘智
汪刘智
摘 要:起源于唐三彩,经历了红绿彩和斗彩的演变和发展的“五彩瓷”。在明嘉靖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者的大力引导为道教文化打造了一个成熟的环境。当时以道教文化题材内容来绘制五彩瓷,独特而成熟的装饰手法给人们打造了一批气息浓郁的道教五彩瓷。以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来探究明嘉靖时期五彩瓷中的道教符号美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明嘉靖;五彩瓷;道教文化;罗兰·巴特
一、引言
1.1 明嘉靖时期道教的兴盛
明朝的嘉靖皇帝从小体弱多病,他一生敬畏神明,尊崇道教。道教提倡养生健身,采集灵芝仙草用来炼制丹药的方术契合了嘉靖皇帝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嘉靖皇帝体弱多病,但是他却成为了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他尊崇道教,注重养生之术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嘉靖皇帝终身尊崇道教,长达四十年的崇道政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嘉靖时期道教的兴盛影响到社会生产于社会生活。在陶瓷生产与日常生活方面,为皇家生产日用瓷的景德镇“御窑厂”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立论于“五行说”的道教思想,基于自然界物质的形形色色,演绎发展了诸多的文化内容,如祥云、仙鹤纹和葫芦纹等。
1.2 罗兰·巴特的“神话”
罗兰巴特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化和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学者,同时也是哲学家、文学评论家、批评家,是曾一度受到狂热追捧的法国符号学和法国批判运动的开拓者。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理论,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语言符号的性质—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连结而成的。而罗兰心巴特所提到的“神话”是一种二级符号学系统,它所依靠的是语言系统为基础的第一系统。第一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构成了符号,而符号在第二个系统中则成为了新的能指,与新的所指构成了神话。
二、明嘉靖道教五彩瓷纹饰的第一系统符号
道教装饰题材在嘉靖时期的五彩瓷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内容包括祥云纹、仙鹤纹等。 这些纹饰在一级符号学系统中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图案纹饰,这些图案纹饰所表达的就是他们本身的形态特征。如仙鹤纹在一级符号学系统中所代表的就是仙鹤是一种鸟类及仙鹤的形象——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因此,站立时尾部黑色,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尾、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仙鹤纹与祥云纹相结合表现了仙鹤的飘逸之姿态。
三、明嘉靖道教五彩瓷纹饰的“神话”
明嘉靖五彩瓷装饰纹样通常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对事物外形结构及纹样方面进行设计归纳的艺术样式,是一种装饰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吉祥观念是古往今来普存在的一个现象,在生活中通过运用带有吉祥含义的装饰纹样装点美化环境,是人民群众吉祥观念的一种体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吉祥”的含义。“吉”字包含有“福”、“善”等寓意,而“祥”字亦有“福”、“吉”之意。”羅兰·巴特将第二系统中的能指称为形式,所以能指既思又是形式,表现出了某种含混性,从意思侧讲是充实的,从形式一侧讲是空虚的。也有的学者将之成为符号的“神话”。在明嘉靖五彩瓷中道教纹饰运用的十分的广泛。内容包括祥云纹、仙鹤纹、葫芦纹等。
3.1祥云纹与仙鹤纹
祥云纹与仙鹤纹在我国传统纹饰中是密不可分的两种纹饰。祥云纹,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祥云纹造型独特,婉转优美。在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中,仙人出场时大多都是踏着祥云或者骑着仙鹤普济众生。仙鹤纹,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象征长寿、富运长久,仙鹤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代表长寿、富贵,寓意健康长寿。故此祥云纹与仙鹤纹往往寓意着长寿,吉祥之意。因此缘由,明嘉靖道教五彩瓷时常可以看到二类纹饰的踪迹。
3.2葫芦纹
吉祥意义,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葫芦谐音“福禄”,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葫芦属于草本植物,其枝藤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亦是“福禄寿”皆全,故它是代表吉祥与富贵。
辟邪意义,陶思炎认为葫芦是辟邪的镇物,在《葫芦镇物探讨》中认为:“原始的葫芦洪水神话以保护人种、消灾驱难、避死趋生为主题,葫芦意指安全的福岛和万劫的救星,其神话的逻辑显露出葫芦的镇物意义。”古代的先辈们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充满了疑问与误解,以为是鬼神作怪。从而葫芦纹作为辟邪镇物的救星就被记录在了瓷器上。
在明嘉靖时期,道教的盛行,五彩瓷葫芦纹又代表着八仙中铁拐李的法器,更加反应了皇族、贵族以及人民对于葫芦纹有着的“神话”共鸣。葫芦纹的“神话”在国人的理解下就代表的“福禄”、“吉祥”以及“辟邪”。
四、结语
明嘉靖时期的政治和社会以及统治者的爱好促使了道教纹饰在五彩瓷中的广泛运用。从明嘉靖时期的五彩瓷不难看出,统治者竭尽全力的发挥了道教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中都让其不断出现运用。道教的修身思想一直延绵至今,现代社会依然注重养生之道。道教纹样吉祥长生的美好寓意仍旧深受人民的喜爱。
中国传统的纹饰大多都采用了象征隐喻以及谐音取义的吉祥观念。通过对于罗兰·巴特的“神话”研究可以发现人民对于吉祥纹样的喜爱不仅是因其第一系统符号中的形象和概念,更多的则是吉祥纹样的“神话”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邢庆华.设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4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3]刘乐君,赵兰涛. 心的观照一论明代嘉靖五彩瓷的道教色彩元素[J]. 陶瓷学报.2015: 118-112
[4]张莹.永恒的“神话”--浅析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J].大众文艺.2010:137-138
[5]喻堰田.嘉靖崇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张昕月.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的特征[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