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舆情管控工作研究

2020-07-23李婷

石油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信息

李婷

摘要:在互联网的这个时代,由于媒体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推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络舆情的“蓬勃”发展。但是,如何使网络舆情更好的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我们目前现在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原因以及对策等内容,从所有方面详细了解网络舆情,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管控;新时代

1 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指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中心,人们通过互联网对网上热点关注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形成速度快、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等特点。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也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个媒体,同时,也是反映社会舆情的四大载体之一。

2.新媒体时代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虽然政府现在的舆情引导工作和之前相比进步比较大,但是现在对舆情管理的模式还是以重视管制,轻视引导为主要模式,然而在管制的管理中,又存在重点关注事情发展后的措施,对于舆情前期检测的过程比较轻视。

2.2舆情管理的能力不够

到目前为止,在舆情管理工作中,除了管制力比较强之外,其它三项的工作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能力薄弱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的后果也不相同。其中,判断力不足使管理舆情工作的后期和引导花费的成本增大;缺乏较强的引导力。如果引导力的力度不够大,会很难平息网民的情绪;注意力薄弱。如果在恢复舆情工作中缺少注意力,那么舆情再次反弹的力度会增大。

2.3资源不足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具有隐蔽、分散等特点,从而使舆情中监管技术不能够完全实现管制的目标,造成的后果从公开的大众传播变为较为隐蔽的小众传播,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条线传播。除了造成的后果之外,舆情中监管技术和新媒体中的传播技术也有冲突。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会使舆情监管技术失去使用价值。

3.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管控

3.1对舆情的收集工作重视,预防和约束一起

3.1.1改善网络政务平台体系。对网络政务平台的多样化和系统功能进行加强。将政府网站、微信以及微博等各方面平台完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体制。此工作不仅需要专门的人对它负责,而且还要将平台的工作细分化,做到专人专岗,重点关注数据信息采集、管理以及分析工作,将这些数据及时的上报给相关部门。在新媒体时代,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问题,都可能成为舆论热点。在这些问题还是潜伏期的时候,需要制定相关的方法。

3.1.2对舆情的处理工作重视。如果在互联网上出现网络舆情时,相关部门需要及时的将网络舆情的数据向更高一级的部门反馈,从而运用有效的方法来阻拦舆情的发展,有效的方法不是指通过删掉文章、封禁账号等这些简单又没有效果的方式,而是通过陈述关键词信息、网民沟通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处理互联网网络舆情时,与其让问题堆积倒不如回应网民的问题,同时,采集和分析舆情信息,琢磨原创者发布的视频、转发量等一些重要数据,掌握信息的源头、流向等内容。只有掌握好这些数据,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可以更好的应对它。

3.2促进新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

3.2.1培育专业型人才,创造有较高的影响力的新媒体信息平台

通过传播积极的、科学的医学健康知识,帮助网民提升健康的素质以及能够使网民更加客观的判断网络信息,从而使舆论方向走向正确方向,这对促进新媒体舆论领导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培育具备传播学和医学知识的专业性人才。传播的信息要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使专业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可以使用,要让民众能够理解专业知识的意思并且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健康的信息不仅知识过硬,而且还要表达出观点,这样才能使影响力得到提高。创建目标明确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并且定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对于每段时期内意见不和的话题由专业人士进行解答;选出一些业务精湛并且有很好舆论领导能力的新闻发言人团队。

3.2.2对于不同的传播平台,拟定不同的传播战略

通过研究和分析新媒体健康类信息传播结果,发现信息的质量和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的可信度对网民的健康传播效应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信息质量对传播效应产生的影响比信息来源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小。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借助外部线索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面对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要采取不同的传播方法。微博是一个面向公眾的开放型平台,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专业知识或者一些具有权威性信息,借助微博这个开放型平台的传播方式,可以迅速且高校的对信息形成全方位覆盖,从而有利于对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进行跟进;微信平台的用户之间的联系比较高,微信平台的传播对用户产生的影响比较强,比较适合传播健康科普的实施。

3.2.3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导致目前的法律不能够适应它。变化多样的舆情事件也反映出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保护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可以迅速的解决互联网在传播中的违规法律的事件。现在实行的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建设的法律,也应该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进步、舆情的发展及时的将相关法律进行更新,必须做到在互联网工作中做到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完善,解决问题时要有法可循。

3.2.4提升对舆情管理工作的认知

对舆情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争执的主要地方,只有将舆情管理用好和管理完整,才会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有利影响,反之,企业形象和生产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从政治角度来看,认真做好舆情信息的采集工作,仔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从而用正确的观点引导舆情的方向,使网民不盲目跟随大众的方向,从舆情的多方面考虑,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4.结束语

从总体来讲,舆情管理工作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制型模式向引导型管理模型转变,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由新媒体时代舆情变化的客观规律影响的,这些客观规律主要包含舆情监测的困难性、管制舆情结果的不全面性、舆情反复出现的长时间性。其次,政府应该将引导作为核心增强管理舆情能力的建立。这是治理舆情管理的根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判断力和注意力两个弱项。最后,政府应该

参考文献:

[1]游庆辉.新媒体时代舆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4(16):74-75.

[2]芦彦清,赵建国.基于新媒体的网络舆情政策化议程设置研究——以多源流理论为视角[J].电子政务,2018(03):64-74.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信息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订阅信息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