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7-23谢丽慧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策略研究小学生

谢丽慧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改革使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指导学生阅读。要改变"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理解;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297-01

在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除了借助信息媒体,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兴趣,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方法和策略如下。

1.激发阅读动机,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1.1 依靠有效教学手段。数学教材不如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材吸引人,不能使学生一见到教材就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它需要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通过激发对话、制造认知冲突、设置悬念等手段,可以成功地把学生带到课本的字里行间。例如,在教授商的变化规律这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介绍:谁能记住"积"变化的规律?乘法和除法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我们发现乘法中有这样一个规则,在除法中有类似的规则吗?这样,学生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思考,渴望通过阅读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状态。

1.2 立足古典数学文化。中国数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古典算术和古典问题的发展历史。例如《墨经》中一些几何术语的定义和命题,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数学史,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2.创新阅读形式,促进学生热爱阅读

2.1 组织撰写数学日记。为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教师可以在写作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例如,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数学阅读内容,每周至少写一篇数学日记;或者,教师组织一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在同一个日记本里写数学日记,而且每位组员要对前一篇组员的日记进行点评。当然,写作内容要尽量开放,日记的内容除了是数学阅读中看到的故事或案例,也可以是个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思考等等。这样不仅可以督促组员在充分阅读和深度思考之后,写出高质量的数学日记,而且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反馈,促使他们更加热爱阅读和思考。

2.2 师生共读数学好书。数学教师广泛阅读数学信息,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小学生数学学习报》、《数学故事》、《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百科图典》等好的数学阅读杂志、报纸和书籍,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世界。在师生共读数学好书之后,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或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个体探寻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使学生真正热爱上阅读。

3.指导阅读技巧,促进学生高效阅读

3.1 数学阅读不仅可以用眼睛来浏览,还应该用嘴、手、脑等器官一起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三件事:一是通过指导学生用勾、画、圈、点等标记,让他们学会关注阅读重难点;二是指导学生写读书摘要,进一步强化阅读重难点;三是指导学生在集中精力阅读后,认真多次"重读"关键语句,反思内化,不断积累,形成高效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3.2 根据阅读材料难易程度、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指导学生分层分类阅读,通过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使学生在阅读时变材料的"厚"为"薄",总结经验,提高阅读效率。

4.掌握阅读要点,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4.1 阅读时要关注教材的主题图。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洁、主题突出的特点,在文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主题图,理解地图的含义,并将主题图与课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补充和修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阅读问题。鸭塘的面积是多少?墙壁的油漆多少钱?这张纸能剪多少面小红旗?

通过对主题图的一系列阅读和讨论,学生们可以找出图片背后的数学含义,体会到数学书中的插图并非毫无意义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仔细阅读和发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4.2 阅读时要关注教材实例。现行的教材很善于处理有关的例子。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计算题用不同颜色的方框标记逐步计算过程。应用问题首先用醒目颜色的文字和图表说明分析过程和方法,然后给出一些计算公式。在例题阅读中,要注意例题的示范功能,规范解题步骤的格式,总结题型的方法。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教材实例的阅读,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外在阅读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例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独立分析,注意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进行自我解题和例题解题的比较,规范解题过程,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4.3 阅读时要关注教材结论。教师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客观生动的事物进行论证时,应将书中的结论反过来阅读,思考并多问为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意义和方法。例如,在讲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在学习了基本方法后,会练习并熟悉它,然后引导学生逐一阅读52页的结论,然后画出关键词和句子,让学生记住除法是十进制除法。教材中的结语大多是经典内容,阅读时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多问一些为什么,这样才能使阅读更有意义。

总之,教师应把阅读引入数学学习,引导学生根據不同的阅读材料,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逐步形成阅读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童嘉森.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老师要有几招[J].中国教育报,2004(02):96.

[2] 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 2011(20):655.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策略研究小学生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