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做生涯规划会不会限制孩子发展?
2020-07-23丛绿
丛绿
对于生涯规划,许多父母存在这样的疑虑:有必要为孩子做生涯规划吗?孩子该自由发展还是提前规划?提早做规划会不会限制孩子自身发展?
疑虑来自一些流行的教育误区,尤其是很多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却没有真正理解其理念的父母,存在着这样片面性的认识。
误区一:以为西方主流的教育思想是让孩子自由地发展,给予足够多的自由让其自然成长。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家长努力的方向,是采用“协作培养”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帮助孩子开发潜力、发展特质,而不是对孩子采取“自然放养”。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研究,协作培养的方式更能够适应现在的教育系统与人才选拔,既可以培养孩子安排计划的能力,也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而自然放养的孩子学不到如何从多个选择中做出取舍,虽然可以自主地度过童年时光,但成年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适应职场。
误区二: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习钢琴、唱歌、舞蹈、书法、武术等。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它需要有助于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发展和事业成功,因为孩子最终都需要走向社会,对自我、社会、知识和职业关系的认识,服务社会和自我谋生的技能,待人处事的能力,是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这些素质的提升需要漫长的历练,而非到了时间就自动具备。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高考完到处寻求帮助的学生,一脸茫然地说:“老师,请您帮我填个志愿吧。”这其实是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忽视了非常重要的生涯规划、协作成长的环节导致的。
误区三:认为父母帮助孩子做生涯规划,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不人性化的,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发展。作为父母,也许你常说:“我不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以前没做什么规划,不也照样过得很好吗?有几个发展好的人是按照规划来的呢?”当然,你自身也许发展很好,但所取得的成功,除了来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更多恐怕还是个人不断制事实上目标、持续努力的结果。有几个人是漫无目标、不规划不训练而一头撞上成功的呢?这概率太小了,大多数人获得生活和事业的成功都有其规律性,为什么不让孩子去走更科学、概率大得多的成才道路呢?更何况,这种道路才真正有助于孩子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这样就不至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毕业后换专业找工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前在国内,父母看起来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重视的只是读书、升学,却没有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对孩子进行人生目标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导致孩子从小就没有长远的奋斗目标。如果只是把考大学作为目标,考上之后呢?这就是为何那么多大学生放松自我约束、混日子的原因,也是那么多人觉得迷茫消沉、缺乏动力和激情的深层缘由。
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不是把父母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天赋,由其主导,家长做出恰当、良好的协助与引导,通过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使孩子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愿望获得最大满足。
在这方面,發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比如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6岁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指导,进行与就业和个人发展有关的六七十项能力训练。为什么要这么早?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孩子不断深化自我认知,才能提炼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这会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自我追求和内在动力,根本不需要任何人耳提面命、敦促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