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2020-07-23陈楠张维
陈楠 张维
摘 要:面源污染是造成江河水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点源逐步受到控制和治理,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着重介绍面源污染的成因、污染特点及其治理管理措施。
关键词:面源污染;农业;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非常严峻,已经给水体、土壤和空气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危害。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的分散性、难以监测、不确定性等特点,更加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以期对现实具有更加可操作的指导意义。
一、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二、主要成因
(一)农业水土流失
加剧水土流失是导致面源污染发生的动力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60%~80%,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滥砍滥伐森林现象较为普遍,致使地表拦蓄能力降低,其中还存在大量陡坡开垦,导致农业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塑料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回收处理不当导致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大大降低土壤吸水、透水、渗水能力。由于农用地膜残留降低土壤的适应性和透水性,破坏土壤理化性状,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
农业生产上化肥用量大幅提高,尤其是氮素投入过量现象严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261kg/hm2,居世界第1位。同时,化肥利用率偏低,平均仅为30%~35%,每年化肥流失量高达1100万t以上。我国有20%~30%的耕地存在氮素过量的现象,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破坏土壤的化学成分,影响土壤肥力的持续保持,造成土壤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三)农业废弃物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我国每年有废弃的农作物秸秆6.5亿t,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沟渠或道路,变成有机污染物。村民生活产生的固体垃圾未进行集中处理,农户一般倾倒于河道两侧或者随意堆放,不仅易堵塞河流,又严重污染水体,威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四)规模化养殖有机废气物处理利用率低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据统计,我国目前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倍,畜禽粪便携带大量的寄生虫卵、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其直接排入地表水,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威胁水体安全。此外,我国总体的畜禽粪便造成土地负荷压力大,大量畜禽粪便不仅造成养殖场周围环境污染,同时污染水体和大气,加剧区域环境矛盾。
(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投入太低;二是推广投资经费的使用不合理;三是推广人员庞杂;四是推广人员素质低;五是推广人员施行与推广无关的职能等。
三、治理与调控
(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
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即可以保证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最低限度的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成立相关专业队伍进行防病治虫,就可以实现及时合理地用药,一是防治彻底,二是尽量减少了用药的次数和药量,最终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费和污染。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过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等干净能源。
(四)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育秧盒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处理。
四、结束语
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后要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加大技术转化,落实防治措施,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坤,任天志,吴文良,孟凡乔,JessicaBellarby,LaurenceSmith.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05):817-823.
[2]金书秦,沈贵银,魏珣,韩允垒.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97-102.
[3]张淑瑛,卢映东,宋丽敏.面源污染研究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02):10-12+17.
[4]李自林.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05):2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