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看不到的唱跳女孩
2020-07-23巫小诗
巫小诗:自由撰稿人,已出版作品集《你是我的游乐园套票》,擅长写少女心事。现实如山,而她浪漫如云。
微博@巫小诗
微信公众号:巫小诗
去年秋天,我开始学习街舞。
没有舞蹈基础,也没有舞台梦想,只是想让笨拙又社恐的自己能活泼好动一些、融入群体一些。
几个月下来,虽然我跳得还是那么一言难尽,但人确实变得外向、不会那么扭捏了。
我平常的工作就是坐在家里写写写,去舞房相当于放飞自我活动筋骨,也算动静结合了。
在学街舞之前,我觉得街舞这个东西,又难又遥远,擅长街舞的人都是一个个高冷酷神仙,他们的生活一定很随性精彩,跟我这种肥宅女孩完全不一样。
接触下来,我渐渐发现,街舞跟我想的一样难,跳街舞的人,却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刚开始,舞房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真的害羞得要命,哪怕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上课时,我也赶忙躲到后排去。
跳起舞来,大家一个个自信又灵巧。我不是错动作就是慢半拍,宛如混进时髦精队伍的灰熊精,混进女团的退伍老兵。
课间休息,老师、学员一起聊生活聊八卦,气氛就像女大学生宿舍一样欢脱。我也想加入的,但我是新人不知道怎样插话。为了不尴尬,我就低头刷手机,有时也不知道自己在刷什么东西,只知道刷手机能让我看起来很忙,忙到体面地退出群聊现场。
就像《调音师》里那个背后站着凶手的调音师,只要他不停下弹琴的手,他就不会被杀死;只要我继续刷手机,我就不会尴尬死。
事情是怎么发生转机的呢?大概是第三次课的课间休息时,老师说我的衣服好看,现场加了微信,要去了购买链接。
从此,我在她们面前拥有了名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拥有了名字,她就成了群体的一员,上课没那么尴尬了,课间八卦也能插上话。
其实后来上课,包括刷老师频繁更新的朋友圈,我都没有看到她穿那一件甚至那个品牌的衣服,或许她并没有买,甚至并没有很喜欢,而是找了个让我很舒服的理由来进入集体。当然了,这也只是我的猜想。
但是真的不妨广泛运用一下,当你周围有比较内向、害羞的朋友,你想带她融入集体让她变开朗的方法,或许不是去“帮助她”,而是去“麻烦她”,让她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不是被怜悯的。
在舞房呆了几个月,陆续认识了很多女老师,一部分还互有微信。
她们跳起舞来易燃易爆炸,各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冰美人,私下里都是说说笑笑的女孩子,课间也在直播间抢卫生纸。
还有的老师,看起来20岁出头,其实已经是“奔三”的宝妈,街舞于我们是兴趣是消遣,于她们,是宝宝的奶粉钱。
以前不懂,觉得舞者挣钱容易,近来听老师说起,疫情原因,她们一个商演都接不到了,除了每周奔波于几个舞房之间教课,没有其他任何工作。而舞房的收入,也比我想象得低很多。
教网课?不可能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都可以线上授课;而街舞,抖音上有刷不完的酷炫动作,B站上有看不完的舞蹈教学,谁要花钱来跟老师视频连线学街舞呢?
“等我跳不动了再说吧”是这些天听到好几次的话,是坚持,也是无奈。
最近在追女团节目。说实话,舞房里有几位女老师,无论舞蹈还是样貌,都至少能在女团节目里排到腰部甚至以上位置,但她们的日常,只是教教业余人士跳舞,或者接一些商演小活儿,甚至因为疫情几个月没有事做。
原本以为,能歌善舞的美女们即便不能成为艺人,也能当个网红,但人生的际遇啊,很多事情,不是你优秀就一定会降临的。
艺术都自带浪漫滤镜,在我们外行人看来阳春白雪,冷暖只有她们自知。
那些职业的舞者、歌者、演奏者,能工作在舞台的凤毛麟角,多数去做了老师或者和艺术毫不相干的职业。
不是说当老师不好,而是,10年学琴,学成之后,繼续教人弹琴;多年习舞,一身舞艺,然后教人跳舞。有时想想,不工作在舞台的从艺者,像是一个艺术的闭环,多少带着遗憾。
这是她们所不想的,她们也别无选择,只要这个闭环继续旋转下去,她们就会继续跳下去,等跳不动了,再去考虑别的。
那些你看不到的唱跳女孩,她们没能成为艺人,甚至很少有机会走上舞台,但她们真的在自己的轨迹里很努力地生活着。
没那么自由,也没那么轻松,甚至没那么骄傲,但这不妨碍她们在我心中闪闪可爱。
编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