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

2020-07-23谢晓光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内涵

谢晓光

【摘要】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挫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位高校的人民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成长教育十分必要。文章阐述了挫折教育的含义、作用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挫折教育  内涵  作用及重要性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经历生活磨练,遭受挫折的最多的人。那些自认为自己很聪明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的人,失去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2、当代大学生受挫后的具体表现

2.1冷漠

是指受挫人在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来的对事件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的态度。它是受挫人受到挫折后,无法解决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希望而发生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班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但受到少数同学的冷嘲热讽,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转而对不良现象也听之任之。

2.2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 消沉表现现实有:一种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看不清复杂的现实生活,变希望为失望,产生消沉心理;一种是压力过大,生活没有目标,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干什么都无聊,得过且过。再有就是对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是便看破红尘,把信念、抱负抛在一边,整天混日子。

2.3报复

对伤害自己的人进行有力的反击。将愤怒的情绪导向造成挫折的人或物。具体表现为辱骂、讥讽以及砸坏对方的物品。

2.4焦虑:

焦虑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 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不是真的遇到危险,而是担心可能遇到某种危险时的紧张、彷徨不安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失败,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2、挫折教育的作用

2.1挫折教育具有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些潜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来。当一个人受到重创时,便容易激發潜能,越在困难的时候,越在不容易找到事物的真相和答案的时候,就越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和探究精神。

2.2挫折教育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家庭中,人人都会遭受挫折,没有经历挫折的洗礼,就好比温室的花朵,就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而遭受过挫折的人,不管经历的是主动的挫折还是被动的挫折,他们就掌握了一种应付挫折的方法,就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

2.3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个人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书本里学到的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

3.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3.1对大学上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互相帮助是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的大学上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同学之间容易为小事就产生隔阂,缺乏相互帮助和奉献精神。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就有着不同挫折经历。所有这些使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理解都各有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精神。当一个同学受到挫折时,团队的所有同学就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使得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有安全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

3.2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摆脱消极情绪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即要赞赏学生积极的挫折反应,也要宽容学生消极的挫折反应。对学生的挫折情绪,我们要采取宽容、诚恳、热情的态度,全面的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尽快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3.3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挫折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挫折是人生中的组成部分,虽然人人都不愿意面对它,但它恰恰是一个人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挫折即会给人带来烦恼,也能使人奋发图强,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挫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待。

总之,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有意识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抗压能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陈旭,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过程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3]杨白群,浅析挫折教育对生命的意义[J].亚太教育,2016,(5)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成长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