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化策略探究

2020-07-23黄晓春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色化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黄晓春

摘要:本文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论述,发现由于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難度更大,因此教师必须及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让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方法可以是增加沟通、丰富工作方法、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等,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农村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多的满足。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034-01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能实现小学生的良性发展,最终为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广大教育者必须要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以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增加沟通机会

农村小学中多是一些留守儿童,家长多忙于劳作或外出打工,因此对孩子的陪伴时间较少,更无法给孩子一个好的心理健康维护环境,因此这些工作都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基本状况。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平时缺少家长的关心与照顾,因此很容易出現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根据这些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反应进行问题判断,进而配合更为完善的心理辅导对策,让学生的不良心理因为得到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逐渐得到缓解,保障其心理方面的健康。

农村地区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教育、沟通等方面稍显欠缺。农村学生面临一些成长上的问题寻求家长的帮助时,这些家长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致使问题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展,或因为方法不对,导致儿童的心理层面出现了阴影。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所以会因为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而犯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不是选择极力维护、娇惯就是选择非打即骂的方式进行较为极端的方式管理,这些管教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学生的心理层面出现问题。

2.教学内容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班级整体视野下的身心发育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游戏和热闹,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认知功能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设计中,就可以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重点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以及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确保孩子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应对升学的压力和沉重的学习任务。

3.结合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找老师进行倾诉,有的学生不想让老师知道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置网络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咨询。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主动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和教师进行心灵沟通,这种方式既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又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他们会主动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室咨询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播放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知道自己存在哪方面的心理问题,从而通过网络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咨询,提高网络咨询室的利用率,实现高效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

4.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要过硬

教师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不仅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受到二次心理伤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必须提前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辅导方法后,使农村学生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首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工作中配合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与观念,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同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对其进行正确的辅导,创造一个利于学习、成长的心理环境。很多学生因为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常常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关怀而自怨自艾,因此教师就应运用一些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情更好,也因为有更多与同学、教师的接触机会,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其次,是要树立出一个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注意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学生的成长,尽量不要因为学生犯的小错误而大加责备,这些责备与批评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受到伤害。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农村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2] 张富永.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8(14):43.

[3] 陈薇薇.心理健康教育常态课设计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

猜你喜欢

特色化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