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情感拿起相机
2020-07-23姜弘毅刘淼
姜弘毅 刘淼
《云上日出》剧照
姜弘毅
我在大学学习的是新闻摄影专业,毕业后进入到互联网媒体工作,再转战影视行业,看似跳跃很大,但始终尝试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讲述电影 记录片场
《云上日出》剧照
电影《云上日出》讲述了少年家骏在战争中失去母亲后,独自来到教养院等待永远都不会来的父亲。在与这里的新伙伴们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后,小主角家骏再次面对细菌战带来的生离死别,最终完成了内心的蜕变。作为影片的剧照师,我希望能够按照剧本,用照片去讲述同一个故事。《云上日出》的场景相对简单,因此我在拍摄时更多地选择了近景和特写镜头,用表情和动作,去交代出家骏失去母亲后的惊恐、无助和悲伤,以及面对新伙伴的拘谨和彼此熟悉后的亲密。
《云上日出》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10岁左右的孩子,电影本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作为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之一,我有时候还要学会如何安抚孩子在片场出现的各种情绪。记得影片临近杀青前的一天,电影角色家骏的扮演者荣梓杉在一天内分别拍了两场哭戏,对于这么小的演员来说,进入情绪很难,有时候想从情绪里出来更难。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面对即将开始的夜戏,荣梓杉始终摆脱不了下午阴郁的情绪,任凭身边的人劝说,也无动于衷。这时候我灵机一动,翻出电脑里先前给他和其他小伙伴们拍的搞怪合影,一张张照片划过,就是一段段美好记忆,这果然吸引了他的注意,顿时一扫心中阴霾,傻笑起来。
寻找最佳表演状态
剧照师不像商业摄影师那样可以操纵全局,不像艺术摄影师那样可以随性表达,更不像新闻摄影师那样可以任意跑动。我认为剧照师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需要与多方协调合作的摄影师类型。首先是与导演、编剧的合作,剧照师要充分理解剧本的表达,充分了解每一场戏的情节,从而提前构思好最能体现剧本内涵的画面:接着是与摄影指导的合作,剧照师需要提前和摄影指导沟通好每场戏的机位,保障自己拍摄角度的同时,不影响影片的拍摄;然后还有与录音指导的合作,即使有各种消音的办法,但电影拍摄容不得半点瑕疵,所以剧照师要提前与录音指导沟通好哪些戏需要现场收声,从而制定自己的拍摄计划。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云上日出》剧照
有时候演员的最佳表演状态转瞬即逝,剧照师只有在前期与多方协调沟通到位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捕捉到每一个瞬间。当我在拍摄一些无法重演的瞬间时,我喜欢将单反相机的对焦模式设置成“连续伺服对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单反相机合焦时的响声,二是可以让你在没有完全对上焦时按下快门,保证对画面的捕捉,毕竟这种瞬间,拍到才是最重要的。记得拍摄《云上日出》时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临近11月的南京,主人公家骏和姐姐穿着衬衫在湖边的一条小路上越走越远,虽然冻得发抖,但又要走地非常缓慢,每一步部是煎熬,导演喊“过,杀青!”的一瞬间,两个孩子立刻兴奋地飞奔回来,高速连拍下的奔跑,便是杀青时的画面。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杀青时我的内心总是喜悦的,不是因为我的工作暂时结束了,而是因为通常我在工作拍摄时总会让自己神经紧绷,留意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成为一个剧组的旁观者。只有在一切部结束后,我才可以放下相机,全身心地融入这个集体,真正让自己成为剧组中的一员。
从我第一次拿起相机,相机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就是记录情感,但随着自己越来越“专业”,我反而开始逐渐忘记这个魅力,更多地追逐表面上的精美,为了拍而拍,甚至有时候我觉得相机是活的,自己却成了一台机器。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羞于拿起相机,这种瓶颈期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寻找激情的过程,因此我平时会通过新闻、电影等渠道,去关注人间百态,時刻让自己保持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对各种人类困境最深的共情。
在未来的电影项目中,我希望尝试电影幕后纪录片的创作。近些年国内这样的纪录片越来越多,几乎已经成为院线电影的标配,但大多还是对于电影制作台前幕后的记录,以一种猎奇的视角向大众展开,而我更希望赋予电影幕后纪录片一些别样的含义,让它在正片之外有自己独立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