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仙
2020-07-23雪小禅
雪小禅
仙气
又老又狐又仙,我想了想,只有王仁杰老师担得起。
王老师是当代戏曲界“汤显祖”式的人物。这样说,很多人是认同的。他75岁,泉州人,在梨园戏剧团当编剧,抽烟,喝酒,吃肉,不爱睡觉……写得一手好文章,编得一手好剧本,一笑很江湖气。每次见他,都夹着一支“中华”。
“我写剧本辛苦,别人进贡的。”他解释。梨园戏“皇后”曾静萍老师演的戏大多出自王仁杰老师之手。有一次,在梅兰芳大戏院演完戏,大家一起去吃消夜,王老师气定神闲地在夜色中抽烟,一身仙风道骨,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他鬼黯地一笑:“曾老师演小寡妇演得好,我就写小寡妇。”
曾老师笑着说:“哪里,他写了小寡妇,我才演小寡妇。”
两个人合作了一辈子,似金石一样的默契,却又像大少年和大少女,眼眸中是古淡天真。迷上曾老师后得以认识了王仁杰老师,却发现自己内心藏着一个王老师——幽默、有才情、有趣、有态度、好吃、好玩……活了别人八辈子的感觉。
有一次曾老师在北京演《御碑亭》,我和老卢来看戏。在小酒馆和王仁杰老师喝小酒,他喝“扁二”,一边抽一边喝:“小禅,要想长寿得抽烟,而且要吃肉,要不睡觉,还要多吃肥肉,总之,我是不吃蔬菜的。”我笑得直哆嗦,老卢也是。但王老师说得一本正经,“真的,不抽烟不长寿。”
后来我去黑龙江卫视录节目《一起传承吧》,和我一起当嘉宾的还有民俗专家王作楫老师。80岁,抽烟抽了61年,什么都吃,用他的话说“五毒俱全”。他也是这个理论,他说自己从不养生,专爱吃动物内脏,特别是肥肉、鸡头鸭头鸭脖子鸡脖子、鸡爪子鸭爪子猪蹄子,每天还吃冰淇淋。80岁了,工作排得极满,上电视、当评委、出书、采访——我想我到80岁也要这样,工作、好吃、好玩,更让人嫉妒的是——王作楫老师眼睛不花,还能看到手机最小的字,饭量极好,谈笑风生,一张嘴,一肚子学问,民俗、天文、星相、易经、饮食文化、民族文化……绝对五体投地。
这些活成精的老人自带仙气。“别瞎吃药,别吃保健品,保健品基本都是骗人的,想吃什么就吃,那就是缺,人哪天‘没(去世)是老天定的……”我陪着王作揖老师站在录像棚外抽烟,我是第一次抽烟,“我专业抽烟61年,啥事没有。你抽着,女人抽烟挺好。”
在上海,祖母姐姐告诉我:“小禅,宋家三姐妹全抽烟。女人到中年抽点烟,可以控制体重和激素,而且会特别显年轻。”
这几年接受的全是这种民间歪理论,又生动又俗气,又可爱又接地气。
高手
王仁杰老师夹烟的姿势很武侠,像寂寞的高手。
我每到泉州都要请我吃饭。
印象最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戊戌年三月,我参加泉州“蟳浦文化节”,王老师说:“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吧,那个地方好吃的多,民俗多,庙多,你肯定喜欢。”
“哪里?”“石狮一个菜市场。”石狮是少年时就梦想的地方。记得运动鞋、运动衣和电子产品全标明一个地方:石狮。
花姐是我的好友,住在万达文华酒店,她說早餐很丰盛。到了石狮之后,花姐说了一句话:“小禅,我后悔吃了五星级酒店的早餐,不如这来劲。这里真妙啊。”
因为石狮的小吃最地道、最正宗,有“古早”味道,“古早”味道就是地道的闽南味道啊。
到了石狮,王老师下车先吸烟。顺手递了一根给我,我没有犹豫便接了过来——我和王老师在石狮的菜市场吞云吐雾。
石狮寺庙也多。关帝庙里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多极了。香雾缭绕中,我站在那里,仿佛贾樟柯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闽南的寺庙还有几千座,甚至每个村子都有。那种寺庙和人间有关联的样子非常贴心贴肺。仿佛伸手可及——每个人有了心事可以去问神——而且每个村子的神都不一样。泉州也是,一条街上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自己信自己的,互不打扰。
尤其喜欢石狮的菜市场。热烈、俗气、接地气,每家店铺都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真治愈啊。刹那间热泪盈眶——王老师成了精,成了妖,成了仙儿。他站在菜市场,抽着烟面露微笑。我们吃了面线糊、大肠猪血、润饼、咸饭、螺仔……边吃边走。
最后在一个大棚内撑到胃爆。
非常“贾樟柯范儿”的一个破大棚,脏、乱,但十分接地气。
性感极了,像一个男人莫名其妙就喜欢一个女子,就迷恋她,因为她有那个说不出的味道。
这个大棚就有这个味道。各种各样的小吃在热烈地翻炒,灶火的声音似热烈地在做爱。且,永不停歇。
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海蛎煎。大面积的海蛎。还加了鸡蛋、葱花。爆炒的声音终生难忘。我们坐在那条脏兮兮的凳子上,大口吞着还烫嘴的“海蛎煎”。表妹说:“太他妈难忘了,简直销魂。”
又吃了花生汤,才三块钱一碗。配油条吃,不能用“销魂”来形容,像和意中人谈了场黏黏糊糊的恋爱,王老师说“吃吧吃吧,闽南最好吃最香最销魂的花生汤。”他抽着烟,眼神里有光芒,那个光芒是生活和艺术给他的,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有趣的人——永远知道哪里有最好的东西,一肚子大学问,有自己的立场、观点,绝不随波逐流,傲然活成传说。
江湖
石狮一行,让我念念不忘。我陪着王老师抽了三支烟。中华。绝非女士烟,站在菜市场,像武林中的两个人,雌雄同体,绝不流俗,但又真实率性。
七月初,我又到泉州。因为泉州为我建立了一个我个人的艺术工作室。在好友蓝净的伯勒小镇,吃了她推荐“碗遇”的米线和“闽南小馆”的菜,仍然觉得不过瘾。
王老师说:“走,带你吃个苍蝇馆子。”40℃的高温,真开车拉着我去吃这个泉州最地道的馆子。
王老师一如既往的有趣、幽默,又递过烟,还是“中华”。
两个人抽着。
那天的菜没齿难忘啊。
冻带鱼(味道鲜美,嫩而鲜),鹅肝拼鱼子酱豆腐(鹅肝润滑,人口即化,鱼子酱非常高级,我吞了几大勺),白切鱼子(鱼我没见过,但鱼子瓷实而动人,丰富的蛋白)、麻油姜爆竹蛏(竹蛏个大丰满,鲜美而润滋,简直了),炒桂花蟹盖雪(那一层雪倒像是林冲夜奔的雪,又大又密,下面居然是肥蟹,像遇见了恋人,哪哪都好看,人口感觉是过口不忘的),麻辣三鲜是炒海鲜,里面放了红辣椒和绿辣椒。
我回家后学做了一次,远远不如人家好吃,还有一道硬菜:“给你脸”(就是酱猪头脸,天哪,香得没魂了啊),咸饭佐料十足,我迷上了咸饭,回家就做,但也少了些味道。和王老师吃过很多次饭。几乎没有谈到艺术:就是抽烟、吃吃喝喝……啧云吐雾地开玩笑,我极难忘他的笑,特别书卷又特别江湖。
想起王老师的样子,就是一个人夹着烟站在街边抽烟,不必问他想什么,王老师眼神已全是人间故事,松风停云,一片繁花灿灿。
不必问起,所有过往云淡风轻,他吐出一口烟卷,又老又狐又妖又仙。够了。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