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巡查两万步
2020-07-23于丽爽
于丽爽
早上8点不到,镇虏关上,62岁的村民张文友背着双肩包上来了。
张文友的装扮有些特别。红上衣、红帽子,后背还绣着“长城保护”4个字。这身衣服在灰绿色调的长城上十分醒目。打开背包,安全绳、应急药品、手电筒、充电器等一应俱全,手里还握着一把长柄手镐。这些都是一名长城保护员的标配。
镇虏关是黄花城水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往东到“尖楼”,往西到“十个楼”,都归撞道口村管护。这是一段残长城,有的地方十分陡峭,有的地方坍塌得只剩边墙。还有一处连接敌楼和城墙的台阶塌了,上下时脚底悬空,特别危险却没有任何保护。
越是未开放、禁止攀爬的野长城对“驴友”越是有吸引力,每年偷爬的人不计其数。
为加强长城保护,北京市组建“长城保护员”队伍,对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科学管控长城野游,以此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
撞道口村有5個名额。按说张文友超龄了,但他十几年前就开始负责巡护长城,以前还开过拖拉机、当过刑警、管过刀具厂,经验丰富,于是被破格录用,任小队长。
圆圆的脸庞晒得黝黑,眼睛弯弯带着笑意,身材中等偏胖,爬起山来却很灵活。
“五一”当天,烈日当空,气温攀升到35℃。城墙上无遮无挡,部分区域坍塌成碎石堆,上面长满带刺的灌木。
“我们早上8点上班,晚上5点下班,一些人摸着规律了,跟我们打游击。所以一上班或临下班,都必须从头到尾巡一遍,万一有人出现危险情况得及时发现。”张文友说。巡查一圈最快4个小时,一天最少要走两万步。
长城保护员没有执法权,游客如果不听劝阻不能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只能跟上去盯着。
“有一次下雨,两个女游客怎么劝都不听,非要上去。结果,往东刚爬到第一个敌楼,就又哭又喊让我上去救她们。原来她们恐高,本来台阶就陡,下雨又滑,下不来了。我上去一个一个搀下来,不能扔下不管不是?”张文友无奈地说。
还有一次,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个四五岁的孩子上到了城墙上,父母光顾着拍照,孩子一个人从上往下冲,到城墙边刹不住了,眼看一腿都腾空了,说时迟那时快,张文友一个箭步冲上前,薅住了孩子的脚腕。孩子的父母后怕不已,连连道谢,张文友则不客气地把他们痛批了一顿。
“前年有一天,我早上上来,就听见最危险的那个敌楼那儿有人喊叫,咱也听不懂。走近了一看,是两个外国女士,一个人踩空掉下去了,另一个人趴在城墙上往下看,都吓傻了。我赶紧打电话,消防队来了,用专业设备把人从城墙下救上来,结果那人摔断了好几根肋骨,要不是发现及时,可就惨了。”张文友说。
张文友立的功不止这些。2018年夏天,镇虏关往西第一个敌楼坍塌,是张文友第一时间拍了照片逐级上报,当年将其列入抢险计划,第二年就进行了修缮。
从小在长城下长大,张文友对长城的热爱可谓天生的。“有人说长城现在用不上了,但这么了不起的工程,应该保护好让子孙后代都看看。”
(选自《北京日报》)
“保护长城”由来已久,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为期10年的“长城保护工程”,维修、加固各时代长城超过410公里、单体建筑1400余处。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有多种方式保护并传承长城及长城文化。
一、利用科技,精准呵护
今年42岁的张斌在长城边工作近20年,原来的工作每日步行几十公里“追着长城跑”,如今是用无人机巡察。随着多种科技新模式的保护实施,他和团队能更加精准呵护长城本体和载体。4月以来,张斌和同事已多次用无人机对长城周边的赋存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巡察拍照,对长城本体病害现状及发育情况进行勘察监测,测量记录长城表层的病害剥蚀面积。
二、借助流量,灵活科普
月活超过两亿的“王者荣耀”,从2017年中开始陆续推出“长城守卫军”系列的游戏英雄,还开设了游戏周边讲堂,邀请作家马伯庸等来讲“王者历史课”。日活超过两千万的手游“QQ飞车”,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年轻专家合作,制作了一款“长城赛道”,展示了夯土、石质、砖石等长城的不同形制,玩家可以在游戏中驾驶赛车穿越多种形态的长城场景。这对年轻人了解长城文化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三、科学立法,文明旅游
3月24日,八达岭长城景区恢复开放首日,就有游客拿钥匙在长城城墙上刻字,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这一举动引发众怒。为进一步加强长城文物保护工作,惩戒破坏文物的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对破坏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行为的惩戒办法》,自4月6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的修复与维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长城的一砖一石在国人心中都不容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