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主线
2020-07-23张常红
张常红
[摘 要] 本文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爱是教育的主线及其意义。这条爱的主线可以以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庭为起点,经历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爱劳动等受教育过程,升华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终点。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这是一条从小爱到大爱、从浅爱到深爱的爱的主线。教育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这条爱的主线上前进,这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关键词] 爱;教育;主线
爱是教育的主线,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付出爱,用爱心去教育学生。这个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田,这是从教育者如何去教育的角度去诠释爱对于教育的价值。
纵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是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少不更事、懵懂的童年起,通过接受学校教育,最终要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贯穿他们成长的一条受教育主线,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就是教会学生懂得爱什么,如何去爱。
一、从《中小学生守则》来看,爱是教育的主线
一个人从进入学校受教育开始,就进入从一个个体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受教育过程中,要遵守的第一个规则就是《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共有9条:一、爱党爱国爱人民;二、好学多问肯钻研;三、勤劳笃行乐奉献;四、明礼守法讲美德;五、孝亲尊师善待人;六、诚实守信有担当;七、自强自律健身心;八、珍爱生命保安全;九、勤俭节约护家园。
《中小学生守则》,虽然写有“爱”的只有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珍爱生命保安全这两条,但笔者认为守则的底色就是“爱”,所有的条款就是围绕这个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而展开了、体现了爱的教育这条主线,只是这条爱的教育主线的方向是从珍爱生命开始,向上逐渐开展,直至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党爱国爱人民是守则的最高要求、最终目标。
由珍爱生命之始,就会形成追求自我生命价值最大化的动力源泉,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人的生产活动,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个体的人从出生到长大,首先是得到家庭、父母、长辈的关爱和呵护,正是在这些关爱中身心得到成长。进入学校后,学校的教育侧重在思想上和心智上助力他生命的成长。珍爱生命,就会珍爱带给他生命成长的各种关爱,就会促使他去孝亲尊师善待人,爱家人、爱师长、爱同学;懂感恩,家和校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小爱家校为他们今后爱国奠定爱的基础。珍爱生命,就会遵守维护他生命成长的社会礼仪法则,就会明礼守法讲美德。珍爱生命,就会自强自律健身心,促进生命健康快乐生长。珍爱生命,就会珍惜生命成长过程的各种学习机会,就会好学多问肯钻研。而所有的教育成长机会都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珍爱自己就得珍爱给予这一切的党、国家和人民。
二、从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来看,爱更是教育的主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使命和境界。
这个任务里的几个关键内涵: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制度,为国家奋斗的有用人才。拥护建立在自觉的情感认同和接受的基础上,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个体的幸福以社会发展、国家文明富强为基础,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统一才能实现。一个人要对国家和社会有作为,成为有用的人才,一定是心中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爱。小爱小作为,大爱大作为。一个心中对国家社会人民没有爱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有可能还起负面作用。因为一个国家的事业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是为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这个国家中的人要在这些事业中有所作为,就要认同和拥护这些国家的事业,热爱这个国家和人民以及领导这个国家前进的政党,并积极投身这个事业当中去。由此看出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要将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有用人才。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爱。一个人从幼小懂事时开始接受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政治思想认识逐渐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爱的内容就要开始从爱自己、爱家庭开始,学校教育就要培养他爱学校、爱师长、爱同学、爱学习、爱劳动,直至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就是我们爱的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心中有爱,从小爱一直到大爱,从爱自己、爱自己的家这些“小爱”,逐渐升华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大爱”上来,就是我们的教育人的事业。一切教育的任务都应以培养有爱的学生,以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有用人才为己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有用人才,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爱是教育的主線。
三、爱的教育的意义
有很多实例证明爱是教育的主线,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心中越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就会越努力为之奋斗,成就就越大。几代领导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印证:毛泽东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做人民的勤务员;我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们都强烈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正因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爱得深沉,才为国家的兴旺昌盛付出了毕生精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伟大的功勋。
再从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来看,无数的革命先烈正是因为爱党爱国爱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时期,那些抛弃外国丰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国家建设的,那些扎根沙漠几十年的两弹元勋们,那些为赶超外国科技水平而不懈奋斗的科学家们,那些带领群众在扶贫攻坚战最前线的党员干部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胸怀国家人民,热爱祖国人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四、如何去实现爱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主线,这一条爱的主线好比一条不断向前奔涌的爱的河流,在奔涌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溪流加入进来,那么这条河流最后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深入,展现出磅礴的力量。那作为教师,怎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呢?
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本身具有爱,用教师的爱唤醒学生的爱,用教师的爱激发学生的爱,用教师的爱升华学生的爱,用教师爱的行动感染学生。一个心中无爱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爱的学生的。教育者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劝人向善,使人具有正能量,如果教育人的人内心有爱,则就给教育本身插上翅膀,并赋予灵魂。李吉林老师曾说“我心里总盘算着,怎么用真情,用厚爱,化成善导;怎么用爱心,为他们遮风挡雨,小心地呵护,但又精心地进行历练”。教师要在学生爱的教育的发展关键节点处,能够起到促进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促进爱的升华的作用。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过程。立德就是培养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要求,整合了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是个体成功、社会进步与国家富强的统一,是对我国国民教育需要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立德树人不仅是个体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国家赖以存在延续的根本和兴旺发达的依托。学校教育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个体尊严与价值意义,又将学生长期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把爱的教育结合进去。要将立德樹人的落脚点落到爱党爱国爱人民上。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通过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参考文献:
[1]钱建军.有感“宽容”[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3).
[2]刘元萍.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J].教书育人,2020(4).
[3]范涌峰.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8(1).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