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7-23陈卫红龙玉玲戴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陈卫红 龙玉玲 戴莉

[摘要] 目的 分析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脑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2.27%、2.27%,低于对照组的20.45%、13.64%(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0.05)。结论 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降低并发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关键词] 脑血管;危重急诊;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of care error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err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27% and 2.27%,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20.45% and 13.64%(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hospitalization cost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errors,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Critical care; Routin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風险管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之一,通过全面评估各类风险事件,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防策略,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赢取更多宝贵的急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经济性与安全性[1-2]。该研究主要针对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选取该院急诊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脑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脑血管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知情同意;②发病72 h之内;③经颅脑CT检查发现脑梗死或者其他脑病损伤;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存在精神疾病,服用抗癫痫药物或者镇静药物;③存在严重心、肝、肾并发症;④凝血功能障碍;⑤血管畸形;⑥肿瘤;⑦外伤。以患者入院时间为依据,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48.96±3.28)岁;共44例。男性30例,女性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48.93±3.25)岁,共44例,男性32例,女性12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患者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对探视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要及时吸除口鼻腔内分泌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

1.2.1 识别风险  对患者进行成功抢救之后,需及时行风险识别,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严重昏迷、脑疝以及窒息风险,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状况行床旁密切监测,以预估风险为依据,做好准备工作。

1.2.2 分析风险  以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同时对脑血管为危重症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哪些护理措施可能不能获得患者家属信任。

1.2.3 评价风险  采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GCS评估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以及压疮风险评估表等对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3-4]。

1.2.4 风险管理措施实施  ①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职护士、责任护士以及护士长各1名,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将各环节风险明确,分析以往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总结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②对患者加强管理,确保其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对患者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缓慢、深度昏迷以及呕吐等情况出现;对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导尿管液体性质、量、颜色进行仔细观察,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情况。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在科室内建立梯队化培训机制,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一对一培训护理经验欠缺的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均要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认真学习,将脑血管疾病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同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5]。④加强前瞻性风险预防:以医院现有条件为依据,制定规范化的急诊护理引导,划分普通急诊区、抢救区以及重症区,以患者病情危重情况为依据,安排危重患者优先挂号;开通绿色通道,为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诊治提供便利;大力完善危重患者就诊与转运的规章制度,将护理人员各班工作职责具体明确,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进行时刻关注,完善护理记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风险发生之后的紧急处理预案,避免风险发生时措手不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经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2.27%、2.27%,低于对照组的20.45%、13.64%(P<0.05),见表1。

2.2  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具有疾病种类多、护理管理任务重等特点[6-7]。脑血管危重患者病情危急,为了挽救患者生命,需及早接受救治。为此,为了确保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及时获得救治,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除了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之外,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同样十分必要[8]。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2.27%、2.27%,低于对照组的20.45%、13.64%;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0.05),提示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降低并发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究其原因,通过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利于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利于明确护理人员责任;规范分区接诊与护理工作流程,利于确保各项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制定风险发生之后的紧急处理预案,能避免风险发生时措手不及;通过实施各项风险管理策略,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与主动性,护理针对性增强,护理效率也得以提高[9-10]。

综上所述,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降低并发症与护理差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萌,沈昳忞.气动型呼吸机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综合护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28(S4):593-594.

[2]  Carlton EW, Khattab A,Greaves K.Beyond triag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 risk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6,33(2):99-104.

[3]  郑艳,付沫,李玉萧,等.MEWS结合VAS评分提高急性疼痛留观病人危重症早期识别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 31(21):40-43.

[4]  王薇,王长远,王晶.急诊危重症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疾病谱特点:附北京市1家医院2017年3176例急诊病例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0):987-990.

[5]  Veitch AM,Vanbiervliet G,Gershlick AH,et al.Endoscopy in patients on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cluding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BSG)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guidelines[J].Endoscopy,2016,48(4):385-402.

[6]  谢艳,周海英,田冉,等.风险管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15-18.

[7]  张赛男.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1):1453-1454.

[8]  刘红菊,高学农,李昕,等.授权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缓解职业倦怠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7, 33(3):303-305.

[9]  黄玲,苏小妹,梁琬屏,等.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 24(4):455-457.

[10]  关欣,林慧绒,陈小荷,等.急危重病人急诊就诊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6,14(9):897-899.

(收稿日期:2020-01-11)

猜你喜欢

脑血管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体检别忘查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