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惠民视角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对策探究*

2020-07-23艾良友庄巧蓉徐裕鑫

海峡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福州市惠民公众

艾良友 庄巧蓉 徐裕鑫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地,也是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2014年,福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福州市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贯彻实施意见》,随后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福州市在跨越赶超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态幸福感有待提高的问题。2019年夏天,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建省,期间督察组累计共向福州市政府移交群众信访举报1042件(共32批),反映出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态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生态之城和幸福之州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挑战。因此,从绿色惠民视角研究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上能够进一步深化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理念研究,提炼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现实上能够为提升福州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对策建议。

1 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

1.1 绿色惠民思想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新思想[1]。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绿色惠民”这一思想,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2]。“绿色”不只局限于表面上感官认知的颜色,这里所说的绿色则意为人与自然稳定、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而“惠民”指的是有益于人民群众,这里的“惠”强调的是公平的普惠,而不是专门为一部分人服务的,是面向社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绿色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发展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发展,获取更多的绿色经济效益,实现“从绿掘金”。

1.2 绿色惠民的理论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福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加民生福祉的重要保证,而实现民生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健康权。生态文明建设主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围城、饮食、饮水安全、空气质量等,给群众营造一个绿色舒适的环境,让群众吃得放心。第二,有利于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第三,有利于群众形成生态环保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养成节俭的习惯[5]。

绿色发展是绿色惠民的实现途径,绿色惠民是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一是实现生态环境惠民。生态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是衡量群众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绿色发展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二是发展生态产业惠民。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服务等,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增加绿色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增收致富,进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2 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通过对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刻把握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动轨迹,突出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2.1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002年,《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出台,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法规保障。近几年,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例如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钢铁、冶炼、化工等企业优化重组或升级改造;增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及监测参数,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建设;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淘汰国II柴油货运车和国I汽车。通过近年来的防治工作,2018年福州市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排名第八、省会城市排名第三,城区环境空气达标率92.3%。废弃物排放方面,《福建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福州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2012年以来福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达标率均在92%以上。

2.2 水环境质量状况

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第一,出台整治计划,严格依照《福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福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水环境治理;第二,加强重点流域水质的监测和监督,对支流、敏感河段、饮用水源地不定期抽查,保证水质达标;第三,严格落实“河长制”,做到责任到人,并且对小流域污染源进行专项排查。通过近几年工作紧抓不放,水质逐渐优化。2018年,福州市5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3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其中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0%,Ⅰ类~Ⅱ类水质比例为45%,无劣V类水质断面。

2.3 工业固体废物环境

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上,一方面福州市严格把关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重点产废单位,不定期抽查,针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和限期要求整改;另一方面,根据产生固废的种类、规模和对环境危害程度,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指标,督促企业落实考核工作。

2.4 绿化环境

在绿化环境方面,通过出台《福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规范,对绿化工作进行指导,并重点强化增加植被面积和增建公园工作。福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如图1),2018年福州市全面人工造林总面积达5678公顷,新增168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3%,公园数有116座,公园绿地面积达4094.38公顷,新增294.4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5平方米。2011年以来,福州市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递增,福州市在绿化环境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图1 福州市人均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情况

3 福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情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福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情况,在分析归纳群众信访举报信件情况外,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福州市绿色惠民的实际情况及其存在的不足。

3.1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公众反映的问题分析

2019年7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福州,对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督察,主要受理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在督察期间,督察组累计共向福州市政府移交群众信访举报1042件。本文从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栏中获取1042份群众信访举报信,从中剔除掉重复案件,实际统计研究的是905件。

3.1.1 区域分布特征

从统计结果发现(见图2),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大致分布在14个区域,其中闽侯县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晋安区、仓山区、福清市也占了较大比重,马尾区和市辖区比重最少,其他县区比重差距不大。

图2 公众反映问题的区域分布

3.1.2 行业及城乡分布特征

在行业和城乡分布上,因部分公众举报信件涉及多个行业,因此统计数据总和高于总信件数。督察期间公众举报信件中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工业和服务业,其中工业所占数量略多于服务业;在城乡分布上,信件所反馈的问题很大部分所处于农村地区,数量高于城市社区2倍多。

图3 公众反映问题所属的行业及城乡分布情况

3.1.3 污染类型特征

从公众反映问题信件内容的污染类型看,水污染占24%,大气污染为28%,噪声污染和生态污染各占17%和12%,土壤污染和其他污染均占9%,海洋污染占1%。从公众反映的污染类型可以看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所占比重最大,加和超过一半,而海洋污染所占比重最少。

3.2 福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福州市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切实感受,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在城乡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对福州市设区县(不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居民开展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共随机拨打福州地区4800个号码,每个县(市、区)分别抽取400名被访者,对被访者开展问卷调查。

3.2.1 各区县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情况

总体来看,福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81.65%。12个区县中,永泰县的平均满意度最高,为89.41%,罗源县和马尾区分别以87.61%及86.04%的满意度位列第二名。

马尾区、鼓楼区、台江区的生态环境满意度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以及闽清县这六个县(市、区)其综合环境满意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来看,福州市生态环境满意度呈现三地独强、问题区县分散的情况。一方面表明永泰、罗源以及马尾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供临近和相似区县借鉴学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州大部分区县的生态环境可优化空间还很大,环境整治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1 福州市各地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情况

3.2.2 公众对生态环境子项目的满意度情况

通过福州市公众对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环境绿化、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河流及湖泊水质、噪音污染防治及政府环保工作等8个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最高,为90.8%;环境绿化情况位居第二,为88.76%。公众满意度比较低的是公共厕所卫生条件,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河流、湖泊水质情况,分别为78.95%、75.44%、69.32%。

图4 公众对生态环境子项目的满意度情况

3.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福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以下几个问题较为普遍和严重。第一,河流湖泊污染为普遍问题。晋安区、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河流湖泊问题的公众反馈率位居首位,其问题集中在:内河污浊、恶臭、滋生蚊虫害等卫生问题严重;城市排污排水管道老化堵塞,产生城市内涝以及沟渠积水腐坏等问题;工业、农业与畜牧业污水未经环保处理直接排入内河、湖泊甚至海洋导致水源污染严重,部分县(区、市)(例如长乐)水源污染问题已经影响了居民饮用水质量。第二,垃圾处理不当为主要污染源头。公众反馈的垃圾处理不当现象主要表现在:居民生活垃圾缺少统一回收管理,生活垃圾乱扔、焚烧等现象依然存在,由此引发的河流污染、空气污染以及街道卫生问题依然普遍;街道卫生管理不到位,夜宵摊位垃圾、农贸市场垃圾未进行统一管理,责任分配混乱。第三,加强绿化依然任重而道远。在福清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均有超过10%的公众将环境问题反馈集中在了加强环境绿化上。问题主要集中在:居民环保意识普及不到位,山上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需加大监管力度;市政美化植物需进行统一设计与规划,丰富样式、优化视觉效果。

4 提升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督机制

加强大气、水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及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加大环境科研和保护投入,建立大气、水环境监测站,提升监测水平,逐步完善大气、水质监测环保系统,提高大气、水环境的预警、处理能力。二是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实时发布监测信息、重大污染源和重大环境案件的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咨询、听证和公示制度,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接受公众监督。三是强化日常监督,推广随机抽查企业排污情况,同时及时回应公众反馈,处理并公示环保违法行为,扩大公众参与监督,增强政府监管实效。四是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建厂选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保护人居环境保障区。

4.2 深入推进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

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现有的水、大气环境问题。一是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在重点镇(县、市、区)新建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能力。二是结合人口密集程度,垃圾产生量设置合理的垃圾桶数量、垃圾收集点,定时清理。三是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置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量,降低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

4.3 加强公共环境管理和文明卫生工作

加强公厕改革,优化公厕数量及卫生。一是要合理布局,从城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流动人口情况及地区面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公厕数量;二是加强公厕卫生管理,公厕是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设施,是反映城市的面貌特征建筑之一,应及时维护好、管理好公厕的卫生整洁,做到有专人清扫、维护和管理,并经常进行检查。三是加强居民文明卫生教育,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公民道德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号召市民要做文明市民,自觉维护厕所的卫生及设施,文明如厕。

4.4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福州市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主要还是以工业为主,而且传统产业比重仍较高,因此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鼓励企业研发和引入环保技术。将环保技术用于生产中,完善环保设施配备,减少污染排放,对于这些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环保减税补贴。其次,对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对发展环保或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补贴和减免税收,对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减少税收,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最后,推动企业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生产相似产品的中小企业进行整合,共享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6]。

4.5 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生态意识薄弱必然会影响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进程,所以,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是重中之重。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爱护环境意识,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开通多种途径和渠道,如召开听证会、微博、微信公众号、网上信箱、环保论坛等,让公众可以参与环境决策;同时,还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性政策,如积分卡换购,参与答题抽奖等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绿色惠民。此外,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也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治理起到监督作用[7]。

猜你喜欢

福州市惠民公众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奇妙的梨子提琴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惠民网:飞奔的社区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