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福建经济学校为例
2020-07-22张平
张 平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2020年职业院校校园网覆盖率、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达到100%,职业院校信息化环境明显提升”[1]。信息化教学作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关乎中职教育提质目标的落实,如何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中职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研,有助于挖掘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面向5所中职学校教师,共发放问卷170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1.76%。问卷内容涉及教师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水平(即“知-情-行”)和校园环境等方面[2],并向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各抽取3名教师进行访谈。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 信息化教学认识
在中职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的效能认知方面,75.64%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占73.08%,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交互的占67.95%,66.6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64.1%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减少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量的有效工具,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生实习实训的作用甚微,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生实习实训有用的教师仅为39.74%。此外,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社交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佳,均低于60%。可见,中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升。
1.2.2 信息化教学情感与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学在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愉快的仅有三成。不过,有75.64%的教师对可用于教学的新信息技术持“积极接受、并使用”的态度,有19.23%为被动接受,另有5.13%是“不反对,谨慎使用”,说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整体较为喜欢。访谈中发现,部分老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
1.2.3 信息化教学能力
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本文从信息检索、处理、加工及软件使用熟练度方面着手。表1显示,教师信息检索能力较强,94.87%较为熟练掌握;使用简单办公软件,如Office软件的PPT、Excle、Word等,94%中职教师比较熟练,但使用Flash、音视频编辑、录屏软件制作教学资源能力偏低,仅有32.05%;64.11%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比较熟悉。部分教师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较差。
表1 教师对常用教学工具的熟悉程度
1.2.4 信息化校园环境
本文从校园网络环境、多媒体设备、技术支持与服务三方面对中职校园信息化校园环境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目前,中职教师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最普遍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环境,满意度分别为37.18%、48.71%,仅有30.77%的教师对技术支持和服务满意。
表2 教师对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2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教学认知水平低,态度两极分化
认知方面,中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实习实训影响甚微,对促进学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效能较低。访谈了解到,各中职院校均建设虚拟实训室和资源库,却很少用于教学,究其原因,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动机不足,认知水平较低。另外,态度两极分化现象严重[3]。高教龄老师凭借自身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由于其年龄限制,对信息技术知识补给不足,存在一定“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而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手段过于依赖,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2.2 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薄弱,教学设计能力低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结果,教师资源整合能力薄弱。由于中职教师没有形成体系化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学校缺乏科学、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和评价制度,导致中职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设计能力差强人意。
2.3 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亟需完善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环境虽然较早前改善了很多,但还不尽如“师”意。许多学校机房的电脑仍比较旧,服务期超过5年,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储备不足,特别是适合学校的优质资源缺乏,教师资源开发能力薄弱,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对于高龄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又缺乏友好的教学资源,致使这部分教师 “谈机色变”。
3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针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强化培训,完善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
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知、情、行”能力结构,培训内容具体涉及信息化教学认知和理念、信息化教学法和教学模式、信息化课堂管理与评价、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等[4]。首先,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各阶段目标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层次依各阶段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定期开展普适性培训。最后,依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法和考核任务。同时,增加个性化培训和名师引导环节,以老带新形式或名师工作室“一对一”,有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逐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
3.2 以赛促教,稳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已成为推动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力抓手。首先,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如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比赛及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教师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参加,在参赛过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提高参赛作品要求,向获奖选手与作品学习,不断修改、优化。为了保障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比如建立奖励机制,学校将其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并与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定挂钩,以此引导、激励教师逐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3 优势互补,创建课程协作教学团队
教师的年龄、信息技术基础、所教学科不同,其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从年龄方面看,老、中、青各教龄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差异,各有优缺点,老教师拥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及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中年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是面临着较大的家庭压力;大部分青年教师普遍具备高学历,学科知识扎实,擅长新技术应用,但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以课程为单位,跨年龄层组建协作教学团队,让各教龄层的教师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互相学习,让教师发挥各自所长,促进各教龄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共同提升[5]。
3.4 增加经费,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据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各中职学校多媒体信息化环境大多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拥有近6000名学生,有许多老旧的硬件设备待淘汰,如果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学校自筹难以完成设备更新。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中职学校的智慧教室、智慧实训室建设。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适合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并通过“互联网+”网络技术与外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高效的共享体系。
4 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适应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发展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才是硬道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今后职业发展动力,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中职学校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完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组建以课程为单位的协作教学团队,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辅以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制度,以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